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环环
1
早上在微信群里,看到两个美国妈妈在给孩子约Playdate。Playdate即“儿童的玩耍约会”,家长约一个时间在家里让孩子们一起玩。这两个孩子,一个1岁,一个才10个月,妈妈就开始操心孩子交朋友的事,我不由感叹,美国妈妈也不容易啊。
想想我们在国内,小孩子找玩伴压根不是问题,大人们根本无需额外花心思。那时候,对孩子交友最大的威胁是搬家,一旦搬家,玩熟的小伙伴想再见面就不容易了。
我们搬进北京的新房后,同一栋楼里就有好几个跟女儿畅畅差不多大的孩子。有时候叫畅畅回家吃饭,她却已经在别人家吃上了;有小朋友在我家玩,赶上我们吃饭,我也会留饭;晚上想下楼玩,临出门的时候敲一敲门,就一起下楼了;有时候则在窗户里往下看一眼,呀,谁在楼下玩呢,咱也赶紧下去吧……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容易玩到一起。
2
来美国的第一年,常常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一起玩。那时候畅畅还不会说英语,常常看着那些孩子,却加入不进去。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有Playdate一说。
我们真正有Playdate的意识,是在美国买房以后。我们住进了独栋住房,不再是之前的公寓。虽说空间大了,但对孩子找玩伴来说,却不如住公寓方便。
美国人很友善,见面热情打招呼,但过起日子来,都是一进门就关车库门,自己过自己的。刚搬进来的时候适逢夏天,我还常常开着车库门透气,后来看到新闻,有人尾随进车库发生了枪击案。加上在附近看到过丛林狼、蛇等小动物,开着车库门确实不安全。至于有人按门铃,朋友给我的提醒是,没有预约的门铃,要么是推销的,要么是形迹可疑之人,最好别开门,一旦发生意外,你呼救邻居都听不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要一起玩,再像住公寓时那样去敲门,就不是很合适了。美国家长习惯于提前几天约好,什么时间把孩子送到,什么时间接走,都说得清清楚楚。如果不预约就突然打扰,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约别人家的孩子到自己家玩,不仅要提前约,而且大人也很看重这事。邀请的家庭有时会准备一顿饭,如果不在饭点,则会准备一些零食水果;而被邀请的孩子,也会带点小零食或者小礼物,就像去别人家做客一样。很显然,这与以前畅畅跟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大不相同,少了些随意,多了些郑重。
以前我基本不买薯片、果汁、冰淇淋之类的零食,自从畅畅跟小朋友约过Playdate之后,我也时常在家里备一点。
3
有时候很怀念在北京的时候,畅畅跟小伙伴相处,自然而然就玩在一起了。虽说大人们也能聊聊天,可是你想想,是带着礼物在别人家做客一样地喝茶聊天自在,还是在小区凉亭里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地侃自在呢?
以前总是觉得,独栋房子住得舒适,也不像住公寓左邻右舍会相互影响。真住到独栋房子以后,才发现个人空间是有了,但很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对擅长交际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自然是如鱼得水,可以很容易过滤掉不想交往的人;但对不擅长交际的人来说,就会落入绝对的孤单。所以在美国,不止孩子之间要约Playdate,大人之间也要办派对,或者约饭局,以此打开、维系人际关系。我常常觉得,在美国,离群索居是比在中国更危险的事情,美国社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比中国要高得多。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美国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
我慢慢发现,约Playdate也有好处。住公寓,我们无法掌控遇到什么样的小伙伴;但是想跟什么样的孩子和家庭交往是可以选择的。此外,在约Playdate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比自发找玩伴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规矩”一些。设想一下,如果孩子从小就按照做客的标准被父母要求,他在言行上是不是会更规矩、更有礼貌一些?
当我们讨论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别时,千万不要忘记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文化背景,其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找玩伴交朋友的方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