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渔业经济建设问题浅析

2018-12-24 13:11付鹏
中国水产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渔业养殖绿色

文/付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绿色渔业经济是利用资源的循环、再生、节能、减耗、低碳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渔业在保证渔业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构建了渔业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关系。

绿色渔业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利用资源的循环、再生、节能、减耗、低碳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追求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渔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渔业的必由之路。绿色渔业在保证了渔业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构建了渔业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关系。

一、发展绿色渔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绿色渔业经济是践行科学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渔业作为大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注重走绿色发展之路,对建设现代化绿色农业和新农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养殖水域、水资源环境和创建美好家园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看,发展绿色渔业经济是振兴渔业、致富渔民的战略性举措。从生态的角度看,发展绿色渔业经济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的主要途径。在绿色渔业发展过程中,可采用鱼—草、鱼—畜、鱼—禽、鱼—稻等生态模式养殖,发挥生物间的互利作用,可有效达到优势互补、生态修复的目的,从而达到消费者健康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从养殖户的角度看,发展绿色渔业经济是维护权益、合法经营的必要保障。

二、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理念与实际生产结合还不够紧密

绿色渔业经济的概念还未完全渗透到渔民的发展观念中,渔民的总体科技素质还不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仍是多数渔民的单一追求目标;渔民对绿色渔业经济的科学技术掌握不充分,尚缺乏将渔业养殖与生态修复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的观念与技能。

(二)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组织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大、设施好的龙头场户较少;缺少试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滞后。

(三)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的格局还不够优化

可养殖水面尚未全部开发利用,未能充分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和水域资源;生产的品种与规格还较为单一,尚不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特色化渔业格局有待进一步构建。

(四)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的思路还不够开阔

创新意识与动力不足,在尝试市场的立体开拓力度上还较为欠缺,水产品加工业尚属空白,潜在的附加值得不到充分发掘,产业链条得不到进一步延伸。

三、加强绿色渔业经济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加大投入为保障,着力夯实绿色渔业经济建设的基石

1.加强对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规划

通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制定指标、系统综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最优化与决策等方法,提出总体设想和目标,科学确定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内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绿色渔业经济的相关发展规划与方案,坚持原则,分步实施,促进渔业经济加速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全面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提升工程,对老旧池塘实行标准化整理和全面改造,优化现有养殖条件,分批、分次地按照生态养殖塘的标准进行清淤、修整、加固等改造工作,配套升级渔业生产机械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绿色渔业经济的发展基础。

3.积极给予相关扶持,优化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环境

鼓励渔业生产者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绿色渔业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绿色渔业经济发展投入力度,建立以养殖户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后盾等多元投入机制。

4.以招商引资为引擎,助力绿色渔业经济全面发展

依托当地招商引资政策环境,全方位、多渠道搜集信息,主动联系,广泛恰谈,大力宣传、推介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将招商引资的角度向开发渔业生产倾斜。

5.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促进绿色渔业经济真正实现产业化

巧借“外资”、巧用“外资”,建设多家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龙头科研示范基地,以此带动绿色渔业经济向产业化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在抓好龙头企业开发养殖的同时,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群众采取自主发展和联合发展等方式,真正实现兴渔富民的目标。在绿色渔业经济发展源头建设方面,应注重抓好良种工程,本着“扶持新场户,壮大老场户”的原则,给予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帮扶,逐步建立原良种场生产体系,建设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提高地产品种的育苗数量与质量,同时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推广步伐,在满足本地需求,降低外购苗种的成本与风险后,向外扩张供应范围。

6.配全配优科技服务设备,保证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配备病害测报与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投入品检测必备的化验、检测设备和交通工具,为绿色渔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全面提高绿色渔业经济建设的科技含量

1.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提升绿色渔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

紧紧围绕绿色渔业经济发展,建立绿色渔业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体系,加强与水产养殖科研院所和农业、水产专业院校等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与水产养殖先进地区和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产、学、研能够紧密结合。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分期、分批选派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学习培训;结合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教授开展绿色渔业经济专题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教工作,为发展绿色渔业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工作。加快增长方式由量向质的跨越式转变。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绿色渔业、生态渔业、循环渔业、节约渔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展、科普大集、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绿色文明观念与意识,大力推广以发展绿色渔业经济为核心的生物修复技术、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养殖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方法。

2.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开展养殖全程技术跟踪服务

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有效形成专家—技术员—示范户—辐射户的科技传输网络。通过技术人员与示范户的科技对接,为其量身制定养殖生产计划,落实分户指导方案,提供苗种放养、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用药休药、水质监测、拉网运输等养殖全程各环节的综合指导。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

3.加强病害测报工作,健全监测防治网络

经调查,今年挂果的核桃青皮核桃平均为12000kg/ hm2,销售价格5元/kg,收入平均为60000元/ hm2,预计全县年收入达1.7亿元。

建立病害防治测报点,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病情动态,反映养殖对象病害发生、流行情况,并综合分析发病趋势,做好上报和发布工作。对测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测报的精准度。逐渐形成省、市、乡镇、场户一体化的鱼病监测防治网络,最大限度减少因病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宣传、推广、示范鱼类病害的生物疗法、中草药制剂及微生态制剂等生态、环保防治方法的应用,在提高病害防治效率的同时,保护并优化水域环境。

(三)以完善服务体系为支撑,不断增强绿色渔业经济发展活力

1.着力强化基层水产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应加强对市级和乡镇水产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再教育的培训,对原有知识进行补充、更新,使其能够掌握岗位必备的现代渔业科技知识;建立一支技能过硬、业务熟练的高素质基层科技推广与科技服务队伍,为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进程奠定科技基础。

2.推进渔民自律组织建设是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渔业行业协会服务体系,根据渔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将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细化,广泛吸纳会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逐渐形成市—乡(镇)—村(屯)网络式渔业服务团体。使其成为上联政府、下联企业、外联市场、内联渔民的有效组织形式,打破“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不利局面。积极发展渔业协会、渔业合作社或其它专业中介服务组织,及时为渔民提供统一苗种引进、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管理的一体化服务方式。

(四)以创新发展为机制,推动绿色渔业经济不断提档升级

1.调动渔(农)民的积极性,不断优化绿色渔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发展规划上,首先应突出品种特色,重点抓好优势主导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的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廉,始终走在消费市场的前端。其次应突出多元特色,以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发展渔畜、渔禽、渔粮、渔果、渔菜等复合生态系统,使各业间互惠互利,促进良性循环,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让渔业经济逐步向“绿色之路”迈进。

应紧紧抓住当地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绿色渔业经济发展潜力,重点突出休闲与生态特色,着力开发建设观光休闲渔业带建设。在休闲垂钓场、度假村的整体建设上下功夫,按旅游景点的布局建成整洁、雅致的度假村,在垂钓的基础上,将游乐项目扩展不同主题的娱乐特色,将生态型渔家风情体验做到极致,以此吸引游人驻足消费。形成集渔业生产、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休闲生态渔业经济产业体系,突出生态型休闲渔业的个性化、独特化、创新化,使之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增加综合效益。

(五)以延伸链条为促动,探索提升绿色渔业经济扩张能力

1.积极探索水产品深加工产业,拓宽绿色渔业经济的增值空间

打造公司+基地+渔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将绿色、安全的优质的水产品制成速冻品、罐头、风干品、鱼糜制品、生物系列制品等休闲食品、即食和保健食品,通过参加省、市农产品商贸洽谈会打向国内外市场。产业链条的延伸,不仅降低了单一养殖与销售形式所存在的风险,更使优质水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成倍增长,促进了产业增效。

2.要发展外向型渔业,积极建立与国外的水产贸易关系

鼓励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水产品贸易博览会,宣传并扩大当地水产品的影响;鼓励养殖大户或生产企业主动“走出去”联系推介,实现出口创汇,并不断扩大出口的市场份额,提升产业的附加值。产业链条的延伸,除可将主业发展壮大外,还可带动运输、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以塑造品牌为目标,辐射带动绿色渔业经济赶超晋位

1.大力实施品牌渔业发展战略,全力扶植建立示范与龙头企业

首先构建绿色渔业经济建设的大框架,遴选一批观念新、责任感强的生产主体作为绿色渔业经济的示范场户,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扶持建立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多元化经营示范园区、高产高效示范园区、资源循环利用等科教与示范基地。优化绿色渔业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乡的辐射效应,使区域性的带动作用得到增强。积极扶持发展良种培育养殖户,保证良种供应,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健康渔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争取政府对品牌渔业建设的支持,实施产业带动,加快培育一批叫得响,站得住的名牌产业和龙头企业。

2.积极扩大宣传,全力打造绿色渔业经济品牌

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专题推介会、产业座谈会和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对绿色渔业经济的典型场户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他们快速提高知名度,由此塑造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优势互补、服务优良的绿色渔业精品品牌,促进产业及产品档次的逐步提升。

(七)以执法监管为抓手,促使绿色渔业经济步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1.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要定期对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岗位必备的绿色养殖基础知识、渔业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增强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

2.对育苗场户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健康养殖

对水产苗种生产场户展开“地毯式”清查,对育苗场户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不定期对水产育苗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是否取得苗种生产许可证、建立养殖生产记录、禁用药物的贮存使用、亲本及苗种质量等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对所检项目不完备、不达标的场户进行及时教育和限期整改,使优良苗种能够得到依法的经营与利用。

3.深入推进执法监管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全面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和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行动,采取联防联控和属地自检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水产养殖场户进行不定期巡检,对是否建立养殖生产、销售及投入品使用记录;是否贮存、使用或经营禁用药品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等情况进行抽查。实行从水体到餐桌的养殖全程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监管不留死角。

猜你喜欢
渔业养殖绿色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绿色低碳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