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鄂军的视野、格局与气象

2018-12-26 07:13李云雷
长江丛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东林监护室出版社

■李云雷

本期专栏我们推出三位作家,分别是60后作家吕志青、70后作家周芳、80后作家林东林,他们年龄层次丰富,从事的写作领域也不同。吕志青专注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创作,其作品带有先锋与探索色彩,勘探着人的生存与精神问题;周芳致力于非虚构的写作,她关注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群体,无论是对重症监护室还是对精神病患者的描绘与书写,都足以引起人们的省思;最年轻的林东林写作小说、散文、诗歌,涉及领域既广,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在李雪梅、燓星、钱刚的评论文章中都有深入的揭示。

李雪梅在《贫乏时代的思与诗——论吕志青的小说创作》一文中指出,“作为一个思想型作家,吕志青以其智性写作观照历史与现实,勘探存在的可能性与人性的暗疾,以其神奇的想象穿透日常生活的表象,在精神荒芜的贫乏时代表达智者的诗性沉思。”她从“存在之思与人性暗疾”、“隐喻写作与诗性沉思”、“无中生有”的神奇想象等层面把握吕思清的创作特色,对他小说的主题、题材以及写作方式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樊星在《文学的勇气——关于周芳的非虚构文学写作》中,重点分析了周芳的两部非虚构作品《重症监护室》与《17路车》,他结合文学史脉络、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创作环境等不同层面,对周芳的作品做出了整体性的把握,肯定了其深入边缘群体的巨大勇气,但也对其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希望,“周芳还可以写得更厚实一些”,“对于周芳来说,如何写得更大气一些,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显示了一位评论家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良好风范,这样的评论文章无论对作者还是对社会公众都有益,也为评论家与作家之间的关系树立了一个典范。

钱刚的《丰沛的诗意逃脱的自由——林东林作品散论》,对青年作家林东林的创作做了一个综论,指出,“他的小说和诗歌整体上有种蓬松感,自由散漫的人物,晃晃悠悠的叙述,波澜不惊的意象和抒情。他在作品中摇摇晃晃走过大街,走过小巷,走向他想到的任何地方。”并从“声音放大术”、“蛛网与兔子洞”、“巨大的写作半径”等角度对其创作特色做出了阐释,虽然行文较为随意,不够学术化,但却对其风格有着敏锐地把握。

“文学新鄂军”不仅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也体现在评论家的评论中,这三篇文章各具风格,通过对具体作家的分析展现出了评论新鄂军的视野、格局与气象。

吕志青,湖北作协专业作家。在《收获》《花城》《钟山》《人民文学》等杂志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一百五十多万字。有长篇小说《玩偶》《黑屋子》等三部,中篇小说集三部。部分作品被选载。曾获“上海第六届长、中篇小说优秀大奖”之中篇奖,第二届湖北文学奖等奖项。

周芳,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著有文集《执手何须倾城》《沽酒与何人》《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首发《北京文学》2015年第11期。先后入选21世纪年度报告文学选和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以及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

林东林,诗人、作家。曾就职于北京、上海、桂林等地。现居武汉,兼任《汉诗》编辑。著有《谋国者》(上海三联书店)、《身体的乡愁》(译林出版社)、《跟着诗人回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情到浓时情转薄》(江苏文艺出版社)、《替全世界去仰望》(文化艺术出版社)、《线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历史、人文和文学作品多部。

猜你喜欢
东林监护室出版社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dual-frequency microwave diagnosis of plasma for solving phase integer ambiguity
我等待……
咱们明天比蜜甜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