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艳
摘要:少先队活动是小学生培养自身良好品质的有效方式,同时通过此种方法,也可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从五千年前就开始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沉淀和残酷战争的洗礼,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蕴含着无数先烈和古人的优秀品德及正确思想,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培养促进自身的素质品行。少先队活动于传统文化教育有载体的作用,两者可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思想提升。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有效融合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愈发关注。有相关学术专家指出,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可有效结合,以此在推进全国人民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同时,对学生从小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少先队活动可作为良好的载体,通过有趣、精彩的一系列活动,使传统文化素养更加生动有效的呈现在小学生的视野中,能够在玩乐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并贯彻到自身行为中。本文将对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意义及更好融合的策略进行探讨。
1、两者结合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的传统优良品质
我國传统文化教育中,有爱国人士留下了慷慨激昂的故事,有孝顺子女谱写的感人肺腑的孝心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到了相关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意义。而对于6-14周岁的学生而言,是培养优良品行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中对少先队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增长其良好的品质认知,再通过少先队活动完整的将学习到的优秀品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真正的体会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以此更好的促进培养学生的自身优良品质的贯彻。
1.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可使学生在日后学习工作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成长发展的方向,不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因素,干扰到自己前行的脚步;正确的价值观,可使学生清晰的知晓某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并在执行一项工作的同时,分析出其对于他人或自己的价值所在。少先队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可从仁爱、重情义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从小知道关心他人、推己及人等良好品质;通过勤俭节约传统的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素养;学习诚信的价值体现,使学生以“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自身言行的基本标准。
2、有效融合的策略
2.1加强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传统文化教育仅仅依靠常规学科教师教学是不够的,各个小学应从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始,在培训过程中,定期开展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活动应用考核,并在一定阶段后,选拨出色的教师任职学校少先队大队与中队辅导员,切实的担任起在少先队活动中的设计、组织、实施的责任。其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少先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在社会中,寻找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代表,比如文化学术专家、民间艺术大师及其他传统美德的继承人,鼓励他们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使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丰满。
2.2定期举办少先队活动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完成到某一阶段时,以辅导员的身份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学校活动,以家庭活动或社会活动为发展方向,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促进学生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了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知识后,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回家后帮助父母做家务;晚饭后休息过程中为父母洗脚,消除疲劳;协助家中弟妹完成学习作业等等。在进行了爱国爱民的传统文化学习后,组织学生前往抗日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时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珍惜当下生活的美好。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奖状或其他奖励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
2.3完善教材,加强监督
当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仅仅依靠的是2012年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下教育需求,使少先队活动的举办也成步步维艰的状态。部分学校并未十分看重传统文化教育,而是仅仅关注在校小学生的数语外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未曾建立相关的教育课程。因此教育局应尽快开展教材完善工作,并加强对各个学校的监督力度,以此来促进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促进学生的优良品质,同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作用,通过相应的建议策略,可使两者更好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岚. 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意义与要求[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13):78-81.
[2]陈浩. 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少先队研究, 2017(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