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云
摘要: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存在学习、思想、品德、情感等问题的特殊学生走进了职校大门。从最初缺乏人文关怀和教育伦理的“差生”、“坏学生”、“问题学生”、“后进生”等称谓,到去掉贬义的“特殊学生”,再到科学定义、准确分类的“五困生”概念的形成,体现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提升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五困生”;概念;分类;意义
“一个孩子缓缓向我走来……他受伤了,肉体上和心灵上;等待有人来抚慰。”[1] 中职生作为现行教育体系和环境造就出来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道路往往经历了更多坎坷曲折,他们大都一次又一次地品尝过失败和艰辛的味道。
美国“问题学生”教育家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常说:“只有深入了解孩子,才能教好孩子。”中职学生中有着明显的学习,思想、品德、心理、情感等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普高学生。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江阴南华中专调查数据显示,2016级新生中,存在各种问题的特殊学生有82人,占新生总数的25.2%。入校成绩300(总分530分)分以下66人;家庭经济困难的35人;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5人;情商较低,不能正常与人交往的18人;思想品德有问题(初中阶段受过纪律处分)8人。“五困生”概念的确立,消除了传统教育体系和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既有利于学校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也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健康成长。
一、中职“特殊学生”概念的演变
一直以来,中职学生中那些在学习、思想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学生”,常常被冠以“差生”、“坏学生”、“落后学生”、“后进生”,“问题学生”等称谓。这些简单粗暴的“标签”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极有
可能对那些身处困境,需要有人“拉一把”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让困境之中的他们雪上加霜。
社会评价普遍认为,中职学生都是被淘汰下来的无处可去的学生。广东现代社会调查与评价研究院曾经联合腾讯教育,对全国9668名公众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发现,84.6%的人认为只有差生才读职校。职业学校内部一些教师也持这种观点,一位职校老师甚至明确表示:“我是职业学校的老师,职业学校确实是差生的集中营。”[2]如果连老师都这样看待自己的学生,职校的学生生存环境之艰难,已是不言自明。
针对中职特殊学生,现有的定义和分类情况可归纳如下。
1.“差生”。一般认为,产生即后进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努力学习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种是品德方面有问题,或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表现在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價值观,不适应学校规范,不守纪律,成绩差,思想品德差。
2.“后进生”,一般指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有“后来进步”之意。这个定义较之“差生”,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系。
3.“问题学生”:指那些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及自身不良因素导致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获得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的学生。
4.中职“特殊学生”
按照江苏省第三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及干预策略研究》中的界定,是指在学习、思想品德、情商、心理健康、家庭经济等方面有着特殊困难的中职学生。[3]
二、中职“特殊学生”到中职“五困生”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姑且称之为问题学生吧,因为他们才是学生群体中真正的弱势群体!为什么?因为这类学生貌似凶悍强大,实则心里极度自卑、精神无比空虚,有的甚至还有着严重的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外强中干,道出了这类学生的实质。”[4]我们惊叹,这种带有明显贬义和歧视的话语,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距今并不遥远的教育专著中。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特殊学生的定义和称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积极和富于人性化。中职特殊学生的概念无明显褒贬义,既可以指有特殊禀赋和能力成就的学生,也可以指在学习成长中有着某些缺陷不足的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为了更好的开展职校特殊学生的帮扶教育工作,江苏省第三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特殊学生生存背景及干预策略研究》的研究实践中,确立了“五困生”概念即: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情困生和心困生。
三、中职“五困生”分类的意义
中职特殊学生细分为“五困生”,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沿用的“差生”“坏学生”“问题学生”“后进生”等概念进行梳理,科学定义,准确分类,便于中职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避免了以往中职特殊学生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每个学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说过:“既然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那么这里的尊重首先体现于对后进生的尊重。”[4]经历着成长烦恼,面临学习生活和情感困惑,在青春花季孤独徘徊的孩子,需要的是接纳包容、理解关爱,而不是贬损排斥,拒绝抛弃。在一次31人参与的班级小调查中,针对“如果你面临学习或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你更愿意用那个词语来描述自己?”9个学生选择了“特殊学生”,22个学生选择了“五困生”,选择“差生的”为0。可见学生们更愿意接受自己某方面遇到了困难,不愿被贴上“差生”标签。“五困生”的概念和分类,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
2.分类科学规范,便于体系建设
帮助和“五困生”是每所中职学校重要的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架构科学的帮扶体系,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在构架“五困生”干预体系的教改实践中,江苏省重点职高南华中专去年的全员德育优秀率达到了91%,特殊学生转化成功率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自信,教会学生自助
陶行知认为:“‘生字的意思,是生活或者生存;将两个字放在一起来看,就是自主地学会生活,也就是学习人生之道。”五困生的成长道路中遇到坎坷挫折,正是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的契机。教师不放弃他们,并在他们困难之时给与搀扶和托举,让学生有信心、有勇气面对挫折,走出困境。
4.提高德育水平,提升帮扶实效
“五困生”概念的确立,有助于形成新的干预策,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和德育工作成效。以南华中专为例,随着五困生帮扶干预工作的开展,五困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助。15级“学困生”在去年秋季的毕业水平测试中,全部通过测试,全校合格率100%,创下了历年学业水平测试的最好水平。16级五困生中,近一半“学困生”成绩提高;13个“德困生”中,8人思想品德明显好转,申请撤销处分;9个“困生”情中,5人摆脱情感束缚,学习生活面貌得到改善;12名“心困生”中,7人明显改善了心理健康状况。
5.总结教育经验,提升研究成果
从带着歧视和贬义的“差生”到充满人文关怀的“五困生”,看似概念和分类的变化,实质是我国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步的体现。针对中职学校比较突出的“五困生”问题,正确定义,分类干预,有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有助于更多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随着五困生干预策略的研究实践,一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两个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五篇相关科研论文相继产生。相信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中职“五困生”教育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将会帮助更多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美)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田丽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03月
[2]何文明.中职生≠差生[J].江苏教育,2017(04):42-43.
[3]张静.中职特殊学生生存背景及其影响剖析——以江阴市南华中专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8-9.
[4]青影. 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5]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基金课题:
本文系江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及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yb5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