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开展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加强国史党史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党中央更加重视党史教育,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下结合实践,针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史教育的发展进行探讨。
党史教育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通过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识到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西方思想冲击国民意识,社会矛盾更加突出,要求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开展党史教育,才能树立崇高理想,坚定革命事业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具体来说,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将人民、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充分发挥出对社会的贡献。
思政教育的开展,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意义,明确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①。党史教育能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遵循社会道德生活原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党史教育中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等精神为例,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利于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发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史教育,关键在于认识并理解党的光荣传统,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并将其转化为行动力量,提高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树立艰苦奋斗的理想和意志,成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党史教育的开展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人才。以中央党史本科专业为例,目前课程体系完善、具有配套教材和实践基地,培养出的人才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扎实,可以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党务政务管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对于党史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高校角度看,人才培养制度和流程完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从就业角度看,学生就业去向多样化,成为党史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案,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水平。部分高校聘请单位或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能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队伍的学科自信、专业自信不断增强。
在学科建设上,党史学科的本科教育院校数量增多,研究生学位点明显扩展,形成一体两翼的学科群,包括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在科研成果上,高校结合地方资源和优势条件,推出了诸多理论研究成果,例如《青年党史学者论坛》《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②。
对于开设党史教育的高校,应该提高党史教育的专业化,落实教育责任、明确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营造出学习党史的良好氛围,促使党史教育进入基层。对于没有开设党史教育的高校,应该实现党史教育的大众化,充分利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媒介,发挥出教育宣传功能,采用知识竞赛、读书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促进党史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高校党史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相对脆弱,没有形成固化的价值观念。目前大学生获取信息,大多依靠网络技术,应该看到它的双面性③。随着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党史教育的开展也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我国在网络管理上的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薄弱,难以保证网络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因此可能存在消极信息和论断,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会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由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差,对信息的甄选不到位,增加了党史教育的难度。
党史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进行继承和发扬。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只是停留在课堂教育上。如此一来,学生只能了解基础理论知识,远不及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海量性、快捷性;由于缺少实践,不利于大学生感受到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力弱,而消极信息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会压缩党史教育空间,继而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学生对党史教育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表现出漠视和排斥的心理。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尤其是西方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价值判断④。例如:网络上宣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享乐主义价值观,会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品质,和党的优良传统相违背。
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作用,除了传授党史基本知识以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党委的支持下,大量的党史档案材料出版发行,为党史研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学生来自于多个专业、来自于不同地区,但党史研究关注的逻辑性,是学习其他专业必不可少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对此,学生应该接近原始档案文献,对党史发展产生亲切感,更好地理解党组织、人民群众的心态。此外,鼓励学生对党史亲历者进行访问,目前“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上广泛应用,口述史调查的对象包括普通群众、亲历者、见证人等,从而还原党的发展历史,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分析可知,我国党史教育和党史研究工作相脱节。社会、政治、历史等多个专业的研究人员,对于党史进行研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微观领域为例,探讨革命和农村、城市之间的关系,从中感受革命事业的艰巨性⑤。而且,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对中国革命的解释更加令人信服。但是,以上研究成果在党史教学中体现少,教学依然摆脱不了解释的框架,具有明显的说教性,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对此,党史教育应该关心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阅读论文、书籍,提高学生对于革命道路的认识,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此外,关注马克思主义和党史之间的联系,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党的革命史,帮助学生理解革命的历史规律,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新的社会背景下,突出了党史教育的紧迫性,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党史教育的开展,应该注重实践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党史教育不能局限在书本和理论上,应该加强实践引导,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学党史、做先锋”的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和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了解党群关系,自觉遵守党的精神理念和行为习惯。此外,为了吸引非党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借鉴井冈山大学的经验,定期推出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开展红色励志教育培训班,提高学生群体的兴趣,推动党史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丰富的人才。
高校党史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校应该合理应用网络技术,对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第一,认识到网络信息的多面性,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有效甄别不良信息,避免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危害。第二,基于网络技术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三,构建党史网络教育平台,结合高校的自身情况,分析党史教育的需求和目标,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教育途径⑥。例如:在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上,开始党史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高校要控制舆论方向,对该平台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和党史教育目标相违背。
首先提高重视程度,在发展新党员时,应该将党史教育置于首位,引导入党分子积极学习党的知识。党支部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科学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史,通过专题学习把握党的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党员人物。其次要责任到位,将党史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严格执行各项党员培训制度,选择性开设党史选修课程,促使学生提高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最后要合理应用教育资源,创新党史教育方式,提高活动成果。采用讲座、培训、上党课、报告会等形式,直面感受党的发展历程;还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推动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高校党史教育的功能作用,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素质、发扬革命传统,且目前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新形势下,高校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网络信息影响价值判断、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力弱、学生思想意识变化。对此,要引导学生独立研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教育的实践性、创建党史教育平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此提高党史教育质量。
[注释]
①郭秦云,姜家兴.浅议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4(9):238-239.
②陈怡琴.高校党史教育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J].前进,2015(11):46-47.
③傅帅雄.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J].大学教育,2016(9):71-73.
④宋继碧.高校党建工作的学科支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42-143.
⑤冯霞,王子二.结合建党90周年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246-246.
⑥翟敬华,陈新,王海涛.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之我见[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