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 张 科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急性胰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全身炎症反应,临床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无效者考虑手术治疗[1-2]。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属于“腹痛”范畴,以腑实热结证较为常见,可参照其辨证论治。笔者采用清胰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参照《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4]确定;中医热结腑实证腹痛诊断标准参照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确定。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疾病诊断标准者;年龄18~70岁;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外科急诊手术指征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心脑肾等脏器严重性疾病、语言障碍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者;对试验药物过敏者;正在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 例;年龄 23~68 岁,平均(41.33±10.20)岁;病程 2~11 h,平均(4.70±1.55) h;轻度 8 例,中度 27 例,重度 5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0~69岁,平均(40.57±8.93)岁;病程 2~10 h,平均(4.58±1.64) h;轻度7例,中度25例,重度8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3]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承气汤:黄芩15 g,大黄 15 g(后下),柴胡 15 g,芒硝 9 g(冲服),槟榔 12 g,枳实 12 g,厚朴 12 g,陈皮 12 g,清半夏 9 g,白芍15 g,延胡索12 g,大枣10 g。每日1剂,浓煎至200 mL,每次100 mL,保留灌肠30 min,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进行评分,按照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治疗前后各采静脉血5 mL,取2 mL血液置于采血管中,采用赛科希德SA-560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取3 mL血液置于采血管中,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前后各采集静脉血3 mL并留取中段新鲜尿液5 mL,分别采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确定。痊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且<70%,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积分较少<30%,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恶心呕吐腹痛 腹胀治疗组 治疗前 5.2 6±0.4 3(n=4 0) 治疗后 0.3 2±0.2 0*△对照组 治疗前 5.3 0±0.4 1 5.5 2±0.3 5 5.7 0±0.2 8 0.4 9±0.2 4*△ 0.6 2±0.3 7*△5.5 6±0.4 1 5.7 2±0.2 5(n=4 0) 治疗后 1.1 6±0.2 7*1.3 7±0.3 3* 1.5 4±0.4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比较(U/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比较(U/L,±s)
组 别 时间 胰脂肪酶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治疗组 治疗前 8 8 3.6 4±1 3 7.5 2(n=4 0) 治疗后 7 9.0 9±1 5.3 0*△对照组 治疗前 9 4 6.7 3±5 8.9 2 1 4 7 7.3 0±2 5 7.8 2 2 3 1 2.4 8±5 1 0.6 5 9 8.6 4±2 0.1 3*△ 2 3 7.7 6±4 2.2 7*△1 4 9 0.5 2±2 6 3.7 1 2 3 4 5.1 4±4 9 8.0 2(n=4 0) 治疗后 1 5 8.2 8±2 6.6 5*1 7 2.9 5±3 8.4 0* 3 5 9.3 5±6 6.7 4*
2.4 两组治疗前后WBC、IL-6、TNF-α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WBC、IL-6、TNF-α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 WBC、IL-6、TNF-α 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 WBC、IL-6、TNF-α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 WBC、IL-6、TNF-α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T N F-α(n g/m L)W B C(×1 0 9/L) I L-6(p g/m L)治疗组 治疗前 1 0 8.4 7±1 0.5 3(n=4 0) 治疗后 1 6.2 3±3.0 8*△对照组 治疗前 1 1 0.1 3±1 1.0 2 1 9.8 2±4.4 9 1 1 5.6 9±9.0 4 6.3 7±2.1 5*△ 2 2.3 0±5.5 2*△2 0.1 4±4.6 3 1 1 8.5 7±9.8 5(n=4 0) 治疗后 2 8.6 2±3.9 5*9.6 3±2.7 5* 3 6.2 4±5.1 6*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炎症反应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6]。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是主要临床表现,症状评分能够反应轻重情况。WBC、IL-6、TNF-α能够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程度。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是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实验检测项目,有助于评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尚无特异性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7]。
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属于“腹痛”范畴,腑实热结证为常见证候,治宜通腑泻热。清胰承气汤是本院治疗急性胰腺炎腑实热结证的协定处方。保留灌肠法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避免刺激胰腺分泌。方中黄芩清热燥湿解毒,配伍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以利枢机。大黄通腑泻热,芒硝软坚散结,增强大黄之功。枳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槟榔行气导滞,配伍厚朴、陈皮增强降气通腑之力。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半夏和胃降逆、宽胸散结。大枣调和脾胃,防止攻邪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抗氧化及解热镇痛作用,其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8-9]。大黄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功能,降低急性胰腺炎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10-11]。枳实能够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能够发挥解热镇痛作用[12-13]。厚朴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发挥抗炎、解热与镇痛作用[14-15]。延胡索具有显著的镇痛及抗炎作用,同时能够抑制胃酸分泌[16]。全方配伍,共奏通腑泻热之功,促进胃肠蠕动,排除毒素,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清胰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淀粉酶及胰脂肪酶水平,减轻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症状,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