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永红:新型社区开创者

2018-12-26 02:16支点肖丽琼通讯员张继涛实习生祝融高素
支点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支点社区

《支点》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张继涛 实习生 祝融、高素

能为社会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

在武汉,“百步亭”是一个地名,又不仅限于此。

这个居住着18万人的庞大社区,在武汉成为“安居”“和谐”社区的代名词,团年饭“万家宴”坚持开了18年,为武汉人津津乐道,并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等100多项国家级荣誉足以令它当得起湖北“第一社区”的称号。

百步亭社区的开创者,是现任湖北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茅永红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冒很大风险,甚至受到很大冲击。但是,中国必须改革,当今的中国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为国家出点力、做点贡献,为社会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砸“铁饭碗”建首个合资公司

十几年前,要进入“百步亭”,需经过一个标志性的红色拱形立牌。如今,立牌上“百步亭花园欢迎您”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社区”的字样,已颇有些年代感,而百步亭去往外界的道路早已四通八达。

百步亭由“白布蓬”的谐音得名。这里曾到处是鱼塘和沟渠,因地处近郊,梦想进城生活的人们,扯着“白布篷”在此经营熟食谋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百步亭都依然是“城市里的村庄”。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大江南北,在武汉以南的武昌县,20多岁就当上县公路交通监理站站长的茅永红,心里也被吹得痒痒的。捧着“铁饭碗”的他思忖着“干一件大事”。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了。我发现,海外有很多先进技术、人才可以引进来为我们所用”,茅永红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当创业浪潮到来时,他想办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专门维修进口汽车。

这个想法萌生于在一起发生在他管辖公路段上的车祸:一辆进口新车被撞的变了形,老司机为此急得当街恸哭,茅永红四处帮忙联系修理厂时发现,武汉竟没有一家进口车修理厂。此时,前同事邓满林已成为一名港商,正回到老家寻找投资项目。二人一拍即合。

跟港资合作、修外国车,当时这在旁人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文革期间,有海外关系就是“污点”,甚至可能被作为“反革命”判刑。

“我那时20多岁,铁了心要做成这件事”,茅永红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刚好国家修铁路要征用家中老屋,补偿了2万元,他瞒着家人把准备盖房的这笔钱拿出来作为资金做可行性调研、跑办厂手续,“一家人睡了两年窝棚,我也因为做了‘亏心事’不敢回家,经常睡在船码头候船室、火车站候车厅。”

调查的结果坚定了他办厂的决心:湖北省进口的8万辆汽车,待修的就有1.5万辆。从此,茅永红开始了跑手续盖公章的漫漫旅途,从县里盖到市里,从市里盖到省里,从省里盖到中央,留下了一段为人熟知的“179个公章”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是近乎绝望的”,茅永红回忆,当时关于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规,手续最后卡在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茅永红带着“遗书”去找时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任中林,后者曾在湖北任职多年,担任过湖北省委副书记。

这封“遗书”更像是他的自我剖白,其中写道:“我想办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目的是把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不是在为私利,而是想为改革开放做点事情。为了办公司,我把家里的钱全都骗出来了,如果办不成我也没脸回家。”

茅永红至今仍清楚记得任中林对他说的话——“虽然改革开放了,但很多文件尚配套不足,你放心,我们来把这个事情给你办成。”

1985年4月4日,在盖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后一个公章后,茅永红终于领到编号为“001”的营业执照。“江夏进口汽车维修中心”也成为当时中南五省第一家合资进口汽车维修中心。

创“三制”遭误解出走海南

茅永红将英国、日本、荷兰的先进技术都引了进来,公司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

接下来就是怎么管理的问题。办中外合资企业的关键就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茅永红看来,这个难度不低于盖一百多个公章。

虽然改革多年,但一些不好的习气还存在着——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茅永红创新性地提出 “三制”:工人合同制,能进能出;干部聘任制,能上能下;工资浮动制,能高能低。“办企业的目的,是要产生经济效益,不能养闲人。如果还按老模式,企业是赚不了钱的,那员工跟着你干什么?外商为什么要投资?”

聘请的工程师是香港人,一个月工资几千元。即使是普通员工,每月也有200多元工资,比当时国企的工资翻了好几倍。那时候,国家统一实行八级工资制,最高的是八级工,提干部也是有程序的,更不能说开除就开除。而茅永红第一个就把舅舅开除了。舅舅曾是国企的八级油漆工,修理厂开业后需要人手,他就过来帮忙,但他总有着“吃大锅饭”的想法。

实践证明,这套“三制”的做法很有效果,仅8个月,“江夏进口汽车维修中心”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这种改革引起了诸多中央媒体的关注,《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相继采访报道。国家经委、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先后到汽修厂来调研。在一次座谈会上,茅永红谈到:中国经济想要搞上去,体制必须要突破,必须砸掉 “大锅饭”、“铁饭碗”。

这种提法在当时仍被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茅永红是“搞资本主义”“搞自由化”。

“经营江夏进口汽车维修中心的8年,我受到各种误解并招来麻烦。”茅永红告诉支点财经记者,改革势必会牵扯到很多利益问题,他因此先后被抓过12次,每次抓进去审几天,就被放出来了。尽管省里一名主要领导严令“保护合法企业家”,茅永红最终还是选择了“出走”,去了海南,先后出任海南省经济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行政级别是正厅。

受邀回汉,“黑泥湖”上建“安居”

1988年,海南兴办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海南的那几年,让茅永红有一个重要的收获,他认为国家会拉动内需,而房地产市场必然启动。

1995年,湖北省领导对茅永红等一批企业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回到家乡做贡献。

恰好,武汉市有块上千亩的荒地等待开发,茅永红看都没看,就接了下来。

此处正是百步亭。“我在现场一看,叫‘黑泥湖’真的是名副其实。遍地都是臭水沟、烂泥塘和垃圾堆,不仅乱,还很偏远,水电路都不通。真的可以说是当时武汉待开发的地方中最烂的。”茅永红说,两年里,先后有7家房地产开发商进驻百步亭,最后都退场了。

当年“盖179个公章”不服输的劲儿,让茅永红决心把这块“烂地”,做成武汉最文明、最和谐、最安全的地方。

别人放弃的项目,茅永红为什么敢接?他告诉支点财经记者,这里虽然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差,但地价比市中心便宜得多,正适合建设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他的公司名为“武汉安居公司”。

1997年,百步亭花园正式开工建设。1998年12月28日,百步亭一期正式交房,曾经的“黑泥湖”变身水电路全通的安居房。

茅永红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改革思路,突破传统的区-街-居委会管理型的行政体制,创办全国第一个新型社区。当时,国家行政序列里尚没有“社区”这个组织。茅永红派人到国外了解社区管理的先进经验,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的基层治理模式。2003年10月,四部委联合下文,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经验。

依托社区地产投身文化产业

今年9月19日,“201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五届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茅永红创办的湖北百步亭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蝉联“中国中部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

历经20余年发展,“社区地产”已然成为一种产业模式,百步亭集团作为这种产业模式的开拓者之一,将房地产开发产品由“住宅”定位为“社区”,把产业链拓展到社区服务,满足老百姓居住、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全方位需求。如今的武汉百步亭社区,占地6平方公里,已建成住宅600万平方米,居住生活着18万人,在建住宅100万平方米。

这几年,茅永红带领百步亭集团积极参与国家经略海洋战略,投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百步亭集团拥有《CCTV老故事》和《城市电视》2个电视频道,拍摄了220多部(集)电影和电视剧,电影《江城夏日》获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全方位塑造百步亭品牌形象。

茅永红向支点财经记者坦言,这些年他确实历经许多挫折、艰辛,但他觉得这些创新都是值得的。改革开放30年时,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新闻人物”;新中国成立60年时,他作为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先进模范人物,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观礼阅兵仪式。

“我们不能忘了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改革的初衷,也不能忘了当初办社区的初衷——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茅永红说。

猜你喜欢
支点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吉林低碳养护技术的新支点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