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三阴交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2018-12-21 12:41李晓陵蔡丽娜王丰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5期
关键词:针刺

李晓陵 蔡丽娜 王丰

[摘要] 针刺三阴交穴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治疗机制缺乏客观依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揭示针刺的中枢效应,已成为近年来热点研究领域。本文搜集并阅读分析针刺三阴交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文献,分析比较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针刺三阴交穴脑激活区,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针刺单穴和组穴激活脑区的差异及作用机制。生理状态下針刺三阴交穴激活了特定脑区,证实了针刺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针刺组穴的脑激活区不是针刺单穴脑激活区的简单叠加,虽有重叠,但亦存在差异。病理状态下针刺三阴交穴治疗疾病是通过多个脑区协同调节及中枢网络而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 针刺;三阴交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9(a)-0029-04

[Abstract]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poin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but its mechanism lacks objective ba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the centr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s going to be revealed, which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Afte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of the brai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cupuncture at the point of sanyinjiao, and comparing the brain functional imaging study of the body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state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ud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rain regions activated by acupuncture the single point and group points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point activates specific brain regions, confirming that acupuncture points have relative specificity. The brain activation area of acupuncture group points is not a simple superposi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Although there is overlap, it also exists difference.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point is used to treat diseases through multiple brain regions synergistic regulation and central network.

[Key words] Acupuncture; Sanyinjiao point; Brai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针刺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按照一定针刺角度将毫针刺入患者腧穴,使患者产生得气感,以此治疗疾病,临床应用甚广[1]。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全面多方位揭示针刺中枢机制[2]。fMRI技术探讨针刺腧穴效应机制是近几年的热点研究领域[3-4],其将针刺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相结合[5],广泛应用于穴位针刺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6-7]。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MRI,BOLD-fMRI)[8]可无损伤地监测神经元活动时引起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成像,具有非侵入性、时空分辨率高、结构和功能同时成像等优点[9-10],是目前进行脑功能网络研究最常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应用针刺三阴交穴在治疗妇科疾病和失眠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11],其指足三阴经的气血物质在本穴相汇聚[12]。此穴适用治疗妇科痛经、经前综合征等,所以三阴交穴亦名“妇科三阴交”;三阴交穴除可补气、补血外,也可交通心肾,水火相济,在治疗失眠疾病中应用颇多。针刺三阴交穴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刺激治疗疾病[13]。三阴交穴属于临床常用穴,搜集三阴交穴fMRI报道的文献可分为生理和病理状态两大类,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揭示针刺腧穴脑功能成像的机制。

1 生理状态下针刺三阴交穴fMRI研究

1.1 针刺单穴fMRI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及PubMed上以检索词“三阴交穴”和“fMRI”分别筛选出21篇和7篇相关文献,阅读后发现运用fMRI技术研究针刺单穴主要集中于针刺后脑激活区及其作用机制。譬如,陈文君等[14]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额、顶、颞叶皮质和扣带回、丘脑等双侧特定脑区激活,针刺三阴交穴和脑皮质相应脑功能区存在联系,解释了针刺三阴交穴脑功能成像作用机制。杨雪捷等[15]发现单独针刺三阴交穴能不同程度地激活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左额下回、左侧顶下小叶、左小脑顶、左额中回、双侧颞中回、同侧顶上小叶及岛叶,也能抑制双侧海马旁回、海马、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区域的脑功能活动,说明针刺腧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1.2 针刺组穴fMRI对比研究

近年来,在生理状态下针刺三阴交与其组穴对比研究主要是观察它们脑激活区之间存在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针刺作用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魏鹏绪等[16]选取右侧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及丰隆穴,采用组块设计模式,结果显示不同穴位对于小脑半球各分区的影响方式均不相同,但各穴位激活效应均值最大值所在分區均为小脑蚓部CrusⅠ区。张嵘等[17]发现针刺单穴和其组穴(三阴交、足三里)激活的相同脑区是额中回、岛叶等,针刺是通过启动诸多有联系脑区组成的脑网络发挥效应。刘朝等[18]在针刺健康者三阴交组穴的试验中发现:针刺健康者组穴能引起左侧颞中回神经活动抑制,右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后回神经活动激活。研究证明针刺单穴和其组穴fMRI激活脑区具有特异性,不仅是简单的各个脑区的叠加[19]。

2 病理状态下针刺三阴交穴fMRI研究

针刺三阴交穴在临床疾病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妇科相关疾病和失眠等。

2.1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fMRI研究

原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功能性病变而引发的以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的周期性小腹疼痛,甚则昏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20-22]。龚萍等[23]发现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在针刺三阴交穴时激活,这些脑区包括豆状核、岛叶、背侧丘脑、中央旁小叶、杏仁体、中脑黑质、双侧第2躯体感觉区、同侧海马回、扣带回前部、下丘脑等,减轻疼痛主要是通过针刺三阴交穴激活疼痛相关中枢网络。苏程果等[24]通过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过程中发现针刺通过激活脑内痛觉调节系统(丘脑、豆状核)及边缘系统(前扣带回、海马、颞叶等)相互作用来缓解痛经。相关文献表明,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5-26]。

2.2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fMRI研究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指绝经前后妇女因雌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并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27-28]。Biella等[29]发现,针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后影响的脑区多与疼痛的调节、情绪、记忆及高级认知有关,针刺主要是通过激活小脑、额叶和颞叶,调控小脑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和反馈来协调中枢系统。

2.3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失眠fMRI研究

失眠在中医属于“不寐”的范畴,是由于阳不入于阴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30]。周全等[31]以失眠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发现针刺失眠患者三阴交穴可特异性地激活睡眠相关的脑区,这些脑区包括苍白球、丘脑腹前核、中央前回等,从而调控睡眠。相关报道表明,失眠患者睡眠相关脑区均激活时,丘脑和前顶叶皮质会相对降低,导致这些脑区功能下降,常发生在入睡困难型失眠患者[32]。周全等[31]分别给予失眠患者和健康人电针三阴交穴,发现均能激活脑岛,但针刺失眠患者三阴交穴能特异性地激活丘脑、尾状核、苍白球等睡眠中枢,通过不同的通路调控睡眠,保证睡眠质量。

3 小结

综上所述,生理状态下针刺三阴交穴激活了特定脑区,这些脑区主要包括额叶、顶叶及颞叶,证实了针刺腧穴的脑功能成像作用机制,对比单穴和组穴脑激活区发现,针刺组穴不是简单的各个脑区的叠加,而是存在特异性激活。病理状态下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是通过协同调节多个疼痛脑区发挥作用,主要包括扣带回、丘脑等,激发这些脑区达到镇痛的目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则是启动了患者大脑认知、情感、行为、镇痛及睡眠相关的中枢网络而发挥治疗作用[33];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失眠是引发睡眠中枢的激活,整合传入和传出的信息,从而保证睡眠质量。

4 问题与展望

针刺腧穴fMRI研究经过最初的单个穴位,发展到多个穴位、多条经络、穴位配伍及多种针刺方式的研究,fMRI技术在针刺研究中优势显著,但是同样存在一些缺点。第一,各研究受试者选取范围有限,不同功能状态下受试者易受情绪、针刺手法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病理状态下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结果可能存在部分误差;第二,BOLD-fMRI捕捉的信号是神经元活动引起脑部组织的血氧量变化,而非神经变化本身产生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延迟性,会给数据带来一些误差和偏移[34];第三,fMRI技术只是从总体上反映脑功能区活动的变化,无法反映脑功能活动区的内在分子物质的变化。

今后应该在完善不足的同时再进行研究。第一,扩大样本量,将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纳入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中,郑雄伟等[35]将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和脑卒中特征等情况纳入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缩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好地为临床针灸治疗服务;第二,将fMRI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严开伟等[36]发现对针刺治疗的代谢组学研究从大分子到小分子,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试验,其研究逐步深入,代谢组学研究所揭示的代谢途径的变化也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迈兰,周芝根,李波,等.针刺与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7,37(9):943-946.

[2] 陈辉月,王汉升,庞娅,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特发性震颤中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7,8(4):308-311.

[3] 曹丹娜,张帆,王丰,等.针刺复溜穴激活脑区fMRI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2):49-52.

[4] Xiao J,Zhang H,Chang JL,et 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ongli(HT5)and Xuanzhong(GB 39)acupoints fro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idence [J]. Chin J Integr Med,2016,22(11):846-854.

[5] 杨勇哲,黄飚,冀泓锞,等.精神分裂症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8):848-854.

[6] Zhang J,Zheng Y,Wang Y,et al. Evidence of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Acupoint Combination: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6,22(10):800-809.

[7] 秦合伟,李彦杰,任锟,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8):144-147.

[8] 李晓陵,吴迪,张帆,等.基于fMRI技术针刺腧穴脑效应研究概述[J].针灸临床志,2016,32(8):86-88.

[9] 吴琴,李光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38(2):106-108.

[10] 张青,余玲玲,刘诗琴,等.关于针刺得气中枢响应的fMRI研究现状与思索[J].针刺研究,2018,43(5):330-334.

[11] 张坤,徐东升,崔晶晶,等.P物质在大鼠“三阴交”穴区相关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的表达[J].针刺研究,2015, 40(6):449-454.

[12] 金瑛,汪雯,杨继洲.三阴交穴临床应用规律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6):433-434.

[13] 李晓陵,张帆,王丰,等.病理状态下针刺腧穴脑fMRI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2016,36(5):1238-1240.

[14] 陈文君,寿依群,李建华,等.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对脑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1):774-779.

[15] 杨雪捷,吴新贵,戴旖,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联合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596-600.

[16] 魏鹏绪,鲍瑞雪,张通,等.使用fMRI观察刺激下肢不同穴位对小脑的激活与去激活效应[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25-28.

[17] 张嵘,邹燕琴,黄穗乔,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合谷、足三里与内关、三阴交穴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11(22):4271-4274.

[18] 刘朝,方继良,杨金生,等.基于分数低频振幅的针刺对吸烟渴求的即刻效应与中枢机制:fMRI脑功能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572-1578.

[19] 霍梦娟,张岳,刘波,等.针刺单穴和组穴的fMRI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6,31(3):219-223.

[20] 徐雁,洪素云,刘喆.刘喆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1):42-43.

[21] 刘艳珍,迟宇钧,陈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2017,40(1):11-13.

[22] 乾维德,沈峰.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4):64-66.

[23] 龚萍,张明敏,王棋,等.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1):51-55.

[24] 苏程果,周友龙,段艳利,等.基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研究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脑功能网络[J].四川中医,2016,34(5):165-168.

[25] 林驰,张露芬,马良宵,等.三阴交穴-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应特点[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46(8):1015.

[26] 冯彦娜,肖雁冰.艾灸与针刺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应分析[J].四川中医,2016,34(10):166-168.

[27] 陶秀传,何宗宝,吕有魁.中医辨证分型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运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9):1224-1227.

[28] 張帆,李晓陵,吴迪,等.针刺大钟、太溪组穴脑激活区功能MRI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6,7(7):481-485.

[29] Biella G,Sotgiu ML,Pellegata G,et al. Acupuncture produces central activations in pain regions [J]. Neuroimage,2001,14(1):60-66.

[30] 刘巧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11-11.

[31] 周全,杨大艳,崔晓,等.脑fMRI观察电针神门及三阴交穴治疗失眠机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3):204-207.

[32] 马晓芬,吴筠凡,曾少庆,等.未用药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下功能磁共振成脑区比率低频振幅的变化[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7):701-705.

[33] 兰蕾,吴凤,曾芳,等.国外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fMRI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杂志,2013,33(5):426-429.

[34] 刘灿,周芝根,何晓婷,等.基于fMRI技术探讨针灸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3):686-688.

[35] 郑雄伟,张威,张晓改.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37(3):197-200.

[36] 严开伟,赵凌,杨洁,等.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35(9):973-976.

(收稿日期:2018-06-01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针刺
调神宁心针刺法治疗静脉滴注后呃逆验案
针刺疗法治疗失眠1则
独取“内关”针刺临床验案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针刺治疗踝部扭伤136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