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青菜肥效监测试验简报

2018-12-27 06:08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01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磷肥施用量钾肥

石 磊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是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探明上海市浦东新区主要作物栽培田块的土壤基础供氮量、相对产量、肥料利用率等,笔者于2017年在田歌合作社青菜生产上开展了肥效监测试验,旨在为蔬菜合理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田歌合作社青菜地中进行,该田块土壤类型为浦东新区代表性土壤——黄泥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5.6 g/kg,速效氮含量245 mg/kg,速效磷含量12.8 mg/kg,速效钾含量358 mg/kg,土壤pH 5.7。供试青菜品种为“矮脚青”,播种日期为5月20日,采收日期为6月18日。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肥料;(2)缺氮处理,蔬菜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只施磷钾肥,磷钾肥施用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同(每667 m2纯氮、纯磷、纯钾施用量分别为0、6、6 kg);(3)缺磷处理,蔬菜全生育期不施磷肥,只施氮钾肥,氮钾肥施用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同(每667 m2纯氮、纯磷、纯钾施用量分别为8.6、0、6 kg);(4)缺钾处理,蔬菜全生育期不施钾肥,只施氮磷肥,氮磷肥施用量与常规施肥相同(每667 m2纯氮、纯磷、纯钾施用量分别为8.6、6、0 kg);(5)常规施肥处理,按照当地习惯施肥(每667 m2纯氮、纯磷、纯钾施用量分别为8.6、6、6 kg)。每处理重复3次,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各处理排列按照地形、田块合理安排,重复间设独立进排水出口,试验期间5个处理的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均相同。

表1 各处理肥料运筹情况 (单位:kg)

1.3 计算公式

肥料利用率(%)=[(施肥处理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处理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肥料对产量贡献率(%)=[(施肥处理作物产量-缺素处理作物产量)÷施肥处理作物产量]×100%;农学效率=(施肥处理作物产量-缺素处理作物产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 量

由表2可知,空白对照的青菜产量最低,每667 m2产量仅为160.1 kg,说明该地块基础地力一般。缺氮处理的青菜产量与空白对照相差不大,缺磷处理和缺钾处理的青菜产量相差不大,但均比空白对照增产较多,由此可见,氮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最大,但增施磷、钾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菜的产量。常规施肥处理的青菜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490.2 kg,较缺素处理的产量均有所增加。

2.2 土壤养分情况

由表3可知,试验后各处理的土壤pH差异不大,空白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余处理,空白对照和缺氮处理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均较其余处理少,空白对照和缺磷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较其余处理少,空白对照和缺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较其余处理少,总体上各处理试验后土壤检测结果与施肥情况一致。

表2 各处理青菜产量情况

表3 试验后各处理土壤养分情况

2.3 肥料利用率

由表4可知,处理(2)、(3)、(4)、(5)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全氮、全磷、全钾量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由表5可知,钾肥利用率最高,为43.40%;氮肥次之,为41.69%;磷肥最低,为20.94%。

表4 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含量 (单位:kg)

表5 试验点肥料利用率情况 (单位:%)

2.4 土壤基础地力与施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

由表6可知,土壤基础地力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为32.66%,化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为67.34%,氮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为48.98%,磷、钾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均较低,其中磷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最低,仅为4.75%,这与磷肥施入土壤后容易被固定而不易被青菜吸收有关。氮肥的农学效率最高,为26.17,磷肥的农学效率最低,仅为3.88。

表6 土壤基础地力与施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率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浦东新区青菜生产中,氮肥对青菜产量的贡献最大,增施磷、钾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菜产量;氮肥的农学效率均为最高,钾肥次之,磷肥最低;钾肥的肥料利用率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因此,建议在浦东新区青菜实际生产中,以施用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

猜你喜欢
磷肥施用量钾肥
必和必拓考虑加速进入钾肥市场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上半年磷肥行业运行呈现“两降三增”特点
国际钾肥价格继续上涨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温室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
磷肥:国内屡遭“冷眼”国际利好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