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8-12-21 12:41吴茜赵利梅郭丽敏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5期
关键词:穴位按摩文献计量学吞咽障碍

吴茜 赵利梅 郭丽敏

[摘要] 目的 探究国内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自建库至2018年4月30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的研究类型、发表期刊、作者、关键词、机构、基金资助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出65篇文献,除1篇学位论文,其余64篇文献分别发表于56種期刊;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综合疗法是常用治法;廉泉、风池、翳风、颊车为常用穴位。 结论 穴位按摩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未来的研究热点,但文献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制订穴位按摩规范化方案、探究综合疗法的最佳结合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穴位按摩;脑卒中;吞咽障碍;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9(a)-011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of acupoint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in China, and provide thought and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Methods A computer search was conducted fo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published by CNKI, VIP, Wanfang and CBM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to April 30, 2018,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research types, published journals, authors, key words, institutions and fund funding of the literature. Results A total of 65 literatures were finally selected, except 1 dissertation, the remaining 64 literatures were published in 56 journals. Literatures were mainly based on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The common therapy was comprehensive therapy. Lianquan, fengchi, yifeng, jiache were commonly used acupoints.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is a hot topic in future research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bu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 need to be improved. It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to make standard plan of acupoint massage and explore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Key words] Acupoint massage; Stroke; Dysphagia; Bibliometrics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发病率达42%~67%[1],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甚者肺部感染、窒息乃至死亡。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2]。穴位按摩由于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文献量逐渐增多,但尚无相关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故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评析,为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CBM。检索策略:主题词结合关键词,①“脑卒中”OR“中风”OR“脑血管疾病”OR“脑出血”OR“脑梗死”等;②“吞咽障碍”OR“假性球麻痹”等;③“按摩”OR“按揉”OR“推拿”等;④“①”AND“②”AND“③”。

1.2 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4月30日;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资料提取与分析

将检索获取的文献信息以题录的形式全部导入NoteExpress中进行管理,查重与筛选后,将文献信息导入Excel软件进行资料提取。提取信息包括发表年份、期刊、机构、基金、被引频次等,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综合计量分析。

1.4 质量控制

2名研究员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信息录入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等。如遇不一致,讨论或由第三方仲裁解决。

2 结果

2.1 文献数量

根据检索策略得到文献452篇,阅读文题摘要初筛获得文献126篇,阅读全文复筛后,最终纳入65篇文献。

2.2 发表年份

2000年第1篇关于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文献发表,而后缓慢增长;自2015年开始,文献量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7年共发表文献36篇,占发文总数的55.38%。由此看出,穴位按摩在此领域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正蓬勃发展,具体趋势见图1(2018年未计入)。

2.3 发表期刊分布

65篇文献中,除1篇学位论文,其余64篇文献发表于56种期刊,分散度较高,其中5篇刊于中文核心期刊,20篇刊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篇被CSCD收录。6种期刊收录了2篇及以上文献,它们是《浙江中医杂志》《内蒙古中医药》《护理学报》《临床护理杂志》《齐鲁护理杂志》和《大家健康(学术版)》,其中《护理学报》为核心期刊。

65篇研究中,由2名及多名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献有40篇,合著率为61.54%,平均每篇作者数量为2.4名。65篇文献共涉及作者156名,64名第一作者(其中韦艳燕发文2篇)所属单位63家,其中百色市人民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发文量较高(均为2篇)。8篇(12.31%)论文由多个单位联合完成。作者所属类型为临床机构58个(89.23%),高校6个(9.23%),科研机构1所(1.54%)。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占前3位的是江苏省(9篇)、广东省(8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6篇),占总发文数量的35.38%。

2.4 文献类型与质量

临床研究62篇,综述类论文3篇,经验总结1篇。62篇临床研究中,61篇期刊论文,1篇学位论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8篇,类实验研究13篇;介绍诊断标准的实验性研究有48篇(77.42%),介绍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各有53篇(85.48%)、42篇(67.74%),明确介绍“基线可比”的研究有48篇(77.42%),4项指标均介绍的有32篇(51.61%)。此外,仅20篇(32.26%)研究介绍通过“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仅3篇(4.84%)研究提及盲法为结局测量者盲,纳入研究均未介绍分配隐藏。

2.5 文献被引频次和基金资助情况

65篇文献被引频次5次以上者共21篇(32.31%),最高被引频次为24次。基金资助情况:纳入的65篇文献中,18篇(27.69%)有基金支持。科研基金来源:国家级(国家自然基金)1篇,局厅级(科技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篇,省市级(8个省市)10篇,院校级2篇。

2.6 文献的治法情况

62篇临床研究中,除2篇研究为单纯穴位按摩,其余研究均为2种及2种以上的综合疗法,包括穴位按摩配合针灸、吞咽康复训练、冷刺激、艾灸、低频电刺激等。由于吞咽反射的重建较为复杂,采用综合疗法可优势互补,是当前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用方法,也是未来治疗的发展趋势。纳入研究中除传统疗法外,还有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发展起来的精油穴位按摩、生物电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结合电针、穴位按摩结合Root康复技术等方法。依据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实现穴位按摩与之的有机结合,推动穴位按摩的创新与发展,并探索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最佳方案,是该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2.7 常用穴位与手法

合理的穴位组方是穴位按摩的关键之一。62篇临床研究均遵循“近部取穴”为原则,取穴以头面部穴位为主。廉泉、风池、翳风、颊车、天突、风府等为常用穴位,排名前12位的穴位见表1。按摩手法需根据部位、穴位选择,纳入文献手法以一指禅法、点法、按法、揉法或上述手法的组合为主。按摩时手法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以患者“得气”为宜。

2.8 文献关键词

65篇文献关键词总计为313个,经同义词合并得到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见表2。

3 讨论

3.1 研究趋势

文献量是科学知识量的衡量尺度之一[3]。从年文献发表量来看,文献量呈阶梯式增长,且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大力发展及相关政策[4]扶持,其研究热度会持续上升。从现有研究结果看,收录于核心期刊的文献仅占2/5,社会影响力仍有待提升。从期刊收录的类型看,护理类期刊仅11种,载文量14篇,占比21.54%,且分散度较高,反映了穴位按摩作为中医常用护理技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仍处于探索期,研究水平与学科特色均有待提高。文献的合著率达61.54%,未达到自然学科期刊70%[5]的合著率指标,领域的广度仍有待拓展。

3.2 基金支持及省份分布

资金的资助情况是学科领域新动向及新趋势的展现。近年来穴位按摩治療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获得国家级、局厅级的课题基金资助的数量也呈激增态势。2016年发表的13篇文献中,7篇获得资金项目支持,这与穴位按摩简便易廉的治疗优势及国家对中医护理发展的促进密不可分,但资助总体比例仍较低,占比27.69%。纵观各省份的资金支持度和发文量,沿海发达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南方优于北方,但北方人群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南方[6],且北方患者对中医疗法用于疾病康复的需求高于南方[7],故部分地区研究的开展及资助情况尚未达到需求,提示应鼓励护理技术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申请科研项目,积极推动穴位按摩的临床应用,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学术交流及技术指导,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3.3 研究设计的科学性

3.3.1 方法学质量待严谨 当前文献质量普遍较低,仅1/3的研究真正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建议研究者使用正确的随机方法,加强分配隐藏保障随机化的实现。盲法上至少做到结局测量者盲,并进行穴位按摩盲法的探索与尝试,如非穴位点按摩。研究者应在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原则的同时,参照国际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8]进行报道,提高文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3.3.2 疾病特征需明确 疾病特征越明确,其研究结果的适用性越强。在试验设计中,大部分研究未考虑疾病特征的差异,建议后续研究严格限定脑卒中的亚型、病程分期、中医证型、吞咽障碍性质与程度等,更具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

3.3.3 治疗方案需探索 对于穴位按摩的治疗过程(穴位选择、干预时长、频次、按摩手法)研究设计各异,尚无标准统一的操作方案。探究不同穴位组合、手法及治疗频率的优劣,形成规范化高效的穴位按摩治疗方案,并找到与其他治疗手段的最优组合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3.3.4 结局指标待全面 文献主要以洼田饮水试验为吞咽障碍的评定标准,与2011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9]推荐相符,但由于1/3[10]误吸患者为隐匿性误吸,需借助仪器检查方可明确诊断,且部分研究仅以治疗的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单一。后续研究应丰富结局指标的选择,报道吞咽障碍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等)、心理、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等相关结局;采用多种方法量化评定吞咽功能,结合临床实际增加实验室指标及仪器检查指标。同时延长随访时间,监测并报道不良反应。

3.4 社区发展的新方向

从医院延续到社区的研究有3篇,在上海市黄浦区科技项目中,徐炜等[1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干预9个月后,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展现了穴位按摩在社区-家庭模式下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可行性。为提供切实有效、易于推广的康复护理途径和建立社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方向。

4 小结

文献计量结果显示,我国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基金覆盖率不足,研究水平与学科特色均有待提升。探索穴位按摩在该领域下的标准化操作方案,探究综合疗法的最佳结合,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詹燕,江力,叶习红,等.强化呼吸训练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5):735-737.

[2] Cohen DL,Roffe C,Beavan J,et al. Post-stroke dysphagia:A review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future trials [J]. Int J Stroke,2016,11(4):399-411.

[3] 邱均平,苏金燕,熊尊妍.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5):37-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2)[2016-04-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

[6] 翟屹,王文志,赵文华,等.我国3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和发病年龄[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2):1069-1072.

[7] 孙晓晶,段功香,申海燕,等.我国南方、北方社区中老年人对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其需求比較[J].护理研究,2012,26(8):684-686.

[8] Schulz KF,Altman DG,Moher D,et al. CONSORT 2010 Statement: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 [J]. BMJ,2010,340(7748):698-702.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10]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3-158.

[11] 徐炜,郁敏杰,乐嘉宜,等.穴位按摩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8):2246-2249.

(收稿日期:2018-02-28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穴位按摩文献计量学吞咽障碍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