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与massive MIMO天线技术研究

2018-12-23 19:54汪常娥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波束基站天线

汪常娥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37)

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移动通信历经“2G跟踪,3G突破,4G同步”各阶段,于2016年1月成立互联网会议(IEMeeting,IMT)2020(5G)推进组,从5G业务、频率、无线传输与组网技术、评估测试验证技术、标准化及知识产权等各方面,全面发力5G[1]。工信部为5G技术研发试验规划4个频段:3.3~3.6 GHz,4.8~5.0 GHz,24.75~27.5 GHz,37`42.5 GHz[1]。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的5G愿景,5G将会面向3大场景: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和大连接低功耗场景[1]。考虑人口因素我国5G应用增加高密度覆盖场景。国内外厂商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MWC)2015年会议上展示各自的5G进展后,5G迅速成为业界焦点,在全球如火如荼展开。

4G虽然解决了无线互联有无问题,但无法满足不了无人驾驶汽车、VR以及物联网等的大数据业务,而5G恰逢其时,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移动通信需求的新一代通信系统。5G将会全面支持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互联。对消费者而言,5G价值在于其拥有比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更快的速度(峰值速率可达几十Gbps),如你可在1秒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4G LTE可能要10分钟。

2 关键技术

5G技术相对4G优势是全方位的,特别是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全双工、波束成形5大技术,其高性能、低时延、高容量特性尤其突出[2]。

2.1 毫米波

无线设备数量增加,频谱资源稀缺,只能在窄频谱上共享有限带宽,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5G通信采用毫米波(26.5~300 GHz)技术,通过增加带宽来提升速率。28 GHz可用带宽约为1 GHz,而60 GHz可用带宽则为2 GHz。毫米波在提升带宽与信号质量、覆盖用户方面的优势突出。

2.2 小基站

未来5G通信不再依赖大型基站,而采用小型基站,可约250 m设置一小基站,每城市可部署数千个形成密集网络。小基站从其他基站接收信号并向任何位置的用户发送数据,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且小基站的功耗也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成本。

2.3 massive MIMO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已用在某些4G基站。用户对数据需求呈现爆炸性增长,特别对实时数据的传输需求,约是4G LTE系统1 000倍的网络容量、1 ms极低时延的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系统被认为是5G最具潜力的传输技术[2]。massive MIMO技术集成更多天线形成大规模天线阵列,意味着基站可同时向更多用户发送、接收信号,将网络容量提升数十倍或更大。但多天线也带来更多干扰,而波束成形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3]。

2.4 波束成形

massive MIMO技术将每天线阵列上集成更多天线,控制发出的电磁波在空间互相抵消或增强形成窄波束,将有限能量集中在特定方向,使传输距离更远,还可降低信号干扰,此方式称为波束成形[3]。波束成形只瞄准相应的单用户设备,大大降低能量损耗。波束成形技术固然能改善系统性能,增加接收距离,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成本和功耗。

2.5 全双工

全双工技术是指收发机同时工作在同一频率上,突破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是5G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关键技术,可提升频谱效率。但也带来一些挑战。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功率差异大,导致自干扰严重,因此解决首要问题是自干扰的抵消[2]。目前对全双工系统的分析大多是单小区、用户数比较少、发射功率和传输距离小的情况,缺乏对多小区、大用户数等条件下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多小区、大动态范围下的全双工的干扰消除技术以及与MIMO结合的技术等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2]。

3 massive MIMO天线技术介绍

3.1 massive MIMO—4G持续演进到5G

未来基站天线有两大趋势:(1)天线从无源到有源,意味着天线会智能化、小型化、定制化。为降低成本节省空间,要求天线是多频段、宽频段、多波束、massive MIMO的。(2)天线系统化设计,需考虑天线与系统兼容问题,而massive MIMO天线设计尤其重要。贝尔[3]实验室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多天线技术,3G时被引入无线通信领域,也是4G通信的键技术之一,后发展为大规模天线技术。

4G时代的massive MIMO技术已被认为是4G部署以来最有效的技术,它利用LTE TDD频谱的优势,在网络性能方面获得革命性突破:(1)采用massive MIMO频谱效率比普通宏基站提高3~5倍,激励运营商改变网建策略。(2)massive MIMO提高网络覆盖的灵活性,可利用其水平、垂直覆盖特性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覆盖。(3)massive MIMO与4G终端兼容,且支持向5G网络演进,提升现有投资的回报。

为满足急速增长的话务需求,使4G保持连续演进,就要增加5G时代的天线数目,massive MIMO天线是未来5G信号传输的“高速公路”。在话务负荷高、数据业务量大的场合如市区CBD、商业中心等,massive MIMO可提供较高的空间复用增益,较强的波束赋形能力,满足区域内的容量需求。高层建筑内的网络覆盖较差,为满足话务需求,massive MIMO具有以下特性:垂直面采用大量天线阵列,增强高层覆盖;采用波束赋形增益弥补穿透损耗;按需对波束宽度、方向调整,降低区间干扰,增强3D覆盖和容量。

3.2 massive MIMO利弊共存

massive MIMO的优势:(1)大幅提高网络容量。在基站侧配置众多天线阵列,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服务更多用户,提升频谱效率,满足5G通信海量信息的传输需求。(2)大幅降低成本。一堆天线的叠加增益较高,降低每根天线发射功率,避免使用大动态范围功放,降低成本。(3)提高发射效率。根据香农公式,将天线分组增加天线信道流数,提高公式第一项,就像是建起高架桥实现信号并行传输。(4)大幅降低时延,低延时通信成为可能。(5)与毫米波技术完美合作。5G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毫米波技术,其带宽丰富,但衰减强烈,而波束成形技术正好补其短板[4]。

massive MIMO的弊端导致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如何降低不同功能模块、不同频段间的互扰。(2)如何去除MIMO系统的天线互耦。(3)如何去除天线和电路设计的相关性。(4)如何去除不同小区导频干扰。(5)如何解决日益复杂的波束成形算法的硬件需求。为克服以上难点,世界各大机构都加紧研发原型机如美国莱斯大学的Argos原型机、三星毫米波大规模天线原型机、瑞典隆德大学LuMaMi原型机等[4-5]。

3.3 有源天线技术、TDD左膀右臂

有源天线是将有源器件与天线集成于一体,可实现电磁波产生、变换、发射和接收等系统功能的装置,具有集成度高、便于控制下倾角和波瓣宽度且支持多天线技术特点[3]。在LTE/LTE-A时代,有源天线技术为提升容量和覆盖范围添砖加瓦;在5G时代,massive MIMO系统也必然使用此技术,有限的天线资源无法满足massive MIMO系统需求,有源天线技术为其铺平道路。例子:铁塔顶端水平方向上安装的8个700 MHz的天线单元,间距为半波长,水平长度为1.7 m;LTE采用32个2.5 GHz的天线单元,间距为半波长,水平长度为1.9 m[6]。

massive MIMO系统建议采用TDD方案,优势突出。由于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TDD基站可得到完整的非量化的下行信息,能适用于64个以上天线的波束赋形,从而能用波束赋形技术提升小区覆盖和吞吐量,且TDD系统更灵活、准确调度多用户,来增加系统容量[7-8]。而FDD基站仅通过UE反馈的码本得到量化的信道信息,制约其波束赋形和调度灵活性[5]。此外,TDD massive MIMO系统无需升级现有的商用3GPP R8/R9 UE即可使用,便于从4G演进到5G网络,节省升级成本[5,7]。

3.4 massive MIMO测试

测量massive MIMO天线阵列功率的要求不曾在传统场合出现过,该测试使用无线下载(Over the Air,OTA)测试实现,主要测试参数包括增益图、辐射功率、接收机灵敏度、收发器/接收器特征和波束控制/波束跟踪,任一项都会影响OTA测量[9]。由于没有专用天线端口或射频端口,因此OTA测量系统须能够获取相位,以便转换到远场。两种获取相位的方法:(1)干涉测量:相位参考用已知相位的第二根天线。参考信号与含未知相位的被测设备信号混频,信号后处理可获得被测设备信号的相位,并用于近场到远场的变换[9]。(2)多个面或探头:相位参考用第二个面,两个测量半径间至少间隔一个波长,或用具有不同天线场特性的两个探头(两探头分开至少半个波长以减小互耦)来代替多个面[9]。

某厂家提供的5G测试场—单反射面的小型紧缩场系统(仅供参考)介绍如下:设计静区大小设计为0.8 m,形状为圆柱形;静区测试距离为4 m;测试频率范围6~110 GHz;幅度锥削1.0 dB;幅度波动±0.5 dB(F<40 GHz),±1.0 dB(F≥40 GHz);相位波动10°(F<18 GHz),10°(F≥40 GHz);交叉极化-30 dB,反射面尺寸为2.0 m×2.0 m;暗室尺寸为8 m×4 m×4 m;主反射面吸波材料垂直入射反射率≤-55 dB,选择高度为0.6 m高聚氨酯角锥吸波材料。可优化上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以满足后期实际测试需求。

massive MIMO系统的射频端口消失以及使用厘米波和毫米波频率的特点,使得OTA测试成为表征massive MIMO阵列和内部收发器性能的必要手段,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测试目前均未有清晰的技术途径,3GPP标准也在技术研讨中[9]。

4 结语

尽管5G的势头远远超过4G,但5G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现在需要将这些无线关键技术尽快完成实验阶段,并推向实用阶段,预计2020年将其投入商用,可部分满足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并带来新的业务体验。目前massive MIMO技术在一些典型场景下得到验证具有明显优势,此技术为4G网络的演进和未来5G网络的部署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研究不断深入,5G通信的关键技术将进一步明确,未来几年将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CMCC,Huawei,ZTE,等.大规模天线技术白皮书V0.1[EB/OL].(2017-02-06)[2018-03-01].http://gtigroup.org/.

[2]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5):551-563.

[3]张筵.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4(20):2-3.

[4]许森,张光辉,曹磊.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的技术展望[J].电信技术,2013(12):25-28.

[5]鲁照华,张晓丹,肖华华,等.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技术探析[J].电视技术,2014(5):132-135.

[6]夏威,刘冰华.5G概述及关键技术简介[J].电脑与电信,2014(8):51-52.

[7]粟欣,曾捷,容丽萍,等.大型MIMO关键技术投资研究[J].电脑技术与研究,2013(3):35-38.

[8]刘宁,袁宏伟.5G大规模天线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科技,2015(4):182-185.

[9]罗德与施瓦茨公司.5G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的3D OTA测试[J].通信与网络,2017(3):18-20.

猜你喜欢
波束基站天线
毫米波大规模阵列天线波束扫描研究*
圆阵多波束测角探究
Helix阵匹配场三维波束形成
ETC相控阵天线与普通天线应用对比分析
可恶的“伪基站”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理论宣讲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基于非正交变换的局域波束空时自适应处理
基站辐射之争亟待科学家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