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写:港珠澳大桥通车

2018-12-22 07:19罗相和
求学·素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白海豚大桥桥梁

罗相和

编者按: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意义非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焦点。本期“写作操练场”选题新,材料多重立意与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指导思想相一致,具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以文育人理念。

【写在前面】

作文题目出自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十月月考作文题,学生作文均为考场现场完成。

【作文原题】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项超级跨海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总长约55公里,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珠穆朗玛,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港珠澳大橋总体工程几乎囊括了交通工程的所有领域,是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涉及的专利超过1000项,填补了众多国内行业标准空白,也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堪称人类桥梁建造史上的新典范。

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理念,不仅保护了中华白海豚,也彰显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智慧,这也是世界桥梁界首次公开亮相的高端建设理念。

这项跨海工程,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有总工程师林鸣、总设计师孟凡超、工程总监张劲文、沉管隧道工程师张宝兰……

阅读上面的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作文导写】

(一)审材料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成、运营,是一则处在时代风口浪尖之上的热点材料,是中国目前的大新闻,也是一件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事情。国人感到新鲜、有力、带劲,世人急于观赏、体验和评论。所以这则材料,值得学生思考和写作。

这则材料,有几个值得思考的点,这也是写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超级跨海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总长约55公里,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一般桥梁工程,桥是桥,路是路,为什么港珠澳大桥是三合一的形式?提炼出一个“综合利用”。

2.“港珠澳大桥总体工程几乎囊括了交通工程的所有领域,是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作为高中学生,应该从专业爱好方面来思考与探索。可以提炼出值得思考的“专业运用”。

3.“一座大桥,涉及的专利超过1000项,填补了众多国内行业标准空白,也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可以提炼出“创新”这个思考点。

4.运用“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这“四化”理念来保护中华白海豚。可以提炼出“科学环保”这个思考点。

5.“跨海工程,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提炼出一个“奉献”的写作点。

这几个思考点,也可以综合起来思考。比如说,把“创新”与“科学环保”组合成创新成就梦想;把“综合利用”与“专业运用”结合起来,强调专业学习与综合运用的技巧;把“综合利用”“科学环保”和“创新”三者结合起来,写作新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把“综合利用”“专业运用”与“奉献”结合起来,思考做一个奉献的智者。

(二)明要求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从材料来看,是一件事被分解成多则材料、多角度的写作任务,作文要求很明确,有几个要求点不能忽视,一是“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来写作;二是从“作为一名高中学生”的角度来观赏和思考;三是“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

首先,明确写作任务指向。这是审题立意之关键所在,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港珠澳大桥通车”给我们的启发、提示和反思,或者促使我们学习、思考与行动。“材料内容和寓意”不能丢开,不然就会偏题、跑题或文不对题。“内容”就是上面论述的五个点。这五大点,可以单独成篇或者组合成篇。“寓意”是从材料提示中挖掘出来的要点,选取与上面几则材料相似的材料来作为文章的事例和论据,即是在材料含意范围内写作。

其次,进一步明确立意。立意重在深挖,不能人云亦云。如港珠澳大桥作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内涵呢?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可以是促使我们学习进步、把握好人生的精神要素。或者奇迹是工程师们创造的,我们应该培养创新能力,为将来打下基础。或者是回顾历史,写我们从弱国发愤图强成为强国,不甘人后的历程。每一个点都可以做深度挖掘和思考。

最后,明确文体特征。“感触和思考”,是提示文体。“感触”可以写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的散文。“思考”则是写议论文。记叙文写作不易,大桥刚刚通车运营,多数学生还没能亲临其地观赏;散文,则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找出与大桥相似的人、事、物就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出深度,由现象引出思考,深挖精神和本质内涵。

【攻擂作文】

桥通路通人心通

武汉市新洲一考生

港珠澳大桥历时八年建设,现在通车了,国人高兴,高兴什么?人心更深地融合;世人震惊,震惊什么?中国人能力如此强大。

犹记得建造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时,曾历经的磨难。在二十世纪中期,共和国初创,百废待兴,武汉被长江、汉水分隔成武昌、汉口和汉阳三处,来往不便,这时候的中国,一缺钱,二缺技术,三缺人才,要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谈何容易?

早在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有心修桥,但奈何无力修建;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之中,曾经再提此事,却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多次规划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请了德国、美国、苏联帮助修桥,但建设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大桥差一点成为烂尾工程。

好在中国人比较执着、坚韧,别人走了,我们不怕,自力更生,终于在1955年完成工程。痛定思痛,后来建南京长江大桥时,我们独立设计,独立施工,再建成一条大桥。现在,你打开地图看一看,万里长江之上,有近百座大桥,长江是母亲河,好像一条龙骨。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这条万里海疆第一桥,也曾曲折,也曾饱受质疑。总工程师林鸣带队到釜山考察时,向韩国人提出,想走近看一看釜山跨海大桥的装备,被拒绝了,只准许在三百米外的海面上观赏,他们拍了几张远照。

再找到荷兰一家有建设经验的公司,希望购买其关键技术,他们开出天价,要15亿人民币买一个框架,这远远超出林鸣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林鸣说,给你们3亿人民币,行不行?荷兰人说,那我给你们唱首祈祷歌。

外国人的侮辱,激发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虽然海桥和海沉隧道,全世界只有几家公司做过,但毛泽东说得好,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更好的;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海沉隧道的负责人张宝兰工程师是一名女性,她有着中国女性的刚强与执着,她带领团队攻关,在试验了一百多吨水泥配方之后,终于找到了抗裂性能的“超级配方”,而且成为行业标准。

港珠澳大桥建成,让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为什么?因为香港从此回家有路,澳门也回乡有门。

这时候,更高兴的是台湾,他们远离祖国多年,因为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他们找到了一条归家之路。我们能够在零丁洋上建设跨海大桥,也能在海峡之上建设一座连心桥,让大陆与台湾畅通起来,不再海洋阻隔。在人们心目之中,紧紧相连的红心,像慢慢延伸的桥梁。祖国强大了,我们有回家的路。

港珠澳大桥,是一条经济互通桥,也是一条融合人心桥,更是一条走向富强的桥。

【点评】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作者的视野比较开阔,一是回顾历史,写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请了德国、美国和苏联的专家来帮助建设,但仍然被卡脖子。二是把握今天,写港珠澳大桥独立自主建设,成就世界奇迹。三是展望未来,我们国人要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建设一座回家的桥梁。三点内容,有昨天、有今天也有未来。桥是一种联通,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归和人心的维系。

【守擂作文】

港珠澳大桥之美

武汉市黄陂一考生

将压力变为动力,有音乐的节奏就有变化万千的形态,喷泉之美,美在创新,而港珠澳大桥之美,亦美在创新。

港珠澳大桥美在深奥技术之创新。

总工程师林鸣说,他喜欢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他對诗句的解读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被时代推着走到这一步的”。海底隧道只有几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行业垄断,技术壁垒,让林鸣不得不选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保持跨海大桥安全运行一百二十年,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行业标准,怎么办?实验出真知,中国工程师开动脑筋,反复试验,最终研究出“超级配方”,让海底隧道成为滴水不漏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美在社会需要之创新。

回归祖国不久的香港,曾经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损失惨重。特区政府急于找到特别的出路,急于与挺立的内地自由沟通,但苦于道路不通,来往不便,不能通达随意,他们认为有必要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港珠澳大桥最初的的构想。港澳若有了内地这个坚强的后盾,有了海洋这个广大的出路,那么澳门有门,香港依然飘香。

现在,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经济流动之桥,也是人员往来的连心桥。这座桥,将港澳和内地联通起来,建设高度发展的世界级大港湾,对内搞活,对外流通,物质通人心通,经济富祖国富。

港珠澳大桥美在环境保护之创新。

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的中国,工业发展了,雾霾却肆虐着,因此保护环境很重要。过去是先建设再保护,这是落后的环保观念,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双管齐下。

港珠澳大桥必经之处,是白海豚生活的水域,绝不能大桥建好了,白海豚被逼走了。怎么办?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的“四化”理念,用“四化”标准来保护动物,虽然多花了钱,但是,人们往来大桥之时,白海豚跳出海面,用美丽欢快的舞姿主动迎接,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生态美。

因为有压力,所以港珠澳大桥美不胜收,集桥、岛、隧于一体,这是比喷泉还要美丽的风景,是集合力学、化学、桥梁建造工艺的经典之作,美得叫人荡气回肠。这一创举,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一个典范。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深奥技术、社会需要和环境保护,都以桥为中心来论述——建设大桥,技术是关键,我们的工程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研究出“超级配方”,成就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能够帮助港澳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港珠澳大桥设计了新的建设理论,做好了白海豚的保护工作。这几个方面,条理清楚,用以论证了港珠澳大桥建造之创新。

猜你喜欢
白海豚大桥桥梁
海洋中的“大熊猫”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中华白海豚:好巧,你也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