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县级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设置和课程改革

2018-12-21 12:32何晓珠
教育界·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意义

何晓珠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目前汽修专业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县级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意义

一、县级中专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广西区内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都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中一些学校的汽修专业是根据目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判断而刚成立的;而一些学校的汽修专业是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从原来机电专业分割出来的;还有一些学校本来就有摩托车维修专业,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改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少数学校完全跟风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目前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由于几所县级中职学校整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相当大比例的汽修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教汽修的。比如汽修专业课教师是由物理教师、化学教师等转行过来的;汽车基础课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文化课教师上的。不过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县级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引进一部分科班出身的大学生或从企业高薪聘请能工巧匠做专业教师,师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有些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瑕疵。相当一部分汽修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实操技能的强化训练,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从企业出来的教师,在叙述专业理论中,言语表达不清等,重技能轻理论。这两种情况极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专业的设置以及专业发展的走向,这是县级中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必须考虑的一方面。

(二)生源不足,生源质量差,缺乏发展的主动性

通过对区内18家县级中职学校调研发现,桂东、桂南的生源比较多,桂西、桂北的生源严重不足,除了客观原因(如县级人口基数过小),还存在很多主观原因。尽管近几年中职的发展规模扩大了很多,但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够,部分家长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唯有上普高才能读大学,造成一些中职学校招生难度系数还是很大的。近年区内中职与高职采取对口高考、2+3衔接上大学等多种方案,让中职学校和学生有了新的希望。可生源质量较差,为了上大学,部分中职学校开始采用普高教学模式,填鸭式辅导语数英,升学率是有了提高,可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久而久之,学生厌学现象再次出现,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更别说学生主动追求发展了,这也是县级中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必须考虑的另一方面。

(三)汽修设备严重不足

汽修专业的设备投入资金比较庞大,县级中职学校的设备资金几乎都由中央、省级政府统筹投入,县级财政困难,资金紧张,造成汽修专业教学设备不足。设备上的不足造成了老师上专业课的时候出现一些很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出现像抢车位一样来先占设备。有些学校汽修专业整车就两辆五菱车,只能轮流用整车教学,没有整车上课的班级只好在教室里学习汽车理论知识,老师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又不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设备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也就无法推动中职教育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这不适合当前国家提出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中专汽修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的措施

县级中专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应该遵循以农村需求为导向原则,不能为了迎合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而是要与当地县城经济发展、服务相配套起来,真正完成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目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維修专业的设置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它有以下几点。

(一)开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汽修课程——农机维修课

横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130多万,私家车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据有效统计,县城区域有一定规模的汽修企业有数十家,汽修店就不计其数了。从这些汽修厂的数量可知,汽修行业在我们县还是有很大市场,每年需要的汽修人员还是比较多的,这个现象从我校汽修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就可以体现出来,每年招生450人左右。近几年来,我校汽修专业为了有效与本地农业经济相结合,在专业设置上开设了新课程——农机维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更好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利用我县是农业大县,与本地多家农机维修厂进行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场地和培养农机人员,企业提供农机设备和接受学生到企业跟岗学习,创造校企双赢局面。经过学校与企业的强强联手,目前我校汽修专业农机设备还是不错的,有轻型拖头,大、小型收割机,耙田机,旱地播种机,水稻播种机,大型电动喷雾器等农机设备。当然,我校汽修专业能跟农机企业的合作还是离不开政府的牵头与扶持,农机维修课程的开设,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我县农机维修人员缺少的问题。

(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滚动”和“订单式”

近几年,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滚动”教学模式和“校企一体,订单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所谓“滚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按照每学期的教学计划,轮流到本县汽修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教师轮流跟岗到各大汽修厂学习,掌握汽修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校企一体,订单式”主要是指跟横县金山车饰汽车厂进行合作,我们的金山班有些课程由横县金山车饰汽修厂提供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金山班学生毕业优先可以选择金山车饰工作。这两种教学模式很好地让我校汽修专业与本地汽修企业相融合,学生得到实践机会,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阅历增加,学生到时更能留在本地工作,服务本地;汽修企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维修人员;学校得到企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三方共赢,正好符合当前国家课改的宗旨。经过这三年的摸索和得到的反馈,汽修企业对我校汽修专业这种教学模式很满意,学生家长也满意孩子在身边工作,真正做到服务当地经济,大大提高了社会对我校的认可度。

(三)“引进”和“走出去”促师资

师资建设是一个专业能走得远、飞得高的保障。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别重视师资建设问题,主要采取“引进企业师傅”和“在职教师走出去”两种方案。近几年,汽修专业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引进本地汽修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教学,从过去请老师傅(专指年龄在40岁以上)担任专职式固定教学过渡到现在的中青代师傅的兼职式走读教学。比如黄明添老师就是一位典型的90后青年兼职式走读师傅,其本来是在外面汽修企业做钣喷师傅,固定时间到学校进行钣喷教学活动;专业组不定时邀请外面汽修企业主管到校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

(四)结合当地、结合本校设备开发校本教材

以学生毕业的工作环境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关注学生的务实精神,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拟汽车维护项目现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当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知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因此,结合当地,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及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发展为基础联合开发了《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维护》5本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强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筛选典型的工作任务,取材最贴近生产实际的案例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做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对在职教师的培养,我校汽修组坚持“走出去”方案。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让在职教师轮流下汽修企业实践,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除此以外,我校汽修专业实训室在课改的同时,变成了汽修车间。我校与横县高能汽修厂共同成立“校中厂”——农机维修中心、美容车间,车间里面引进企业7S管理,建立企业文化长廊,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通过本次课改,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原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所有的专业课均在实训车间完成,根据汽车企业工作任务分为若干项目,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听中学,学中做”方法改变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衔接,运用先进的“项目教学法”“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等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体现职教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這样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练习综合能力的积极性,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把专业改革设置从学科本位转移到能力本位上来。

【参考文献】

[1]王屹.应对区域发展与就业的中职专业设置[J].教育与职业,2008(10).

[2]刘桂红.我国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改革思路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03).

[3]蒋国平.广西加快结构布局调整步伐促进职教为经济发展服务[J].职教论坛,2004(12).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