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郑勇 倪金龙
摘要 徐麦35是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2015年通过审定,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多抗的品种特性。本文从品种、气候、肥料施用、栽培条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徐麦35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对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探索,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徐麦35;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065-02
徐麦35是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以新麦P3119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滨海县地处淮河入海口,属淮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徐麦35。
1 特征特性
徐麦35属半冬性多粒型中晚熟品种,较对照品种淮麦20晚熟1~2 d。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宽大。分蘖性较强、越冬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性一般。长相清秀,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落黄晚,后期叶片功能期长,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半硬质—硬质。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232.4 d,较对照晚0.7 d。株高80.5 cm,有效穗数622.5万穗/hm2,每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2.0 g。
2 产量表现
2016年滨海县引进示范,2017年夏收表现突出,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0 752 kg/hm2,刷新了滨海县小麦高产记录。2017年组织高产创建,2018年春季小麦生长过程中遇到4月初倒春寒、4月下旬至5月中旬低温寡照、小麦赤霉病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仍表现突出。2018年6月16日县农委组织专家组,在滨淮镇合新村组织高产攻关示范田现场实产验收0.53 hm2,经过收割机进田收割、地磅过称,测量水分、去除杂质,计算产量等过程,最后测出产量为8 865 kg/hm2,取得滨海县2018年小麦高产记录。
3 配套栽培技术探索
3.1 不同播期与播量徐麦35的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徐麦35在滨海县不同茬口高产栽培途径,早茬播期在10月15—25日,越冬前叶龄达4.8~6.3叶,单株分蘖平均2.5~3.8个,播量宜在127.5~157.5 kg/hm2之间,充分发挥分蘖成穗作用,产量基本稳定在8 500 kg/hm2水平。在10月底播种田块,越冬前叶龄达到4.3叶,单株分蘖数平均1.2个,有一定营养基础,返青期达到群体高峰期,虽播种量差异较大,但成穗率有一定自我调节空间。稻后麦播种期推迟到11月8—30日,越冬前叶龄达到1.5~2.8叶,基本见不到分蘖。随着播种期推迟,在播种量225.0 kg/hm2的基础上,每推迟1 d,播种量增加7.5 kg/hm2,以促使群体由分蘖成穗为主逐渐转化为以主茎成穗为主,产量基本稳定8 000 kg/hm2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徐麦35在滨海县10月20日前播种量超过225 kg/hm2,导致基本苗过高,到返青拔节期群体过大,成熟时穗数为660万穗/hm2,且基部节间过长,抽穗后基本倒伏,导致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低、品质差。10月底播种,播种量超过250 kg/hm2,基本苗偏高田块,仍存在倒伏的风险。徐麦35在滨海县11月15日后播种,随着气温下降,出苗率逐步下降。播种量在225 kg/hm2以下,基本苗在500万株/hm2以下,成熟时穗数在500万穗/hm2以下,导致穗数不足、产量过低。
从表3、4可以看出,徐麦35在滨海县不同播期与不同播量栽培模式下,虽播期、播量进行调整,但到越冬期12月20日考察群体,10月20日前播种的群体约900万个/hm2;11月8日后播种的,到12月20日叶龄在1.5~2.8叶之间,没有分蘖,仍为基本苗数。不同播期与不同播量群体达到高峰期的时间不同,3月10—26日达到群体高峰期,群体达到高峰期要控制在1 500万个/hm2以内,成熟时成穗数为600万~645万穗/hm2,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0~42 g,产量稳定在8 500 kg/hm2水平。
3.2 高产栽培适宜播种期与播种量的确定
根据2016—2017年组织不同播种期、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滨海县徐麦35最宜播种期在10月18—22日,机条播最宜播种量为135.0 kg/hm2 [1]。
3.3 高产栽培肥料施用运筹技术
高产攻关田肥料施用运筹,基肥施45%复合肥(15-15-15)450 kg/hm2+尿素150 kg/hm2。10月22日前播种的田块,在3.5叶(11月10日)追施苗肥尿素150 kg/hm2,返青期7叶1心(2月20日前后)追施尿素75 kg/hm2,拔节期8.8叶、叶龄余数3.2叶(3月15日)及时追施40%复合肥(25-7-8)187.5 kg/hm2,在叶龄余数0.8叶(4月8日)追施粒肥尿素75 kg/hm2。11月5—30日播种田块冬前不再追肥,返青期(2月20日前后)补施尿素75 kg/hm2,重施拔节孕穗肥,追施40%復合肥(25-7-8)300 kg/hm2,看苗施肥[2]。
3.4 配套综合管理技术
3.4.1 包衣技术应用。播种前种子药剂包衣的目的是防治小麦种传病害及苗期侵染病害。小麦根腐病、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颖枯病、纹枯病等病害都是种传病害及苗期侵染病害,通过小麦包衣能够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包衣方法:选用17%甲·多福种衣剂按药剂∶种子=1∶50的比例拌种。剂量准确、种子着药均匀一致,腹沟必须粘上药。触摸不掉药粉,播种时核对包装标注[3]。
3.4.2 返青拔节期调控技术应用。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最快期,这个时期小麦的群体数量以及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是决定后期是否倒伏的最重要2个因素。因此,这个时期是小麦防倒伏高产攻关田确保小麦高产、稳定、优质的一项重要技术。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可减产10%~30%。倒伏表现在后期,问题潜伏在前期,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在合理播种的前提下,返青期化控是一项重要的调控措施。在看苗、看天的基础上,结合春季化除、加入30~40 mg/kg烯效唑溶液750 g/hm2,可提高小麦基部节间强度、缩短长度、调控旺长,起到防止倒伏的作用[4]。
3.4.3 抽穗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抽穗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期,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期、白粉病与纹枯病等病虫害发展期,徐麦35具有抗病性,对这3种病害抗病效果较好。但也要结合抽穗时的天气情况,做好赤霉病的防控,确保攻关田病害损失率降到最低。一般在扬花5%时选用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50 g/hm2+粒得(腐殖酸)150 g/hm2兑水450 kg/hm2预防1次。如果抽穗扬花期降雨日达3 d以上或最低湿度在60%达4 d以上,间隔5~7 d再防1次[5]。
3.4.4 坚持收获标准。高标准把好收获质量关,确保丰产丰收。徐麦35穗粒数较高,千粒重稳定。适时收获是提高粒重、增加产量的重要环节。75%麦粒腹沟变黄、胚乳变硬呈蜡质状时,千粒重最高、品质最好,应及时收获[6]。
4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66-67.
[2] 杨峰,孙玉,鲁晋秀,等.黑小麦研究现状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1):109-112.
[3] 李洪梅,白洪立,孟淑华,等.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3):99-102.
[4] 赵广才.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2):44-48.
[5] 苏建权.苏中沿海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3):24.
[6] 高德春,徐龙.沿江洲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