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黄海明 刘晶磊
摘要 在2016年进行了海岛罗汉松种子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泥炭∶珍珠岩=3∶1的基质进行海岛罗汉松种子育苗,效果较好,冷水浸泡24 h,效果最佳,处理最简单快速,繁育效果较好,较其他处理出芽更整齐、出芽率更高。
关键词 海岛罗汉松;种子;繁殖;出苗率
中图分类号 S79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174-01
海岛罗汉松是罗汉松(Podocarpus costalis Presl)在广东、海南一带的地方变种,其优势在于其母树长期在海边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盐碱性,叶片颜色会产生一定的变异,常见的主要有红色、粉色、黄色,变异幅度在10%~30%之间。因此,可以在直播出苗的小苗中进行优选[1],寻找目标单株,进行大量繁殖。掌握种子繁殖技术是进行选优的前提和保证。但现阶段由于种子来源有限,罗汉松质量参差不齐,无性繁殖技术尚不稳定成熟,制约了种苗产业化与造林规模化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在近年对海岛罗汉松种子繁育技术进行了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种子主要来自于福建省泉州市,采种时间为2016年6月。经测定,种子千粒重为477 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浙江省舟山市曙光农场育苗地内进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试验因素A为不同基质配比,设5个水平,即泥炭∶蛭石=3∶1、泥炭∶珍珠岩=3∶1、泥炭∶珍珠岩∶蛭石=2∶1∶1、草炭∶沙=1∶1、沙,分别编号1、2、3、4、5;试验因素B为不同种子处理方法,设3个水平,即无处理、冷水浸泡12 h、冷水浸泡24 h,每个处理播50粒。将种子播于直径30 cm、装有不同种类基质的塑料容器内[2-3],然后放入塑料大棚内保温保湿,待穴盘容器中种子发芽后,芽高达到5~6 cm时,即可带土移植。设3次重复,共45个处理。2016年7月播种,2016年12月分别统计出芽率[4]。
2 结果与分析
植物从播种至幼苗形态建成是植物生活史的起点,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健壮、均一幼苗形成的因素[1-2]。如表1、2所示,浸种与否对出种率影响极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子无浸泡处理出芽率较冷水浸泡24 h处理低18.1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比用冷水浸泡12 h处理低8.2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海岛罗汉松属于随采随播类型,而且由于种皮无外包蜡质,采后水分损失严重,种子浸泡处理可以极好地补充水分,为完成萌发打下物质基础。种子浸泡处理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较大,也比较符合种子浸泡处理的类似文獻报道[3]。
通过数据对比和方差分析可以发现,泥炭∶珍珠岩=3∶1配比的基质效果相对较好,种子出苗率较沙处理高10.08%。效果依次是泥炭∶珍珠岩=3∶1>泥炭岩∶珍珠岩∶蛭石=2∶1∶1>泥炭∶蛭石=3∶1>草炭∶沙=1∶1>沙,不同基质播种效果差异比较明显。究其原因有2点,一是泥炭∶珍珠岩=3∶1的基质养分含量和土壤孔隙度较合适;二是沙保水性尚可,养分供给却不足,从土壤孔隙度来看沙在多次浇灌后较其他基质可能产生板结,从而影响出芽率。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用冷水浸泡24 h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种子出苗率较用冷水浸泡12 h处理高9.9%,较无处理高18.12%,用泥炭∶珍珠岩=3∶1配比的基质效果相对较好,种子出苗率较沙高10.08%。因此,选用冷水浸泡24 h再播种于泥炭∶珍珠岩=3∶1配比的基质中,效果比较明显,出苗率较对照高22%,操作较简单,适宜作为海岛罗汉松播种繁殖方法,可进行生产应用。
在海岛罗汉松的播种繁殖试验中,使用不同基质对罗汉松进行播种繁殖时,种子处理方式对出苗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其种皮无外包蜡质,因而使用冷水浸泡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比较大。目前,罗汉松大都采用大田栽培连片式管理,管理粗放,不利于苗木质量的提高。后期可以考虑开展穴盘育苗栽培[5-7],待出芽后再进行分苗、分级移栽,操作效果较好,节省时间,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更便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岛罗汉松耐盐性筛选,获得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单株。在进行多次选择后获得抗逆性较佳的品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8-9],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宋松泉,程红焱,姜孝成.种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郑光华.种子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钱春荣,王俊河,冯延江,等.不同浸种时间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183-185.
[4] 陈文莉,周彰仁.罗汉松扦插育苗技术试验[J].现代园艺,2017(23):13.
[5] 侯风华,侯春华,侯湘华,等.罗汉松秋季育苗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40-42.
[6] 田汉.罗汉松育苗[J].湖南林业,2007(5):23.
[7] 蓝颖.浅谈罗汉松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7,34(6):92.
[8] 陈发瑞.大理罗汉松无性快繁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3(1):34-36.
[9] 韦泳丽. 罗汉松遗传多样性及其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