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榉树大苗混交林培育技术

2018-12-21 12:36潘均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

潘均

摘要 介绍了郎溪县榉树大苗混交林培育基地概况,并从造林地条件、苗木选择、造林栽植和造林后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榉树大苗混交林培育技术,以期为榉树大苗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榉树;大苗混交林;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201-01

近年来,郎溪县绿化苗木产业不断发展,为本县及南京、浙江等周边地区城市绿化提供了树形美观的优质苗木,全县人工培育绿化苗木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林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结合郎溪县建平镇南山村绿化苗木培育基地的栽植经验,总结榉树与红枫、鸡爪槭苗木混交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苗木培育提供参考。

1 基地概况

基地总面积约26.7 hm2,坐落在郎川河以南,属典型的丘陵岗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5.9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5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9 ℃,年平均降水量为1 143.2 mm,年平均无霜期为241 d。

2 造林地条件

造林地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排灌方便。土层厚度为60~150 cm,土质为泥质岩和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和黄棕壤[1],有机质含量为5%~7%,pH值为5.0~6.5,质地为中壤。

3 苗木选择

向本县育苗专业户购买二至三年生一级苗木进行造林,随调、随起、随运、随栽,苗木要带好土球,以防伤根。苗木选择标准如表1所示。榉树为主要树种,红枫和鸡爪槭为次要树种。

4 造林栽植

4.1 整地

造林地原地类为灌木林地与疏林地,2014年7—8月清理杂灌,采伐剩余物后集中成堆晒干焚烧,8月中下旬至9月全面開垦,深度达50 cm以上,并清除大的石块、树蔸、树根等。

4.2 造林时间

2014年年底至2015年3月中旬进行造林,宜早不宜迟,一般在苗木新芽萌动前造林。

4.3 混交方式

主要树种与次要树种之间采取行间混交方式,株行距为5.0 m×2.5 m,形成上层树种为榉树、下层树种为红枫与鸡爪槭的复层模式[2]。

4.4 栽植

栽植时先放样确定栽植点,再挖栽植穴,穴的大小根据移植苗的土球大小而定,一般为40 cm×50 cm×60 cm,以保证苗木放入后根系充分舒展,并分层踏实,培成馒头形。

5 造林后的管理

5.1 中耕除草

增加除草次数,促进苗木更好地生长。一般每年中耕除草4次,5—6月中耕除草2次,8—9月中耕除草2次。

5.2 施肥

每年结合松土除草施肥4次,3—5月施复合肥2次,10月施复合肥1次,每次施肥量为300 kg/hm2,10月中下旬施烘干鸡粪农家肥1次,施肥量为5 550 kg/hm2。施肥采取环施的方式,即在苗木四周挖环施沟,肥料施进后用土填埋。

5.3 修剪

根据苗木培育目标进行修剪。主要树种苗木根据树种特性,利用修侧枝、除萌条、抹除萌芽、竹棍三角绑缚支撑、定干等技术对苗木进行培育,一般控制在1.7~2.3 m之间开丫发枝,培养蓬形,形成精品苗木;次要树种需进行修剪培育成球状,红枫、鸡爪槭均要控制陡长枝的生长[3],根据市场需求修剪成形。目前该基地苗木生长状况良好,根据样圆调查苗木生长情况与价值(表2)。

5.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尺蠖、叶螟、毒蛾、袋蛾、金龟子、木虱、红蜘蛛等。应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逐渐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力,降低发病率[4]。5.7%甲维盐—一炮火—欣至诚是一种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能起到触杀、胃毒、熏蒸、内吸、诱杀、渗透等作用,用其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抑制害虫运动神经传递,达到防治目的。

6 结语

基地苗木一般在栽植后4~5年即可选择性采挖。以密度750株/hm2计算,根据目前的苗木市场行情,苗木价值在22.5万~30.0万元/hm2之间,这说明基地苗木在发挥生态效能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能。

7 参考文献

[1] 郁世军,张颖,李英,等.榉树苗木的修剪整形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13,40(5):40-41.

[2] 周桂菊.榉树造林技术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79.

[3] 茹雷鸣,张燕雯,姜卫兵.榉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7(6):50-52.

[4] 付玉嫔,杨卫,祁荣频,等.榉树容器苗壮苗培育技术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2):31-35.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代杉木采伐迹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不同基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