潘登高
摘要:现如今舍饲肉羊产业不断完善与发展,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因环境因素产生一系列疾病,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从中兽医视角分析,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有效的疾病防治,从而更好地推动肉羊养殖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舍饲肉羊;疫病防治;中兽医
羊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之一,且饲养肉羊投资少、周转快、效益稳、回报率高。在养殖业中占据着较大比重。然而,由于饲养水平的问题,经常会有疾病发生,下面笔者就从中兽医视角分析,简单阐述舍饲肉羊疾病的诊治,供同行参考。
1舍饲肉羊疫病治疗策略
1.1羔羊腹泻
羔羊腹泻与羊舍环境有必然联系,因气候变化,部分羊舍潮湿,同时,羔羊进食初乳过量,人工饲喂阶段不符标准,冷热不均等,这些问题均极易引起羔羊腹泻。其症状表现为进食困难、腹泻、精神不佳,其粪便颜色多呈现灰白或黄,粪便味道酸臭,还伴有乳块等,在中兽医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白针与中药。
1)白针:白针针柄加艾绒,利用温针灸施展,以脾俞为主穴,同时施针于羊的后海后三里,以及百会、胃俞等穴位。
2)利用中药配置口服乌梅散。具体计量与选材为:乌梅肉微炒,选取22.4g,黄连微炒后去须,选取23g,当归以锉或炒,选取22g,附子去皮,选取22g,阿胶压碎炒黄,选29g,甘草以锉,选取80g,肉豆蔻去壳,选取30.5g。利用上药捣细罗为散的制作方法。
1.2感冒
肉羊感冒病症常见,中兽医上分析,主要由于风寒或风热引起。症状明显,有鼻涕、咳嗽、鼻塞、发热等;其表现,进食不积极,行动十分缓慢,也有的出现耳冷,脚凉等症状。基于中兽医角度,可以利用血针以及中药调治。旨在解热,驱寒,提高羊感冒治疗效果。
1)血针:主穴为鼻俞,配穴以通关、涌泉和耳尖山根为主。
2)利用中药配置口服麻黄汤,具体计量与选材为:选取麻黄10g,杏仁11g,桂枝5.5g以及炙甘草3g即可。
1.3羔羊痢疾
肉羊舍养时,在羔羊阶段容易被痢疾疾病困扰,痢疾表现症状十分明显,主要有耳低、腹痛腹泻、粪便稀薄,黄绿色如水状,痢疾严重时,粪便带有血丝,甚至会造成羔羊卧地不起,中兽医治疗过程主要从白针和水针入手,加上中药调制。
1)白针:以后海为主穴,配穴从关元俞后三里和脾俞入针为易。水针:以百会为主,后海为辅,同时,为提高效果,需要进行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注射,用药量要结合实际,通常分别选取40万IU左右即可。
2)利用中药配置口服白头翁汤,具体计量与选材为:选取黄连6.5g,白头翁14.5g以及秦皮、黄柏各12.5g即可,利用以上中药熬制,通常选取7L左右水,熬制成2L左右药汤,连续服用数次即可有好转。
2舍饲肉羊疫病预防策略
2.1强化饲养管理
从中兽医角度看,应该重视羊疾病与饲养管理的直接联系,若要增强肉羊的“正气”,必然要从饲养过程的营养入手,积极调配食材的有效比例,充分考虑食料的多样化都是管理人员要重视的方面。因养殖过程要实现肉羊的经济价值,其饲养过程必然要结合肉羊的生长,按标准实施科学投料,以此满足肉羊营养供给,充分实现中兽医上所说的补其正气,这样也提高了羊预防疾病的能力,羊身体技能的提高对于后期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助力作用。同时,提高羊的免疫力过程,要重視合理的分群,以季节为参考,以饮用的食材与水资源为基础,不断保证肉羊免疫力的提高,使得管理更加轻松。
2.2药物预防
舍饲肉羊在预防疾病过程中可以利用中药实现有效预防。利用四季变化,实施不同中药内服,提高肉羊的抗病能力。例如,可以从新引进的肉羊开始,日粮中加入黄芪多糖粉,长此以往,抗病力增加。预产母羊可以服用益母生化散,即提高了母羊子宫的恢复能力,也利于母羊产后顺利排出胎衣。此外,还可以服用蒲公英散预防肉羊乳房炎,服用消黄散预防夏季中暑等,通过这些中药,实施中兽医疗法,实现科学预防,具有积极效果。
鸡球虫病危害和防治
球虫病在商业肉鸡产业中流行,并给家禽养殖场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球虫病是由多种多样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原虫发育和繁殖引起的,导致发育不良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并使禽类易受继发感染。抗球类化合物已被用于控制球虫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化合物已经对化学和离子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因此,使用活疫苗来控制球虫病的随之增加。疫苗提供了一种疾病保护的替代方法,它们有助于降低耐药菌的耐药性,因为它们会系统性地取代耐药菌株,并通过将鸡的免疫系统暴露于易感染的抗原中,从而诱导特定的保护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