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胸痛是一种常见疼痛,日常生活中如果突发急性胸痛,可能是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这时一定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不良后果,给生命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阜外医院急重症中心杨艳敏主任提示,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的差异度非常大。有些人感觉痛,有些人感觉憋闷、气短,这些感觉实际上都可以由共同的疾病导致。由于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此要去学会识别这些症状。
心血管性胸痛可致命
急性胸痛的发病病因很多。循环系统、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神经、骨骼、肌肉方面的疾病都可能导致机体发生急性胸痛。
杨艳敏主任表示,有些胸痛仅仅由于患者自身焦虑导致,并不会对生命产生不良预后,而有些急性胸痛则可在短时间内致命。由于急性胸痛带来的后果的变异度很大,因此要去学会识别急性胸痛的典型症状,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急性的胸痛是指新近发生的、数分钟或者数个小时内突然出现胸痛,因预后不同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心血管性胸痛,另一类是非心血管性胸痛。
心血管性胸痛主要来自冠心病、跟心脏相连的大血管以及肺血管。心血管性胸痛往往具有致命性,具有很强的治疗时效性。
杨艳敏主任再三提示,如果一旦怀疑这种胸痛是心血管性胸痛,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的救治。
非心血管性的胸痛则包含从胸壁到胸腔以及上腹部的脏器病变,诸如肌肉、骨骼、肋间的间歇疾病,肺部疾病,食管胃的疾病,胆囊疾病,都有可能会表现出胸痛症状,引起非心血管性胸痛。
这些非心血管性的胸痛,短时间之内往往不会致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四要素识别典型心绞痛
心血管性胸痛的常见种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综合征在内的冠心病。
其中,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溃疡、肺栓塞等等。杨艳敏主任提示,短时间之内,如果不能够正确识别、处理这些疾病,则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有效识别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症状,首先需要知道心绞痛的定义。人们常常以为心脏前区的疼痛是心绞痛,事实上并非如此。
心绞痛的典型表现是胸部有挤压感、紧缩感、钻感,伴有烧灼样疼痛与窒息感。如果胸前区出现一过性的针刺或触电感,以及像抓挠皮肤的那种感觉,这些都不是典型心绞痛。心绞痛的发作规律一般是陣发性,发作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如果心肌缺血导致的胸痛超过20分钟则会发生心肌梗死。
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常常体现为劳累、激动、饱食、爬坡等,在身体承担一定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心绞痛。此外,心绞痛发作的部位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位置。疼痛的点往往相对比较模糊,指不出来,可以在左胸背部、左臂甚至颈部、下颌等部位。
通过疼痛感觉、疼痛时长、发病诱因、发病区位四方面判断确实属于心绞痛时,需及时含服抗心绞痛的药物,常用方式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可以得到症状的缓解。如果心绞痛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后并未缓解胸痛症状,此时需要尽早到医院就诊,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当血管堵塞20分钟左右时,心内膜开始出现坏死,随着时间的推进,6小时左右将有70%的心肌会坏死。当时间延长到6到24小时,心肌会出现透壁性坏死。杨艳敏主任提示,如果因心肌缺血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等情况,应该尽早就医,以得到及时救治,才能避免更多的心肌发生坏死情况。
早期科学识别可降低病死率
另一种致命性的胸痛是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大的栓塞可能会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晕倒甚至猝死情况,因此识别肺栓塞尤为重要。
“实际上肺栓塞比较典型或者说比较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气短和胸疼。”杨艳敏主任表示,肺栓塞的三联征表现是既有胸痛又有咳血还有呼吸困难,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开可能会诱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比如当自身患有下肢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长途旅行久坐不动时,下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堵塞肺血管,引起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还要注意机体两侧的下肢粗细是否一致。如果我们的大腿或者小腿的周径不对称,两侧肢体相差大于一厘米,则要考虑局部是否出现问题,如果一侧下肢有血栓形成,就会导致这侧肢体血液回流出现障碍,所以这侧肢体可能就比对侧肢体更粗,这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肺栓塞的早期预兆。
人体血管壁的结构分成三层:内膜、中层、外膜。主动脉综合征主要是指我们的主动脉内膜和中膜中层被破坏导致血管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内膜和外膜分离,在中层形成了夹层。
高血压、应用可卡因以及突然爆发性的用力或者受到外伤重创都可能形成主动脉夹层。诸如包括马凡氏综合征在内的先天性的遗传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管壁发育存在问题,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也容易发生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典型特征是短时间内突发非常剧烈且难以忍受的、呈撕裂样的尖锐性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可以沿着血管走向体现,同时伴有血压明显升高、两侧血压不对称的情况,上述典型表现都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发作。
冠心病、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是最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的致命性胸痛。杨艳敏主任提示,一旦出现这些致命性胸痛的征兆要尽早就医,用专业医生的诊断对胸痛患者进行高效筛查并进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诊疗方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无论是心绞痛也好,肺栓塞也好,还是主动脉夹层也好,这些疾病的治疗时效性都非常强,如果我们能够早期识别,并且尽早治疗,能够大大降低病死率”。
拓展阅读 >>>
体力活动建议
1. 所有年龄组的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需抽出时间锻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需在有人监督时或在家人陪伴下进行锻炼;老年人也应保持日常定时的、适当的体力活动。
2. 提倡有氧锻炼活动:对于中、老年人应特别提倡有氧锻炼活动。
3. 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体力活动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
4. 运动强度要适当: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锻炼次数决定运动量的大小。研究证明,低至中等量的运动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最强。过强的运动对心血管无保护作用,甚至有害。
5. 注意运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体力活动不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心慌、胸痛、头晕、持续咳嗽或晕厥等,应引起注意。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病高危者,年龄大于40岁且很少活动的人,应在参加较大运动量锻炼之前作心电图运动试验,以防出现意外。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