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翼
今年以来,浙江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改造提升,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创业创新的主战场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些看似离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有些遥远的成果,事实上已经成为浙江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契机,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后,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联结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引领开放共享创新发展再出发。
近年来,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总量规模增长强劲、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206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9.9%,总量和占比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
当前,浙江顺应产业创新格局的新变化,正以集群为载体、行业为依托,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有效融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数字产业发展呈现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信息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数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等诸多亮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1%,占GDP的比重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855.7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4%,比全省GDP增幅高6.5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达9.7%,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17.1%。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07.7亿元,同比增长1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均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51.6亿元,同比增长1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规模前十省市列北京(20.3%)之后,居全国省市第二位,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位。目前,浙江省已拥有5个超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集群形成全球影响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296.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5287.5亿元,同比增长20.1%,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总量的46.8%,对整个产业贡献率达到60.1%,拉动核心产业收入增长9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实现利润1044.5亿元,占核心产业的比重达74.5%,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达19.8%,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信息制造业分别高7.4个和13.9个百分点。
同时,在加快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培育行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92.3亿元,同比增长19.9%,高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6.8个百分点,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达26.9%;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3.2亿元、2044.6亿元,分别增长23.3%和21.1%,2017年杭州市在区块链领域拥有全球专利116项,仅次于北京和深圳居全国第三位。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数字经济优势企业(电子制造业30强、软件20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34.2亿元、利润总额103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2%和19.5%,快于全省核心产业收入和利润增速12.2个和16.3个百分点,占全省5128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42.7%和74.1%。
良好态势不仅体现于靓丽的宏观数据,还体现在背后一家家数字经济优势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据了解,海康威视、舜宇集团、均胜电子、大华科技、新华三等14家浙江企业入选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百强数居全国第二位。另外,20家企业入选全国元件百强企业、10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6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百强数居全国前三位。截至9月底,全省有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1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这些龙头企业可谓傲视群雄,让业界瞩目。
▲ 中控自主开发的大规模联合控制系统(ECS-700)在大型煤化工烯烃区全厂性首次应用
当前,浙江顺应产业创新格局的新变化,正以集群为载体、行业为依托,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有效融合。
数字经济如何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助力新兴产业的培育,对浙江创新创业的优势再造,有什么样的引领作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
浙江大力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一批创新大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40余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22个,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27个,国家级“双创”基地8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70个。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9%,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出2.4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3367.3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连续37个月超过50%,1月至9月达到59.1%,高出规上工业24.8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之江大地浓厚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如今已经逐渐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磁铁般吸引、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人才、企业、资金、项目落户浙江。如腾讯、华为、京东及思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来浙江投资,杭州市最近连续两年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第一位。
浙江已形成阿里系、高校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他们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积极开展创业创新。2017年,浙江省拥有独角兽企业23家,居全国前列。据乌镇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数量、融资规模总量均居全国第四位,连续两年单笔融资额列全国第一位,每万人拥有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等指标居全国大中型城市首位。
淘宝网和支付宝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和网上支付平台。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杭州经验”,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互联网+便捷退税”使得通关效率大为提高,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现在平均1分钟。
数字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广泛应用,打造出杭州新零售之城。1月至9月,全省网络零售额达10665.3亿元,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38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8%和25.2%。同时,互联网金融创新活跃,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蚂蚁金服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打造新兴金融中心。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医院在浙江率先落地,网约租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杭州跻身国内共享经济第一梯队。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带动实体经济振兴壮大。作为全国唯一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达95.89,居全国第三位;“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指数达102.54,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已创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54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双创”示范基地3家、试点示范企业290家,有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也为浙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方向、工具和路径。
自2013年以来,全省大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着力在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加速推进10大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资本化和集群化方向转型,2018年有8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省认定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06家。组织实施“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工程、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4.8%,劳动生产率累计提高50.9%,在役工业机器人累计超过6.4万台。今年以来传统制造业领域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60个、无人工厂6家,新增工业机器人8544台。
浙江启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组建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大脑”在典型行业融合应用。
在浙江,一朵看似缥缈的“云”还推动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上云”作为浙江推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自2017年制定实施“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以来,就大力推动企业管理上云、设备联网上云和数据集成上云。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上云企业累计达26.8万家,带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以30多家云平台服务商为主导、200多家云应用服务商和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良好产业生态,阿里云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公有云公司。
与此同时,园区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浙江省新增小微企业园162家,推动1.6万多家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全省新增传统制造业领域“浙江制造”标准200多项、“品字标浙江制造”培育企业165家,持续呈现向好态势。
▲远传技术物流机器人“小跟班”
浙江已形成阿里系、高校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他们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积极开展创业创新。
二十多万企业登上云端,工厂车间实现智能生产,点击手机屏幕轻松办理个税,刷脸即可完成在线支付,相隔千里也能看病诊治,“数据大脑”指挥城市交通……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各行各业融合应用不断得到深化拓展。”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健康、交通、教育、文化、社保、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应用快速发展,全省20个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应用。阿里云“数据大脑”用于杭州城市道路治堵,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5%,杭州城市拥堵率从2016年的全国第5位,降至2018年的全国第57位。
浙江通过数字技术、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来改善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成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基石。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作为迭代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大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字招牌,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省级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773项,实现比例达96.99%。全国首个“市场监管互联网执法办案平台”正式上线,据统计,在3个月互联网执法办案平台试运行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已完成了2000多起举报案件的处理,超过了过去3年时间处理的案件量。
杭州成为全球最大、最便捷的移动支付城市,杭州首秀“无人超市”,全市的公交、地铁和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98%出租车都支持移动支付。
智慧健康也取得新进展,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电子病历应用率超过85%,省级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已集成了医院门诊预约、检查预约、健康体检预约、候诊排队叫号等多项服务。
如今,浙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完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浙江在全国最早提出“云+网+端”基础设施布局,先后发布了《“宽带浙江”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目前,浙江正加速发展面向未来的新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杭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CNNIC国家域名服务平台浙江节点正式上线,4G网络实现全域全覆盖。积极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5G试验应用,阿里云宣布联合三大运营商全面对外提供IPv6服务,浙江政务云已启动IPv6改造,杭州5G试验网已完成411个站点的规划和勘察工作,建成开通了136个站点。
浙江的互联网宽带端口及用户数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实现电信业务总量2720.8亿元、电信业务收入63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7.6%和7.4%。拥有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544.8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7817.3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普及率在全国率先突破100%,分别达到130.5%和124%。据统计,浙江累计建成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3.93万个,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全覆盖,发展物联网用户7444.8万户,在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能抄表等领域广泛应用。全省继续推进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和免费开放,已建成i-zhejiang wifi热点20698个、铺设AP18.2万个,实现了主要公共场所广泛覆盖和便捷使用。
未来已来,在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数字技术革命中,实施“一号工程”,勇立数字经济潮头,数字经济之花在浙江大地愈加美丽绽放。
新华三研发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