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张军峰 董菊
摘 要:通过对SEER数据库变量说明文本的解读,利用Perl脚本提取常见的人口学变量数据,并导入SPSS 23.0软件,探讨12643例美国华裔、日裔和韩裔胃癌患者人口统计学分布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胃癌在人群中的分布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比常居美国的华裔(3835例)、日裔(5357例)和韩裔(3451例)胃癌患者人口学资料的分布差别,可阐明其共性和特异性,并为胃癌病因的探讨提供线索。。
关键词:胃癌 人口学 SEER数据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220-03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explanatory text for the SEER data variables, we extracted the common demographic variable data and investigate 12643 cases of the 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astric cancer; By comparing the demographic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 of American people with Chinese (3835), Japanese (5357 cases) and Korean (3451 cases) descent, we clarified its universality and specificity, and provided clue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etiology.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Demography; SEER database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冰箱等保鲜技术的使用,诊疗技术的进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1]。尽管如此,胃癌存在较大的地区分布差异。在我国,胃癌是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结果显示在男性常见发病肿瘤中,胃癌位居第二位,并位居女性常见肿瘤中的第三位[2]。且大多数患者在进行疾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期,呈现较高的病死率,给我国造成了非常沉重的疾病负担,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和环境因素密不可分,比如腌制、熏烤制品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吸烟、饮酒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3]。然而大量的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也提示,遗传在其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4],如叶酸代谢通路关键基因变异、DNA修复基因突变以及在细胞间起黏附作用的E钙黏蛋白基因缺失等。世界范围内看,中国、日本和韩国是胃癌主要的发病国家,有研究者提出这可能和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有关,也与民族遗传特征有关。移民流行病学是综合探讨疾病三间分布(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方法学,通过阐述移居国外的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胃癌发病的基本分布特征,阐明环境和遗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对进一步综合探讨胃癌的病因与防治工作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但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研究结果。
1 研究方法: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在1973年建立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是北美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腫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注册数据库[5]。该数据库收集了包含乳腺、结直肠、其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淋巴及白血病、以及其他不明确的肿瘤等9大类型。
我们利用Perl脚本提取华裔、日裔和韩裔胃癌患者的数据,具体的患者和相关变量提取内容,见表1。统计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无序分类变量我们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如果服从正态分布就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若不服从,就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多重比较校正,以P<0.05作为判读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研究结果
通过SEER1973—2015数据集,我们调取到3835例华裔胃癌患者、5357例日裔胃癌患者以及3451例韩裔胃癌患者,共计12643研究对象。各组研究对象的诊断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肿瘤原发部位、是否手术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性别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636,P=0.441。日裔患者的诊断年龄显著大于华裔患者(t=-9.205,P<0.001);华裔患者诊断年龄大于韩裔患者(t=7.302,P<0.001);日裔和韩裔患者诊断年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19.066,P<0.001)。婚姻状态变量中,华裔与日裔间,日裔与韩裔间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01;而华裔和韩裔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7)。60%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从肿瘤发病部位来看,三个种族均存在显著区别(P<0.001)。在三组人群中,胃底部的占比均较低,在华裔和韩裔人群中胃窦部人数比例最高,而日裔人群中胃体部肿瘤与胃窦部接近。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北美的大型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SEER探讨居住美国的三大胃癌常见发病种族,华裔、日裔和韩裔在胃癌新发时的人口学基本特征。我们发现男女性别比在三个种族中均大概处于1.3:1的水平,低于我们国家报道的2.3:1的比例,说明移居美国后男女间的发病差异在逐渐减少[6]。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男性胃癌发病显著地超过女性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习惯、遗传因素、慢性感染情况以及雌激素作用等差异共同导致的[7]。胃癌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肿瘤,移居美国后,上述因素尤其是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在两性间的差异可能在逐步减少,比如东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中国大陆,胃癌平均中位诊断年龄为62.5岁,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华裔的平均中位诊断年龄为72岁,与大陆相比延长了近10年的时间,表明我国大陆胃癌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排除遗传因素影响下,环境因素扮演了关键的驱动因素,即暴露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年龄较早。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加上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高,多数患者可能在儿童期就暴露于该危险因素中[8]。对于早期胃癌,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达到90%以上。然而,我国晚期胃癌的比例约58.61%[6],而在美国的华裔、日裔以及韩裔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比例分别达到60.5%、63.4%以及67.4%。早期胃癌的症状不典型,常常与胃部其他良性病变症状相似,容易导致漏诊。对普通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筛查是胃癌早诊早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9],尽管有部分地区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但本次研究结果说明我们国家胃癌的早诊早治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我们应尽早推行胃癌普查,同时提高胃镜检查人员判断能力。
4 结语
尽管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胃癌仍然是我们国家沉重的疾病负担。本次研究通过分析SEER数据集中居住美国的华裔、日裔和韩裔胃癌发病的人口学特征,同与我国现有胃癌流行病学数据相比较,可进一步阐明环境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可了解彼此之间的区别,并为我国胃癌今后的预防和诊治工作方针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Jemal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Chen W,Zheng R,Baade PD,Zhang S, et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6,66(2):115-132.
[3] 常敏,張久聪,周琴,等.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9):966-969.
[4] Lin Y,Wu Z,Guo W, et al.Gene mutations in gastric cancer: a review of recent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udies[J].Tumour Biology, 2015,36(10):7385-7394.
[5] Wang X,Cao W,Zheng C,et al.Marital statu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n 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database[J]. Cancer Epidemiology,2018:119-124.
[6] 刘固,罗一民,张建文.胃癌1539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9(5):775-778.
[7] 王雯雯,刘文斌,曹广文.胃癌发病性别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4):257-260,284.
[8] 叶国钦.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3):248-254.
[9] 屠江锋,潘文胜,陈小君,等.胃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6):56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