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因缘旧
——记表演艺术家李文启的书法艺术

2018-12-20 08:28:20/唐
艺术品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书画展合影书法家

文 /唐 昆

编者按:对于李文启这个名字,读者熟悉的往往是李老师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身份,其实在李老师的人生经历中,书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身份。与李老师的接触是“先品其字,后识其人”,李老师对书法的那种敬仰和敬畏也正是我们现如今所缺失的。本期专访表演艺术家李文启先生,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李老师作为书法家的另一面人生。

李文启

1944年3月生于北京通州,汉族。1967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1970年身入军旅直至退休,其间1984—1987年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退休前系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戏剧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年来,其书法作品曾入选“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展”,2017、2018年度两届“全国百名影视名人书画展”,2018年作品被美国中美友好协会收藏,参加“中国文联电视艺术家书画展”,神玉艺术馆拍卖会及各地笔会等。

唐昆(以下简称“唐”):李老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先和我们讲讲您学习书法的历程和师承吗?

李文启(以下简称“李”):真正的对汉字感兴趣,觉得有一种美,是从高中开始。1960年我进入北京通州的潞河中学学习,这是一所很有名的学校,建校已经150年了,是美国当时一个教会学校。当时学校里有几个老师板书特别漂亮,语文老师讲毛主席《沁园春·雪》,首先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像一幅书法一样,化学老师的板书像弘一法师的风格,极其整齐,还有物理老师等。我感觉他们的板书特别漂亮,就模仿他们。老师感觉我的字不错就让我帮忙刻钢板、印试卷、抄写教材外的资料。再后来就帮邻居们写对联、“文革”写大字报。

陈毅诗 136cm×68cm 2018年

与电影艺术家于洋合影

与电影艺术家田华合影

与电影艺术家牛犇合影

与唐国强合影

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解放军农场接受工农兵教育,参加劳动。在那个时候,我在储藏室的一个炮弹箱上面点着油灯临摹一本隶书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一张一张,最后装订成册,还在封面上画上梅花并题字,这算是打下了一点隶书的基础。即便是喜欢书法但还是因为经常演出而中断了学习。退休后,在总政的老干部学院学习书法,每周半天。授课的老师楷、隶、行、草、篆五体皆熟,是一位很好的书法教育家,使我受益匪浅。

我在学习中,生性懒惰,读帖要多于临帖。但看到好的作品能观摩半天,手画心记,这也相当于读帖,读别人好的方面。除此之外,还得益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秘藏拓本碑帖》一书,这是我经常模仿的范本。现在退休了,除了去外地讲课、当评委外,在家就写写、练练,特别是这两年参加各种笔会也多了一些。

唐:在古代品评书法大家的时候,往往把人品、学养、技法作为标准,您是如何看待这三个方面的?

李:俗话说“文如其人”,实际上也是“字如其人”。我觉得虽然从事的是不同艺术,方法有所不一,但是原理是共通的。比如国画中的留白就是“含蓄”,就像侯宝林先生讲的:“宁可不足,不要过火。”其实讲的也是“含蓄”。我认为首先是要做人,只有真诚、踏下心来才能写出好字。现在之所以都在批判“丑书”,就是做学问不踏实的体现。书法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没有中断过,书法的传承可谓功不可没。从秦代李斯一直传承到现代,民国之前都是用毛笔写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了钢笔、自来水笔等改变了书写的工具,但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传承下来了。现在书法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中小学,这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不仅是书法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做人首先要真诚,要踏实、认真。写不好是水平问题,但是态度一定要好,要有一种敬畏之感。即便最后没有成为书法家,但是你陶冶了情操。就如希腊悲剧就是一种净化,是思想情感的宣泄、精神的升华。写字要有敬畏之心,要达到思想净化、精神升华。

真正学书法的人不会变坏,这是有道理的。书法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如果是在社会上低素质的活着,就会觉得与自己的身份不符,这样也不会往邪路上去走。

竹影清风 68cm×68cm 2018年

海纳百川 68cm×68cm 2018年

王之涣诗 136cm×68cm 2018年

晴耕雨读 34cm×68cm 2018年

唐:书法的临摹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代的书法家王铎更是“一日临帖,一日应索书”,您每天写字的时间有多少呢?

李:我没有每天写字,有点空闲就写两张。我更多的是看帖,临也会临一些,比如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书法家必走的道路。在历代的许多大书法家中并没有看出多少《兰亭序》的影子,但这是学习书法的蓝本,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书法的学习。正如我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学到的就是一个标准,知道世界上有莎士比亚、莫里哀这些高山的存在,正因为知道他们的存在才不会跌入低谷。在我的小品作品中,我注重人物塑造而不是靠形式的原则就是来源于此。

唐:在您的眼中,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素呢?

李:首先要看起来舒服,艺术就是美的体现,不美就不是艺术。其次,细看每个字的结字,每一笔的变化,章法中透出“章气”。凡是艺术,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像体育竞技,差0.01秒就是亚军。有的人喜欢庄重,有的人喜欢飘逸,有的喜欢浓墨枯笔,等等。我首先看作品是否舒服还有章法的排列、用笔的变化等。

唐:对于当今“丑书”的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这是一种书法的表演,太功利,并没有把书法当做艺术、当做学问、当做学术来对待,而是哗众取宠的一种表演。其实最可悲的应当是在旁边欣赏、鼓掌的那些人,这是一种社会浮躁的体现。

猜你喜欢
书画展合影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火花(2022年2期)2022-03-17 11:06:02
书法家·谢 锐
《与顾明远并坐合影》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8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谢和平书画展
合影无痕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
晁一民书画展
参花(上)(2014年8期)2014-02-24 0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