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倩 邱智铖
摘要:我国部分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进程,已经由数字校园建设向指挥校园建设迈进。作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如果平滑、有效的演进和建设转型,是信息化从业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及中职智慧校园的典型应用出发,探讨了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关键因素,预见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转型;智慧校园;路径
一、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
2008年11月,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浙江大学于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公开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它具有如下特点: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此后,国内高校纷纷投入对智慧校园的探索和建设,如陕西多所高校联合中国电信的“天翼校园云”和“翼卡通”,佛山市郸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智慧校园图书馆等。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基石是前期的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发展。黄荣怀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认为智慧校园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蒋东兴认为智慧校园具有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等六个方面的特征。纪佩宇认为智慧校园具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全面感知的校园环境、广阔开放的学习环境、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个性应用服务等五个方面的特性。
二、中职学校智慧校园的典型应用
1.无缝网络覆盖
校园内部通信网络是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有线、无线、监控、广播、电话等网络在智慧校园阶段已融合为一,成为全覆盖于校园各个角落的IP网络。通过建设光纤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传统有线网络,可提供高带宽大流量的办公、教学用数据链路。通过建设新型无线网络,可实现校园用户享用无时无处的网络接入服务。通过IP监控、VOIP技术,帮助传统电话业务、视频监控业务、校园广播业务摆脱固定线路束缚,在任何需要的角落提供在线服务。网络中心机房采用标准化机房管理,在关键节点设置安全设备,全用户接入采用认证方式,实现校内各项业务单点登录。
2.互动教室
智慧校园下的教学场地,在原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分布式录播教室的基础上,融合了课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及企业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场地。通过对音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平板电脑互动、仿真模拟、实时在线传输、移动录播技术等技术的利用,使其能够提供课件演示、电子教材、仿真模拟、师生在线互动、课堂企业互动、实时录播直播等功能,让每名老师都能使用各种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面向师生的个性化服务
如果说“数字校园”是以管理为基础的信息化,那么“智慧校园”则是以服务为基础的信息化。服务的概念使得信息化本身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身为积极主动的服务者,为校园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生可以在移动端登录个人用户主页,很方便点选在线选课、成绩查询、图书借阅、一卡通查询与充值、教学资源浏览、公共信息发布、师生在线交流、招聘应聘等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提供的服务。教学可在办公电脑或教学终端上登录,实现上传下载教学资源、联合备课、课堂考勤、课件制作、教研科研、教管交流、在线考试等服务需求。管理者使用教学评价、能耗数据收集、安防消防状态、教学实时监测、公文流转、公车会议室预约、后勤报修等服务。
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效果、学生成绩、政策措施评价
智慧校园下的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管理效果评价有了更为精准的依据。实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教师考勤、在线评教、教研效果等数据指标的综合分析,帮助教学管理部门准确的评价一名教师的阶段性教学效果。学生考勤、专业成绩、德育表现、课堂情况、一卡通消费数据等数据的整理挖掘,可向学校、家长和用人单位给出全面的学生在校行为画像。学校决策层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以从制度涉及的考核点及相关可侧面反映情况的部分数据中提取,形成报表和可视化图形。
三、由数字校园转型智慧校园的关键步骤:
1、网络升级工程
处于数字校园阶段的各中职学校,普遍现状是建有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IP监控、IP广播、VOIP等业务未全面铺开。那么想要建设智慧校园,第一步就是需要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应遵循利旧原则,如原有主支干线为单模光纤和超五类用户线系统,则只需升级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设备。在干线升级的基础上,架设POE供电无线AP,实现楼宇、室外场地的信号全覆盖,并采用AC对所有AP集中管控。网络中心采用下一代防火墙、路由器、上网行为管理、安全网关、单向网闸、出口缓存、DNS等设备对用户认证、行为审计、负载均衡等业务进行支撑,通过支持SNMP的网络运维系统监控设备运行。将分属保卫、学生、后勤管理的视频监控、广播、校内电话等传统业务设备,统一更换为IP设备,整合入校园网络传输,实现校内全点位在线访问。
2、软件服务建设工程
数字校园时期,各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建设了一些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有些是BS结构,有些是CS结构,且数据无法互通。在智慧校园里,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用户全方位地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在原有业务系统基础上,加强数据整合、互通,同时建设满足用户其他需求的新服务。通过建立统一数据结构的数据交换中心,将各业务系统核心数据保存下来,方便各业务系统调用。采用更为友好、扁平化的用户界面,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定制个性化的个人主页,重点支持移动端的应用,特别是融入主流社交软件,扩大用户群体,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减少程序中人的参与,更多使用AI技术使系统智能地为用户判断和决策下一步,减轻工作量的同時避免人为错误。加强个人终端应用服务和专用服务设备的联通,使用户不用携带任何证件,可以拿着手机就能使用借阅机借书、圈存机圈存、查询机查询、通道机出入等等。重视师生的使用感受,能够自动收集使用反馈,不断升级改善服务质量。
3、数据整理挖掘工程
通过软硬件设备提供的服务,校园用户的使用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一部分是结构化的规整数据,而大部分的是非结构化的大数据。为了能够为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整理、挖掘、分析、量化得出不同功能、不同侧重的数据图表。相应的数据中心建设会是智慧校园建设后期的重点内容,将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合并设置,配备完善的软硬件环境和安全措施,利用强大的云计算进行数据挖掘,配置海量的云存储提供空间,提供定制化的云服务为用户展示整理后的数据。遵循“数据仓库+主数据+大数据”的建设思路,在校内重新构建新的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四大方面内容。开放现有各分散系统的数据库,将现有数据库中有用的字段提取出来设计形成学校新的基础大数据平台。
四、由数字校园转型智慧校园的关键因素
1、资金因素
现如今,教育界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最广泛认知是资金投入量大,许多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评价是一个词“无底洞”。前期数字校园建设期间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智慧校园建设转型阶段是否仍然需要资金保障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智慧校园基础业务服务可以使用到很多已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打下的基础,但其他新兴业务服务也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的。例如,基础网络设施的升级、无线网络建设、信息发布终端购置、业务系统开发、运维费用、推广费用、接口对接费用等等,都是新的支出点。因此,做好转型规划的学校,一定要在规划中明确未来的资金投入保障措施,并注意安排年度预算时预留出该项支出科目。
2、制度因素
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特别在管理上有着明显区分于高等院校的特殊之处。高校限于教师、学生规模,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而中职学校在小区面积不大、教职员工不多、学生规模有限的条件下,许多工作遵循的原则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这就造成了许多制度的缺失。智慧校园服务本身是计算机程序对真实世界中各项人与人之间交互服务的模拟,程序设计本身除了计算机语言通用规则外,显示特性的就是模拟业务背后的规则——制度。一旦决定转型智慧校园,学校决策层就应该重视软硬件建设的同时,重视制度建设。全面完善与之配套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原则和方法,使各项业务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可追。
3、人的因素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是人。智慧校园用户的使用体验,是评价建设成效的最重要指标。数字校园阶段目标是在校师生员工接触信息化,逐渐感受到其带来的便利。而发展到智慧校园阶段,则是离不开信息化,成为教学、学习、办公、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要真正了解用户的诉求,发掘可能带来的最大进步节点,并将各节点综合串成流程线,最终将千万个流程线组成服务面。另一方面要重视用户信息化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针对教师着重教学教研信息化技能,针对学生着重学习生活信息化技能,针对管理人员着重办公管理信息化技能,分对象、分阶段地灌输信息化思维、传播信息化技术。建立一支能力出众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组建专业机构服务智慧校园建设具体工作,成立校级层面
五、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技术障碍
特征:主要体现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者、实施者对智慧校园的概念、内涵、意义、技术路线、实现方式等等认识不到位、不深入。
解决思路:智慧校园建设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走出去,学习先进院校的建设经验,总结他们的优缺点,重点听取建设经验中的弯路和遗憾。扩充本校技术队伍,不断增强队伍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广泛吸收优秀厂商的产品方案,并结合自身需求和条件,修改套用。
2、资金障碍
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已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后续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学校决策层对投入资金量的大小,以及产出效果意见不统一。
解决思路:既然决定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就应该在资金上有所保证。特别是在制定建设规划时,一定要明确未来几年内经费支出的预算和来源。同时,建设过程中不能仅盯学校自有经费资金,应着眼积极利用校外资金。例如,争取纳入国家、省、市级建设项目,获取配套资金支持;也可利用校企合作,引入校外资本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各取所需,合作共赢。
3、推广障碍
特征: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大部分中职教师、学生在习惯于原有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时,拒绝改变。
解决思路: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发现,师生并非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手段去工作、学习,而是感到新的方式可能会对自己带来麻烦。这个“麻烦”对老师来说主要是需要学习新的工作方式、采用新的工作流程。为了解决“麻烦”就要求建设者充分考虑新功能的普适性、易用性,建立友好的界面,快捷高效地流程,简化原有的方式,达到比之前省心省力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是否增加了同一样事务所花费的时间。比如,原来采用现金充值的一卡通,变更为采用银行卡圈存或者微信圈存。如果圈存机足够多且放置位置合适,相对于过往排队现金充值所花费的时间少,那么學生使用银行卡圈存或微信圈存的意愿就高。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3]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