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 南京邮电大学
为能切实满足人们日渐强烈的智能化生活需求、要求,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无线传感网络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其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显现出强烈的生命力与影响力。Zigbee实为一种介于蓝牙与无线标记技术间,有着丰富技术支撑的技术提案,具有低功耗、低速率、短距离的技术特点。当前,世界各知名企业均积极研发与推出了能够实现ZigBee物理层功能的芯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EM250(Ember)、JN5139(Jennic)等。CC2530为一款片上系统,能兼容IEEE802.15.4,集成了8051内核,能较简便、快速的构建无线通信网络。
ZigBee协议栈为层结构,主要由物理层(PHY)、媒介访问控制层(MAC)、网络层(NWK)与应用层(APL)构成,其中,ZigBee联盟对应用层、网络层架构进行了定义,而IEEE802.15.4标准则对媒介访问控制层与物理层进行了定义。各层均能为上层提供诸多能切实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对于数据实体而言,则能为数据传输提供服务,管理实体则提供除上述外的其它服务。全部服务实体通过利用服务接入点(SAP),能够为其上层提供一个实时接入插口,各SAP对一定数量的服务原语均支持,因而能够获取所需功能。基于ZigBee协议架构中,用户仅需组建应用程序框架便可,从开发者角度来考量,多注重的是应用层构架。
针对ZigBee应用层而言,其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用户定义的应用对象、ZigBee设备对象(ZDO)与应用支持子层APS。APS多用作设备绑定表的维护以及为绑定设备之间提供消息传输,在ZigBee架构中,ZDO实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对象,多用作构建安全管理及定义设备类型等。
在ZibBee网络架构中,设备有两类划分,其一为简化功能设备(RFD),其二为完整功能设备(FFD)。针对FFD而言,可将其当作路由器或协调器,其能够工作于各种拓扑结构中,另外,还能与其它的RFD、FFD进行实时通信。而对于RFD来讲,仅能被当作终端网络节点,而且通信对象只能是统一网络中的FFD。RFD与FFD有着相同的硬件结构,但网络层结构存在不同。
在本次网络设计中,无论是终端器还是路由器、协调器,均采用的是相同的硬件模块结构。在实际模块设计过程中,用PL2303HX芯片,把USB虚拟成串口。所以,利用USB接口便能够比较方便的实现PC与模块间的实时通信。另外,在具体的模块设计中,PCB选用双层板,实际设计中,两层接地层会沿着铜皮走线方向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电位差,而且还有这比较快的高频电流变化速度,若此时的电流无法及时经回路向地面导入,那么局部出现的电位过高情况,会造成信号判断出现错误,所以,在板子上,需在两层地面层,制作回路导通孔,最大程度减少阻抗,确保地面始终维持等电位。
本次设计运用的是IAR7.60开发环境,基于Z-STACK-2.4.0-1.4.0协议栈,完成相关应用层程序的编写。系统为一个星型网络,由6个节点组成,一个协调器符合建立网络,2个终端器与3个路由器组建网络,由CC2530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值的采集,并将采集所得数据实时传送给协调器。对于协调器而言,其所选用的是自启动模式,实际就是在预编译选项中,将HOLD_AUTO_START去除。所以,基于ZDO初始化函数,从中完成网络初始化,如果完成协调器网络的构建,会触发ZDO_STATE_CHANGE事件,然后在串口调试软件上,会显示调用函数的网络建立状态。系统以轮询的方式检测串口,如果串口有数据写入,那么经回调函数,向任务传递串口事件,然后在应用层内,定义My App_Call Back()调用数据,实时发送函数,此时的数据就是控制命令。其中,对于发送地址模式而言,其有3种模式,即组播、广播与单播,将3种模式地址进行分配,将其当作数据发送的目标地址。
终端器与路由器同样可选用自启动模式。于网络初始化阶段,通过NLME_Network Discovery Request()函数的调用,来发现网络,然后网络接入成功后,触发任务的ZDO_STATE_CHANGE事件,向协调器发送网络地址。如果接收到控制命令数据,则此时的调用数据采集函数便会对温度值进行采集,并实时发送给协调器,如果发送失败,在延迟1s后,会再次发送。
综上,本文着眼于Zigbee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CC2530芯片,构建了一个围绕ZigBee的通信网络,分别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望能为传感器网络项目应用的搭建,有着帮助与参考。
[1]孙中廷.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和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15,41(19):65-67.
[2]蒋建平,陈辉.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城市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J].测控技术,2012,31(9):56-59.
[3]汪振中.基于CC2530芯片的ZIGBEE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设计[J].中国设备工程,2017(1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