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日新
有些故事,是我们从小听过很多次的、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我说:“从前,有个人叫南郭先生……”你可能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故事。
如果这个故事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呢?如果它开头不是这样的,甚至人物也不是南郭先生了呢?有些故事改变了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被装扮成了其他的故事。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将故事的事件梳理一下,总结一下读完故事的心得,你就会发现,此故事和你熟悉的故事,是一个故事。
事实上,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中,有些故事早就长出了翅膀,传播到了国外,为国外的小朋友所熟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漂洋过海去远方的故事。
国王的提琴手
从前,有个国王很喜欢听小提琴,每天都要人拉给他听。国王准备在王宫里成立一个一百人的小提琴乐团,他叫大臣招募新的小提琴手。有个不会拉小提琴的人,也假扮成小提琴手混了进来。他混在乐队里,其他人拉的时候,他也假装在拉。一手按弦,一手拉弓,姿势和节奏以及神态都很完美,没有人看出他完全不会拉琴。这个冒牌的小提琴手,在乐团待得很开心,领着薪水,还能不干活。
不久,国王去世了,王子成为了新国王。
新国王和老国王一样,也喜欢听小提琴演奏。新国王又和老国王不一样,他喜欢听小提琴独奏,所以叫乐师们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这下假冒的小提琴手慌了,他知道这次一定不能靠演技骗过国王,连夜溜出了王宫,再也不敢回去了。
这个漂洋过海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中国的哪个故事?对了,它就是《滥竽充数》,主角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在中国是有寓意的,用来比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个故事出自中国古代的典籍《韩非子》。
精彩片段
《韩非子》: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金币不在这儿
一个农夫在路上发现了一个袋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黄澄澄的金币!农夫活儿也不干了,赶紧拎回家,打开一数,足足有300个金币!天降横财,他笑得简直合不拢嘴。欣喜过后,农夫开始操心,这些金币放在家里太不安全了,该找个好地方藏起来才是。
晚上,农夫拎着装满金币的袋子,偷偷走到后院,挖了一个坑,把金币都埋了进去。完事儿后,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怕金币被別人偷走,于是起床做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这里没有300个金币”。他把牌子插在坑的旁边。
农夫的邻居看到了这块牌子,于是立刻拿了一把铲子,挖啊挖,挖出了金币,拿回了家。可是这个邻居也担心自己会被抓住,他也和农夫一样,写了块牌子,放在了埋金币的地方。
没想到第二天,邻居还是被抓住了!为什么呢?因为邻居在牌子上面写着“你的邻居没有偷”。
这一对儿活宝真是够傻的。
这个故事是我国的民间故事穿上了新的“衣服”,脱掉了这件“新衣服”,原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精彩片段
有人把银子埋藏在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大象有多重
有个来自远方国家的大使,送来一头大象。
国王看到大象那么大,非常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一位大臣建议,可以找一杆秤来称称。
国王说:“大象这么大,去哪里找这么大的秤?”
另一位大臣建议可以把大象切成一块块来称。
国王说:“你这个笨蛋!切成几块大象就死了!”
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小男孩走出来说:“我有办法!”
小男孩牵着大象走到河边,登上一条船。他掏出一支笔,在船和水面交接的地方画上记号。接着他把大象带下船,让人往船上搬石头,直到船身沉到记号和水面相齐的位置。小男孩对国王说:“接下来只要称一称船上的石头,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国王对小男孩的聪明称赞不已。我们大家遇到事情要像小男孩一样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
这个小男孩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
精彩片段
这个故事来自《三国志》:孙权曾致巨象,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成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还有很多的故事,漂洋过海,改头换面,去到外国,产生了很多的故事,故事的生命力由此而绵绵不绝。无论是石器时代,还是到了高科技的现在,故事的生命力长盛不衰,人们都需要故事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致敬故事,以及故事产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