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行人过街与巴恩斯之舞

2018-12-25 08:01官阳
汽车与安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巴恩斯交叉口信号灯

文 官阳

今夏,北京交警在鲁谷地区首次尝试设置了“全向过街十字路口”,在北京,这是一种全新的过街形式,这种过街方式多被国内称作“全向斑马线”,也有行家把它称为“巴恩斯之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图1 2018年8月18日开始启用的北京第一个全向过街十字路口,行人不必等待两次信号灯周期,就可以直接斜向完成两条街道的跨越

巴恩斯之舞(Barnes Dance),确实是全向行人过街形式的一个很浪漫的称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技术描述类的称谓,美式英文学名叫Pedestrian scramble,直译为行人混行,或斜向过街(Diagonal crossing),也被描述为混行交叉口(Scramble intersection),混行角(Scramble corner,加拿大),X型过街(‘X’Crossing,英国),全行人相位(Exclusive pedestrian interval)。这种行人过街形式的关键是有一个信号灯全红周期,所有方向的机动车都停下来,能让行人全方向自由穿行交叉口空间,包括横向、纵向和斜向。

图2 全向停车,让行人过街的“巴恩斯之舞”(图片来自网络)

“巴恩斯之舞”,最初问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但后来遇到很多交通工程师的反对,因为这种方式太过优惠于行人,机动车效率损失过大。近十几年,这种方式因为对行人安全和便利有益,又开始重新兴盛起来。

图3 亨利·巴恩斯(1906-1968),美国著名交通工程师(图片来自网络)

图4 美国洛杉矶的“巴恩斯之舞”(图片来自网络)

“巴恩斯之舞”的名字,是为了赞誉和纪念美国一位叫亨利·巴恩斯(Henry A. Barnes)的交通工程师。巴恩斯是1906年生人,1968年在工作岗位上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他是美国丹佛市的第一位交通工程师,做过丹佛、巴尔帝摩、纽约等城市的交通局长,毕生发明了很多交通工程应用,包括信号灯绿波、触发式信号灯和公交专用道等。虽然他没有声称全向行人过街这种方式是他的发明,但他是这种过街形式的强烈拥趸者,他曾介绍说,这种激情源自观察了自己女儿上学路上过街时的艰难体验。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首先在自己的家乡,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推荐使用了这种过街方式。在同时期,堪萨斯城和温哥华也开始测试这种行人混行过街形式。巴恩斯后来把这个方案介绍到了巴尔帝摩和纽约。在1962年,当巴恩斯成为纽约市的交通局长后,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在纽约寻找适合使用行人混行过街模式的交叉口。他上任10天后,纽约就有了第一个行人混行过街交叉口,就在第42街和范德比尔特大道的交叉口(Vanderbilt Avenue和 42nd Street),收获广泛赞誉。籍此成功首例,巴恩斯开始在纽约市内多处设置这种交叉口,涉及华尔街、第42街、第五大道、麦迪逊大道和布鲁克林等。“巴恩斯之舞”的得名,来自于人们对这种过街方式的赞誉。在巴恩斯的传记《一个有着红眼睛和绿眼睛的男人》里,记述了一个叫约翰·布查男(John Buchanan)的市政厅记者的报道:“巴恩斯让行人如此高兴,甚至在路中央跳舞”。 巴恩斯为自己的举动说道:“看看现在的情况,一个在市中心的购物者,需要把四叶苜蓿草护身符(a four-leaf clover),巫毒教护身符(a voodoo charm),和圣克里斯托弗护身符(a St. Christopher’s medal)集合在一起才能安全地过马路。据我所知,一个学习过方法论的交通工程师,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因为这样的问题就去劳驾上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要凭借各种幸运护身才能安全地过街,但其实这事儿并不需要靠人的运气,而是靠交通工程技术。

图5 美国街头的“斜向过街”示意标志(图片来自网络)

“巴恩斯之舞”的过街模式在美国也遭到过很多反对和批评,甚至一度很多城市取缔了这种做法,因为这种方法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延迟机动车的通过效率。但随着对交通控制技术研究的深入,新城市主义的推广,“巴恩斯之舞”这种斜向过街模式和全向红灯行人过街模式,越来越容易被接受,有些地方也开始重新恢复了这种用法。正如巴恩斯的一句名言:“You can’t be a nice guy and solve traffic”(你不能又当好人又解决交通问题——意思是说,交通问题涉及约束人的行为,总要有人做出牺牲)。

图6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唐人街十字路口,为农历新年施画的生肖版“巴恩斯之舞”(图片来自网络)

“巴恩斯之舞”,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应用。据资料显示,日本有300多个交叉口使用这种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在东京的涩谷站(Shibuya)外,这个路口在信号灯的控制下,一次混行可以让3000人完成过街,被当做日本交通工程的杰作和东京城市景观的象征。除了涩谷站外,东京银座、关西的京都等地,也都有很著名的这种行人混行过街设置。日本第一个“巴恩斯之舞”出现在1969年的九州省熊本市。

图7 涩谷车站(Shibuya Station)外“巴恩斯之舞”的夜景(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英国是最早创造斑马线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国家,但相对于其他国家, “巴恩斯之舞”跳到英国的时间反倒很晚。2005年,伦敦的巴尔哈姆镇(Balham Town)才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全向人行过街”系统,其后才有陆续应用。

图8 美国《统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2009年版截图

根据美国的最新国家标准规定,在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如果信号灯提供了四个方向的全红相位,行人可以斜着通过交叉口时,标线可以如图9所画。这与国内近来开始出现使用的全向斑马线异曲同工。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全向行人过街设施的最新的国家级规范。

图9 2009年11月,伦敦的牛津广场街口(Oxford Circus)设置了全向过街交叉口,以应对这里的密集行人穿越需求(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全向过街方式的优劣,一直有争议,反对的声音主要出于这种方式会大大降低机动车的通行效率,甚至会导致驾驶人因为“心灰意冷”而铤而走险,所以这种过街方式是对信号灯系统协调能力的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在设置全向过街时,不仅要考虑行人过街的数量与需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考虑到足够充分的行人驻足区,以便行人在等候信号灯时,有足够的空间和耐心。

北京的首条全向十字路口

今年8月份,北京市首个全向十字路口在石景山区鲁谷西街与政达路交叉路口正式启用。石景山交通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向十字路口是一种为保护行人安全通过交叉路口设置的行人专用信号系统,即在固定的绿灯放行周期内,所有车辆暂停,步行者不仅可以横穿马路到对面,而且可以沿着对角线走到马路斜对面 。

与传统路口不同,“全向十字路口”施划有交叉式人行横道、增设斜角对向信号灯、设置语音提示装置、增设右转相位灯等优化措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在行人专属通行时间内,人行相位灯均为绿灯,所有方向的机动车信号灯(含右转车辆)一律为红灯,车辆需停车等候,行人则可斜穿路口通过,减少了二次过街的等候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机动车信号灯为绿灯时,该方向的人行相位灯为红色,行人禁止通行。

对于这一全新的交通组织形式,交管部门提示,过往机动车、行人,在行经该路口时需注意观察路口信号灯。当人行相位灯为绿灯时,所有车辆(含右转车辆)一律在停止线后停车等候,确保行人绝对安全。

猜你喜欢
巴恩斯交叉口信号灯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于VISSIM仿真的对称交叉口交通延误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革
信号灯为什么选这三个颜色?
江湖留名
完全不娱乐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无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