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智
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这一命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制约形成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却让民营企业对于进入航空产业望而却步。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空基地”),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我国唯一一个以航空制造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中国航空城良好的航空产业环境,西安航空基地全力构建“多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五大公共平台,以“创新+资本”的联动模式,加快构建资源共享利益传导机制,着力突破“三重门”现象,努力开拓航空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约束加大、环境负荷加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参与航空军民融合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军民融合领域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行业门槛高、准入机制硬,让许多企业家产生了“看得见光明,但又无法向前迈进一步”的判断。如何打破“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行业壁垒,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航空科技大厦
航空基地培训维修企业—金宇
势加动力
四方超轻材料
半年前,西安靖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带着创业企业“成长的烦恼”,来到了西安航空基地寻求解决方案。作为一家此前从事航空地面设备、模拟器制造的企业,靖轩航空已成功交付C919、波音777、空客320等多个型号的民用飞行模拟器、维修模拟器;而在面对军工领域的市场时,公司负责人却感到一筹莫展:有先进技术,如何打开军品市场?有总装产品,是不是有下游企业可以良好配套?有技术研发需求,模拟器专业人才哪里找?想扩大生产,成本太高怎么办?
在靖轩航空来到西安航空基地后,基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走进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听了企业的困惑,基地深入调研、多次沟通,迅速为靖轩航空量身定制了“五个一”工作方案:享受一套创业创新优惠政策,提供一处低成本创业空间,建立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找到一群模拟器制造配套伙伴,争取一批军工产品合作订单。
既然承诺了企业,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在国家航空企业孵化器入区企业满载的情况下,基地统筹协调,为靖轩航空腾出了2500平米生产厂房,并协助开展厂房规划装修,让企业第一时间能够投入生产;一事一议,为靖轩航空提供了生产场地补贴,并为企业用电需求配备了专用配电设备;牵线搭桥,促成靖轩航空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在航空军民模拟器研发、设计及维修等领域定制人才、共研技术、合作项目;举办模拟器产业链构建合作交流活动,为靖轩航空找到了生产配套伙伴富沃德光电有限公司……
近期,靖轩航空的新厂房已经装修完毕,正式落户西安航空基地投入生产。为了让企业争取到军品订单,基地与靖轩航空共同逐个拜访周边国有航空企业院所,了解军品生产需求。在拜访中了解到,某新型型号飞机正需要模拟器技术的支持,靖轩航空凭借出色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能力,一举拿下了这一订单。2017年11月28日,在靖轩航空入驻新厂房一周后,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收到了一封感谢信,里面写道:“在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顺利承接3000多万模拟器合同,感谢你们的真情帮助……”
靖轩航空的故事,是西安航空基地发挥产业优势与自身特色,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西安航空基地以政策突破为引领、以贴心服务为手段,针对打开军民融合入口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政策上保障融合推进。构建了“三年行动方案—制度政策支撑—产业政策配套”的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军民融合三年行动方案》《加快人才发展暂行办法》《加快航空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扶持企业上市办法》等一揽子政策,为军民融合提供政策保障。机制上加快融合落地。设立军民融合专门机构,强力推进军民融合政策全面施行。全力推进军工生产资质联合审查和集中办理工作,加大培训指导,方便企业取得相应资质,尽快参与军品生产。建立军民融合专家智库,聘请行业领军人才为军民融合出谋划策。服务上优化融合环境。定期与国有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信息的沟通对接,共同研究融合路径方法,畅通融合渠道。为入区企业开展上门精准服务,以问题为导向,量身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将服务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推广,形成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一对一”特色模式。
通过政策全面实施和精心细致的服务,军民融合领域的创业人才、优秀项目、大中小企业纷纷落地,一批民参军重点企业与国有军工企事业单位对接合作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在西安航空基地,一个环境优渥、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协作共赢的航空军民融合新生态,正在逐步成型。
与刚入军民融合领域“眼见光明进不来”的企业相比,一些已经进入行业却缺乏经验的军民融合企业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兜兜转转找不到门路,提高了成本,错失了市场,浪费了机遇。西安航空基地围绕企业所需,通过加快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信息交流、技术转移、产业协作五大公共平台,全力打造军民协同创新、需求良好对接、资源共享共赢的良性格局。
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在西安航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们把车间厂房当做“第二课堂”,甚至理论课程也根据企业建议进行了“定制”,更加切合实际生产操作;而作为校企实习基地之一的西安势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对师生也是格外欢迎——一方面学生的提前入岗可以为公司选拔培养技术苗子,另一方面也能借助学校的科研能力加速工艺研发和流程再造。
航空专业人才的双向培育、委托培育、量身培育,在西安航空基地屡见不鲜。基地紧扣区域产业特点,鼓励校企频繁联动,鼓励联合实习教学、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创新,为航空企业实际需求为牵引,大力培养行业亟需的“靠谱熟手”。另外,基地依托航空大讲堂,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邀请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完善军民融合人才政策,加强行业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形成了“科研+管理+实操”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基地已为区内企业输出各类航空人才超过3万人,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人才、产业发展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从一名航空模型爱好者到航空创客,西安富沃德光电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忠英对基地颇具感情。企业创建初期,基地为富沃德提供了100万元创业种子资金,在上级扶持资金申报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经营、法律、行政、金融等方面,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五年时间,无人机、激光器、排爆机器人、昼夜透窗侦查仪……在基地支持下,杨忠英带领团队不断在“硬科技”领域探索,让富沃德慢慢成长为航空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的明星企业。2017年12月初,在基地的联系帮助下,富沃德自研无人机飞上了戈壁滩,以出色性能在玉门油田巡线工作中大显身手,又拿下一笔大订单。
近些年,西安航空基地以国家航空企业孵化器为核心,“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成型,毕业超过60家航空企业。引进军品认证、投资机构、成果转化等30余家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在孵的200余家企业提供各类保姆式服务。国家级创客空间、创业实验室、创客俱乐部、创业咖啡里,定期开展培训、交流、路演等系列活动,双创氛围愈加浓厚。基地还新建了航空科技创新创业园、军民融合科技园,园区一期创业空间还未投入运营,已被多家航空中小企业预订一空。
建设信息共享交流平台。2017年10月,作为基地邀请的企业管理导师,原西飞公司总经理蒋建军连日来奔走于康铖机械、必盛激光、浩元航空等多家入区企业。深谙航空行业的他,让企业家们感到惊喜:不仅仅在管理经验方面免费传经送宝、指点迷津,还手把手指导了十余家企业取得军工生产资质的方法途径,甚至为瑞森新材料公司现场拉来了军用飞机模具生产的订单……这是今年以来,西安航空基地为帮助航空军民融合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融合共推、发展共促,所量身打造的创新举措之一。
基地设立了军民融合咨询服务办公室,常态性组织召开军民融合企业交流座谈会,举办航空高科技创新论坛,搭建多层次沟通桥梁。完善扩建军民融合成果展厅,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集中展示企业、产品和技术,促进需求方、供应方、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交流。邀请航空专家、央企领导,上门走访服务企业,在政策体系、设备能力、生产管理、市场趋势、风险研究等方面互通有无。与行业管理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共同举办专业培训,为近百家企业提供军品取证咨询认证服务。建立专项资金申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研发项目管理能力。
搭建技术高效转移平台。岁末年终,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依然忙的热火朝天。这家公司成功生产出世界上最轻金属材料“镁锂合金”,很难想象在几年之前,这项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航空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推介会上,基地为四方公司与材料专家柴东朗教授牵线搭桥,为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双方在西安航空基地建设了四方新材料园,成功将镁锂合金实现了产业化。如今,该材料已经大量应用在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上,成为了军民领域的“香饽饽”。
构建技术高效转移平台,实现“产学研用”的高度结合,已经成为基地军民融合的常态化趋势。基地与西安各航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定期举办推介会,促进市场、资本、项目交流对接,推进知识产权联合转化。通过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多种模式,以“技术攻关+工程化中心+企业生产”的路子,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目前,区内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4%,创新成果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使装备研制生产基础能力大大增强。
构筑产业协作配套平台。西安航空基地瞄准航空央企由于体制机制决定和战略取向选择而“不愿做、不能做、做不完”的产业领域,以股份改造、联合分包、技术转化等方式,加快构建本地供应商体系,进一步提升军工产品的社会化配套率。基地启动编制《航空基地军民融合企业配套能力及产品手册》,定期更新并对外发布,让更多的军工单位、潜在用户、行业主管部门等了解企业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能力。通过对接会、产业联盟、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鼓励区内企业建立不同领域的产业联盟,整合集群内中小民营企业力量,由联盟进行信誉担保,整体承接生产任务后进行二次分包。在基地的支持下,西安兴航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作为“西安航空制造联盟”的“盟主”,正在与西飞、沈飞、成飞等主机厂持续对接航空零部件加工订单。
航空基地政务服务中心
航空基地国家级航空科技企业孵化器
不仅仅是产业分工体系建设,在产业配套体系共建、共用、共享方面,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了航空复合材料检测、航空模拟仿真等公共技术中心,协调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专用仪器设备等向园区企业开放,支持三角防务建设航空部件理化检测中心等切实举措,弥补了单个企业研发生产能力不足的短板,让区域军民融合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团作战”,为中小民营企业争取了更多生存空间,形成了和谐互生的航空产业分工配套“微循环”生态。
通过五大公共平台的构建,系统提升了西安航空基地的产业承载能力,有力统筹了区域军民融合资源,建立了各方共赢、良性互动的创新服务模式。截止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取得军工资质、从事军民融合产业的航空相关企业超过60家,其中,30余家企业成为航空工业系统供应商。这些企业以“自主研发、配套生产、转包合作”三种方式涉足航空产业,成为航空军民融合的生力军。
相对于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公司决策机制更加灵活,市场直觉更加敏感,商业合作更加活跃,却缺乏资金,而军工企业有着技术优势,却由于计划体制带来了封闭垄断的发展定式,军民长期呈现“二元分割结构”。西安航空基地通过金融体系构建,以股权多元化重塑军民融合生态,助力民营企业融资,推进军工企业改革,破解军民产业“互相分割融不进”的难题。
西安航空基地确立了政府牵头、市场运作、聚焦特色、多元共建的以“3+N”航空产业军民融合金融体系,目前发起运营的航空产业母基金共3支,分别为陕西省航空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渭北航空产业投资基金、陕西航空产业资产基金,总规模超过12亿元。3支母基金定向投入航空产业,通过股权、债券投入不同方式进行扶持。
在此基础上,基地还根据不同产业领域特点,积极推进军民融合、航空新材料、通航产业等若干专项子基金设立,同时配套政信增业务、上市挂牌鼓励、供应链金融等相应金融政策,做到对企业成长周期的各个环节全方位金融覆盖。目前,已间接拉动社会资本超过20亿元,主要投向高端装备制造、重大基础设施及工业技改等领域的企业、项目,其中投资航空产业的资金比例已超过70%。
以入区企业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往关系国家重大装备制造项目,一般都是国有独资,三角防务却是特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设立初期,虽有清华大学和航空工业集团的先进技术,但捉襟见肘的项目启动资金,却让企业发展困扰不已。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基地以基金形式先期投入6000万元,通过灵活市场机制和创新资本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向该项目聚集。通过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撬动了民间资本超过8亿元,有力支撑了企业发展壮大。
如今,三角防务已经成功建设起世界上最大的单缸模锻液压机,技术水平、控制水平、精度水平均位于全球第一梯队,可满足在研、在役飞机及航空发动机95%以上产品的研制生产,为中国国产飞机打造了“铮铮铁骨”。几年之间,三角防务已挂牌新三板,成长为民营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的佼佼者。
这是西安航空基地以资本和创新联姻,通过基金杠杆撬动股权多元化,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典型范例。无独有偶,以股权多元化使航空军工企业加快剥离重组进入民机领域,基地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在西安航空基地推动下,以我国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项目为核心,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了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西飞民机),以此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航空基地维修企业—恒锵
靖轩航空飞机模拟器
势加动力
三角防务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
西飞民机的成立,将我国民机产业由纯军工背景,转变为由央企、地方、社会资本共同参股的多元化架构,有机结合了军工技术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股份制公司的灵活优势彰显,“集成供应商+合作伙伴”并行开发、联合研制得以实现。而西飞民机从剥离重组的产业板块中深度挖掘的制造技术、人才资源能够移植到民机研发进程中,将融合红利转化为市场优势,使新舟700项目研制快速步入正轨;军用飞机的研制生产能力也在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体系中得以储备,军机产品动员生产能力同时得到了提升。目前,新舟700飞机详细设计阶段工作即将结束,试制工作也将全面开工。按照研制计划,新舟700飞机预计将于2019年底实现首飞,2021年取得型号合格证投入民航市场。
在军民融合深度融合的路子上,西安航空基地依然在不断前行、持续探索。“要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全力建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航空新城。”西安航空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涌说,西安航空基地将以军民融合为引领,紧抓宝贵历史机遇,构建特色创新驱动体系,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我国航空产业腾飞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