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学娴 编辑/青鸟
选自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主编的《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煤气中毒篇》。
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俗称,一氧化碳的化学分子式是CO,所以“一氧化碳中毒”和“ CO中毒”是一码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是由碳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碳(C)和氧气(O2)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分子。碳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CO2),于人体是无害的;而碳在氧气不充分情况下燃烧,则会生成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过量吸入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危险!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都需要大量的氧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人体内有一种主要负责运载氧的蛋白质,就叫做血红蛋白(Hb)。它的作用就像一艘小船,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器官运送所需要的养料——氧。血红蛋白一旦失去携氧能力,便会造成人体组织缺氧。
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会与氧结合,并将氧携带给各个组织器官。但当吸入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时,一氧化碳就会抢着与血红蛋白结合,把氧挤到一边,替代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出200—300倍。
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血红蛋白就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就好比小船上已经被垃圾堆满了,就不再能给组织器官带来它们所需要的氧了。
此外,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吸入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时,人体组织由于缺氧、窒息,器官受损、不能正常运转,尤其是大脑,最易受到损害。
这是因为人体中大脑对氧的需求非常高,对缺氧最为敏感——脑重量仅为体重的2%,而脑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23%。临床研究表明,大脑完全缺氧5-8分钟后,即可发生不可恢复的损伤。
除此之外,一氧化碳中毒还可造成心、肺、肾等多脏器损害。中毒者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甚至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煮饭、燃气热水器洗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家庭使用煤球或蜂窝煤炉做饭、取暖,因此,煤气中毒时有发生。
(1)煤炉取暖。
寒冷季节,在门窗紧闭的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时,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没有烟囱、烟囱阻塞、烟囱安装不合理,导致煤气中毒。如筒口正对风口,大风倒烟,使煤气逆流入室,致室内大量一氧化碳聚积。或者在气候条件不好,如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的天气,煤气难以流通排出,也容易引起煤气中毒。
案例:
(2)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
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疏忽大意,火焰熄灭,致使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淋浴。
由于通风不良以及洗浴时间过长造成煤气中毒。
案例:
2008年4月,10名女青年被发现倒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单元内,其中6人当场被确认死亡。其余4人被送到医院后,3人经抢救无效身亡,仅1人脱离生命危险。经有关部门调查,这些女青年均为某房地产公司员工,所住房屋由公司租赁。由于她们所住的单元使用的是燃气热水器,热水器在卫生间,卫生间无排气管道,加之天冷,卫生间的窗户也很少开,且多人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室内聚集大量一氧化碳,导致10人中毒。
有一些学校冬季采用煤炉取暖,由于寒冷教室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或没有烟囱、烟囱阻塞、大风倒烟等原因,使煤气逆流入室所致室内大量一氧化碳聚积,难以流通排出,也容易引起煤气中毒。
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也可能引起煤气中毒。据测试,当汽车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汽缸中的汽油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在运行中,油门过大时,油多空气少,也会出现含一氧化碳极浓的废气;车辆启动就开空调,密闭车窗,更容易导致车内一氧化碳升高中毒。
2012年8月,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即使是堵车时产生的少量一氧化碳,也会扰乱人的心跳节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带来“致命伤害”。
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出创新创业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主要发展战略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结果。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案例:
2006年4月,乌鲁木齐发生一起汽车尾气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昏迷。当日凌晨,6名汽车维修工工作结束后,夜宿于该修理中心。后因夜间气温较低。他们便发动起一辆汽车,开启暖风在车中取暖、睡觉。因汽车尾气排放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需要澄清的是,汽车内产生一氧化碳的真正元凶并不是空调,而是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内燃油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而在车内使用空调的时候,往往由于车窗紧闭、密不透风,加大了发生煤气中毒的概率。
以下三类人群应该特别注意汽车空调引发的煤气中毒。
一是使用高档车人群。由于高档车密闭性好、车内舒适,这类人群工作劳累后,有时会躺在开着空调的车内休息,可能入睡时间较长,容易引发煤气中毒。
二是自己带着孩子的年轻母亲。有的母亲开车外出,看到孩子睡着了,便把孩子留在开着空调的车内,自己去购物或美容,容易引发车内孩子煤气中毒。
三是忘乎所以的恋人。热恋的情侣,常常喜欢坐在开着空调的车里谈情说爱,忘记了时间的长短,长时间待在密不透风的车厢内,容易引发煤气中毒。
有时在饭馆使用炭炉火锅吃涮肉,木炭在燃烧不全时最易产生一氧化碳,再加上吃火锅时往往人多房间小,室内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容易引发煤气中毒。
发生煤气中毒初期,中毒人员最初往往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头胀、心慌、耳鸣、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站立不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发展为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当中毒程度达到重度时,则会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
此时要冷静地做到四步:一匍匐开门窗;二呼救或报警;三切断煤气源;四及时就医。
1.由于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轻,靠近地面处的一氧化碳浓度较低。因此,要迅速匍匐或爬行靠近门或窗的地方,并将其打开通风,人员转移至室外。如无力打开门窗,可砸破门窗玻璃进行通风。
案例:
一住户家中男主人半夜突然感到胸闷、恶心,并开始呕吐。呼叫妻女均无反映,意识到发生了煤气中毒。刚一起身,感觉浑身酸软无力,摔倒在地。于是他在房间内摸索爬行,终于艰难地爬出了房间,并拨打了求救电话。因抢救及时,一家三人均脱离危险。
2.如果已经无力爬向门口,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邻居的帮助,或拨打电话报警、打电话寻求近距离亲友的帮助。此时,还应注意,如果是由于管道煤气漏气、阀门未关好,造成煤气在室内积蓄的,由于室内不缺氧气,一旦遇到电火花、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此时应慎用手机。
3.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关掉室内的煤气开关。
4.迅速到医院,做系统检查与治疗。
当发现或怀疑他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
1.立即自室外打开门窗。
2.无法自室外打开门窗时,以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或大口吸气后屏住呼吸,再冲进有煤气的屋内迅速打开门窗。
3. 在毛巾捂住口鼻或屏住呼吸的情况下,弯腰低姿进入现场,将中毒者从煤气环境内背出,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4. 确保中毒者呼吸道通畅。解开中毒者的衣扣腰带;注意清除中毒者口腔中的呕吐物和鼻腔中的分泌物;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5.同时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将中毒者置于寒冷环境,也不可让其赤身露体。
6.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就进行心脏复苏。
7.对昏迷或有抽搐者,可在头部放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8.如有可能,尽快给中毒者吸入高浓度氧气。不仅可促进中毒者苏醒,还可减少后遗症。
9.尽快拨打120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或尽快将中毒者送至具备高压氧舱治疗条件的附近医院。中毒后36小时以内采取高压氧舱治疗,可以减少神经、精神后遗症和降低病死率。
10.同时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1)安装烟筒,烟囱结构要严密。
(2)伸出窗外的部分要加上防风帽。
(3)白天用煤炉时要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尤其在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如果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因此一定要注意适当通风透气。
(4)定期检查煤炉和烟囱的情况。2—3个月要清扫1次烟筒,以防烟灰堵塞烟筒,影响煤气出路。
(5)为了防止万一,可在家里安装1个换气扇。
(1)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灶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厨房或通风不良处。
(2)应经常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况,尤其是在冬天、雨天。
(3)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随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若产生红色火焰则呈不完全燃烧的现象较多,若产生蓝色火焰则大部分为完全燃烧。
(4)煤气具应放在不燃烧材料上面,周围切勿放置易燃品。
(5)自动点火的煤气具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6)使用煤气具前应闻闻是否有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
(7)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8)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避免跑气、漏气。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9)在安放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灶的房间内安装燃气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燃气泄漏阀门会自动关闭。
(10)在安放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灶的房间内安装排气扇。
吃火锅用木炭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时间不宜太长,以防煤气中毒。
(1)空调车应注意检查排气系统是否有漏气处,若发现有向车厢内逸漏废气,应及时修理。
(2)空调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或在车窗上方留一个小缝隙,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厢内。
(3)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并且在排除晕车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考虑到有可能是煤气中毒,随时提高警惕。
(4)冬天和夏天,千万不要开着空调在车内睡觉和长时间谈话。
钢铁厂应制定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作业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答案是——煤气中毒者冻一下并不会帮助醒过来,反而危害更大!
案例:
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和儿媳中了煤气,她迅速将儿子从被窝里拽出放在院子里,并用冷水泼在儿子身上。当她欲将儿媳从被窝里拽出时,救护车已来到,儿子因缺氧加寒冷刺激,呼吸心跳停止,命归黄泉。儿媳则经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
专家解读: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疼头晕。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煤气中毒,这是完全错误的。
专家解读: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气体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并不是臭渣子味,“没有臭渣子味就不会发生煤气中毒”的说法当然就不成立了。
有说法称烧开水、在炉子上摆放盆清水、放水果皮等能使煤气溶解在水里,或被水果皮吸收,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专家解读:科学证实,这些做法都是无效的,因为一氧化碳气体是不溶于水的,因此烧开水和摆放清水并不能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量。要想预防中毒,关键还是烟囱要安装防风帽、门窗不要关得太严。
有的人认为,烟囱应该长一些,这样煤气就会顺着烟囱跑出去。
专家解读:实际上,烟囱过长容易引发烟囱“低头”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出口过低,煤烟更难排出去。
有的人认为自家的煤炉既安装了烟囱,又安装了放风帽,就万无一失了。
专家解读:预防煤气中毒,并不是一种方法就能解决的,认为安装了三通,或者保持通风,就能避免煤气中毒,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一方面,在冬季生炉子的时间稍长一点,烟囱会因灰尘或其他杂物堵塞,排烟不畅。另一方面,由于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风造成倒烟,或近地面层有逆温层而使排烟不畅等,均能造成一氧化碳的积累,引起煤气中毒,所以在特殊天气应该尤为注意。
案例:
有一位煤气中毒者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经医院积极抢救,两天后中毒者神志恢复,要求出院,医生再三挽留都无济于事。后来,这位中毒者不仅遗留了头疼、头晕的毛病,记忆力严重减退,还出现哭闹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家属对让中毒者早出院的事感到后悔莫及。
专家解读:煤气中毒的中毒者必须经医院的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者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