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汀
嘉陵江的源头在秦岭山地和岷山,东源出于陕西凤县西北代王山南侧东峪沟,西源出于甘肃天水市南平南川齐寿山的西汉水,两源流至陕西略阳,两河口合二为一。嘉陵江就是这两座山上的水要走的路。
东峪沟一沟山溪水走着走着,七转八回蜿蜒,大珠小珠串起,竟山高水长起来。水从来就离不开山,有山有水,山水相伴;有山,水会走得一步一景致。春天,我和三个朋友去代王山走过,顺着山溪水流向逆行,山溪水冲我们笑,我们向山溪水鞠躬。满沟的欢歌笑语,满沟的流光溢彩,在这样的气息里,我们陶醉了,谁也不敢高声说话,仿佛声音一高,那停在树枝上的气息会一下子掉下来,那歇在草丛里的光芒会一下子消失掉。在这样的一个气场里,阳光水雾是君主,大树花草是主角,鸟鸣水流是主流,我们成了实实在在的闯入者、破坏者。由于我们的闯入,破坏了山谷的整个气场;由于我们的闯入,破坏了山谷的整个景致。接下来,我们在山谷中巧遇了六头野猪,这着实吓了我们一大跳,狭窄的山路上,迎面而来,野猪龇着獠牙,哼哼哼停在山路上。我们颤抖着身子,半声不敢哼。心想,这回完了!我们不动,野猪也不动。这时,耳边响起潺潺溪流的声音,跳山石、跨沟坎、翻树木,或弯或淌、或跳或拐,抚慰着我们颤抖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再一看,六头野猪择路消失在了密密的树林里。我们四个人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缓过神儿后,三步并作两步,赶紧往山外跑。远远看见护山人的茅棚,心里燃起希望的火焰,把我们的奇遇讲给护山人。护山人哈哈一笑,不紧不慢地说:“是一溪沟水把野猪训话走了的。”我们疑惑不解,他又说:“水声是轻音乐,哪里有在音乐声里杀生的。”我们一下子明白了,这嘉陵江的源头水就是一路轻音乐啊。
西汉水是嘉陵江的又一源头水,是齐寿山上水要走的路。齐寿山有许多故事,关于这座山,我要以朝圣者的心态去写它。尽管它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座山,山腰上的村庄、人畜、谷禾遍地皆是,但一种质朴绵延的气息一直拥抱着这座山脉。康熙大帝微服私访曾经到过齐寿山,一天夜幕降临,人困驴乏,无奈投宿到路旁村庄的一户人家。康熙一手牵驴,一手推开竹篱围栏,茅屋里走出一对老夫妇,老翁说,不是心硬不让客官借宿,只因前年儿、媳相继病故,债台高垒,如今只有老两口和孙儿相依为命,吃了上顿没下顿,怎敢再留客官。康熙忙说,无妨,我自带干粮呢,只是借宿一晚便是。老翁让他进屋,康熙看到家徒四壁、寒酸至极的陋室,便让他们拿来一张纸,写了“紫微至此”四个大字,然后对老翁说:“明天天亮你把这字贴到门上。”第二天,康熙走后,惊动了当地知县和乡绅,忙着给老夫妇送来了金银绸缎和粮食贡品。我以为这是真的,这里的人们用一生的时间,记住了这座山和这个人。
一条江接纳东西二源的水脉,接纳东西二山的气息,接纳东西二地的人文传承,这些脉络气息,成就了嘉陵江非凡的胸怀和气度,绵延1100公里,全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没有嘉陵江的呼啸而来,就没有长江的汹涌奔腾。
有这样一个脉络,嘉陵江二源合流以后,经陕西阳平关一路南下,过广元大滩乡进入四川境内,在广元昭化又接纳白龙江,再向南流过苍溪、入阆中,从米仓山流来的东河在阆中自左岸来汇。继续向南,在南部和蓬安又接纳西河抵达合川,渠江和涪江先后在合川左、右岸汇入。继续向南,呼啸至重庆汇入长江。嘉陵江这一路穿行一路奔涌,携百条涧溪,绕千山万水,过险滩激流,九曲回肠,百折不挠。嘉陵江一路向南,滋润绿水青山,养育村落民风,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嘉陵江更是一种精神滋养与情怀追寻。
米仓山上的麻柳坝河是嘉陵江的又一支流,我们从山底往山顶爬,想要找寻河流的源头,山壁陡峭,沟壑纵横,到了山顶只见高山上一草甸,却不见水源在何处。正疑惑,随行的朋友说,那些草涵养着水,那些树滋生着水,再看那些石头下,用手轻轻刨开小石子,就看见细如手指的水渗出来。我们在草甸上慢走,一脚下去,就是一碗水渗出来,咦,硬是水呢。我惊奇地说。一片麻柳树林,远远看见树枝上的露珠滴答滴答落在草丛里,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在这座名为“天池山”海拔1810米的最高处,我灵光一现,这水源就是草,就是山,就是树。嘉陵江水之所以清澈无污染,是一路吸纳着干净的阳光,收集着晶莹的露珠。原来,阳光露珠就是嘉陵江的源头。
滔滔江水南下,行至广元昭化,嘉陵江汇流了从青藏高原边际奔流而下的白龍江,成为一江浩荡大河。昭化,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回澜,水系宛如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之美誉。在山顶极目远眺,是一个直径约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极图,古城则位于阳极鱼眼之处。两条江的相遇,其实也是两座山的相逢,古代的蜀人与秦人也注定要在这里打照面。至此,羌藏语、关中话、四川话交融。至今在昭化古城的一个古院子门上还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日过很多老陕”,下联是“夜宿不少秦人”。可以想象,那时的昭化古城,应该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的汇合处,就是蜀道线上有名的“桔柏古渡”,昔日白天是万人拱手,夜晚是千盏明灯。
《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刘备在昭化古城驻兵,操练兵马,养精蓄锐,趁曹操进攻东吴之机,出剑阁西下,攻取成都,建立蜀汉王国,因而有“蜀汉兴,葭萌起”之说,葭萌即昭化。登上古城西北方的翼山,山形北陡南缓,山势独特优美,为古城龙脉所在。站在翼山之上,既可总揽古城山水之格局,感悟古城山水之灵气,还可搜寻三国古战场猎猎狼烟,感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悲壮。在昭化,我们不难看出,山与山相遇,水与水相逢,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融。战争的成败,其实也是文化的成败。
嘉陵江一路奔涌到了苍溪。因为嘉陵江两岸千峰叠翠,万岭葱郁,青山怀抱中的江流水势平缓,流绿淌翠,幽静极了,漂亮极了。因此,将嘉陵江这一河段美称为“苍溪”。“树浓夹岸,苍翠成溪。”这也是嘉陵江流域唯一以水为县名的。唐时的杜甫送客至此,写下了《放船》:“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远远看到一片青色,还没来得及看仔细,两岸的峰峦便一闪而过;刚看到一片黄色,岸边成熟的橘柚就好像扑面而来。苍溪至今还有一特产叫“脆香甜”柚,水分足,香脆可口,想来当年的杜甫也是吃过“脆香甜”柚的。深秋时节,青山丛中掩映着一树树的淡黄色的脆柚,青是雨后色,黄是深秋色,该是多么独特美妙的景致。南宋的陆游四十八岁入川办理公务路过苍溪,三十多年过去了,七十九岁时还对苍溪的山水风情记忆犹新,在他的《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中记录了“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深情,八十三岁时,还写下了:“自笑远游心未已,年来频梦到苍溪。”我始终在想,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或许就是苍翠成溪的这条嘉陵江啊。
嘉陵江从县城缓缓地擦身而过,两三公里后,迎面撞上试图阻挡的西武当山,便右转九十度,无声平静地流过塔子山,形成的滩头平坦、开阔,水流缓慢。1935年3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造了对敌正面作战投入兵力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奇迹。红四方面军根据中央的指示,渡江西进,北上抗日,十万多将士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此刻的嘉陵江汹涌澎湃,红四方面军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连克9座县城后,继续西进,成功策应了中央红军的北上,实现了“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目标。当年18万人口的苍溪县就有3万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孕育了6位中共中央委员和18位共和国将军。当时的激烈战斗,换来今天无声的敬仰。屹立在嘉陵江岸边的“红军渡”标志铜像,日夜聆听着这里的涛声……
有水就有灵气,嘉陵江水从苍溪穿城而过,每天清晨,江水蒸腾着,犹如幻境,山脉连绵如画,薄雾轻曼如纱,整个县城像仙境一样优哉游哉。两汉之交的大学问家谯玄,就出生在这里。还有“王绩生九子,宋末其子王垓、王域、王圻、王垌、王城、王坻、王蜡、王堪,皆先后登进士第,只有王埙为举人,史称‘九子八进士”,真真切切演绎了一段书家传奇。屹立在江边的中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每年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五千多名,可以想象,一江嘉陵水伴着琅琅读书声,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距离苍溪县城二十公里的阆中,嘉陵江围绕这座古城转了一圈,这一圈让阆中三面有了水的滋润和营养。蜀汉谯周在《巴记》中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后来北宋乐史又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其实,我想说,从“阆”字来看,三面之水包围“良”,是良水啊良地啊。山锁四围、水绕三面的阆中,鬼斧神工般形成一个天然的风水福地。登高望去,嘉陵江水在山的怀抱里,城东东山和城西西山形成青龙蜿蜒、白虎驯伏之势;蟠龙山为阆中主山,秀美锦屏山为阆中案山,南北形成朱雀翔舞、玄武垂头之势,嘉陵江从阆中城西北流入,再从东北流出,呈U字型。在古城街巷里穿行,会闻到一种香,奇异带点酸甜的香,这是阆中醋香。阆中城和阆中醋都是因为这一江嘉陵水的灵性。在科举考试的年代,这一座小城里,出过114名进士,4名状元。须知整个四川才出了19名状元啊。走在石板小街上,徘徊在古意盎然的楼堂亭园,这里的风俗民情,无不浸透着温婉的书卷气。
千里嘉陵江南下南充,流经南充7个县市区,境内干流长达298公里。可以说,这是嘉陵江上一条最安逸、最妩媚、最缤纷的丝绸飘带。确实,与嘉陵江媲美的是南充丝绸。远在夏周时期已经发展日盛的南充丝绸,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已成奉献周天子的贡品。秦汉时期,各县令皆劝课农桑,丝绸业一跃成为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南北朝及隋朝时,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蚕丝之月,女皆事蚕。唐宋年间到了鼎盛时期,更是“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绸、绫、锦、绢、丝等10多种产品定为朝廷常贡。南充蚕丝在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发源于远古、興起于秦汉,徘徊于晋隋,鼎盛于唐宋,停滞于元,欣荣于明清的曲折过程。当地流行一个民谣:“四面都是嘉陵江,绕山绕城绕故乡。千曲百折回头望,还是那条嘉陵江。”对啊,是这嘉陵江孕育了千年绸都的安逸、妩媚和缤纷,其实,还要加上香甜才够味儿。
嘉陵江水进入武胜后,江宽水阔,水流舒缓,为龙舟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每年端午,周围几十里的居民赶到嘉陵江两岸,选择最佳位置观看,人山人海,颇为壮观。沿口镇到中心镇这四十里河段,历来是龙舟赛最热闹的河段。一支龙舟队有一个“龙总”,是一条龙舟的总指挥,负责赛事的运筹帷幄。彩头是龙舟的灵魂,船员的一切行动,听从彩头的鼓点,整齐地用力划。舵手是控制船直线前进的关键人物,如果航向稍有偏差,龙舟就会落后。千里嘉陵浪涛吼,五月端午赛龙舟。嘉陵江上彩旗飘扬,歌声鼓声四起。江水拍岸,繁花包围。其实,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来一场实实在在的龙舟赛。
嘉陵江离开武胜,从合川进入重庆境内,离长江越来越近了。在这里,嘉陵江接纳了最大的两条分支流,渠江和涪江。合川,因为南宋那场钓鱼城之战闻名世界。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视钓鱼城为“弹丸”之地,长期围城强攻。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创造了守土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一路南下,嘉陵江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与长江汇合,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嘉陵水绿,长江浊黄,两水尽兴相拥、相交、相融,合二为一奔向东海。嘉陵江一路披红戴绿,一路欢歌笑语,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嘉陵江奔涌的韵律,有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有如深深浅浅的信天游。
编辑: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