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瑾萱
我的妈妈是一名英语老师,但是,我觉得她当一名数學老师似乎更适合。你听听她的“馒头论”就知道为什么了。
前几天,电动车没电了,妈妈下了命令,步行回家。啊,天这么热,下午刚上完体育课,我揉着又酸又疼的小腿,想着漫长的回家路——四个路口、六个红灯,好几千米呢。“妈妈,咱们打车回家吧,这么远,累死宝宝了。”我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请求着。可妈妈却不由分说拽起我的手,走出了校门:“打车到家得五块钱,五块钱能买一大袋馒头呢。”
最近好多同学都在玩乐高,我的心也痒痒了,放学路上,我忍不住提出了要求:“妈妈,拼装玩具能开发智力,好多同学都在玩,能给我买个乐高轮船吗?”“要多少钱啊?”“50多块吧,便宜一点儿的30多块。”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啊,这么贵啊,还原魔方也能开发智力,能省几十块钱,够买一个月的馒头了。”
爸爸的刮胡刀用了好几年,充电器似乎出了问题,经常闹“罢工”。“老婆大人,我的刮胡刀必须得换了,你在网上看看,帮我买个新的。”过了两天,妈妈把一个崭新的充电器放到爸爸的面前:“剃须刀好好的,换个充电器就行了,何必花那冤枉钱?我看了,一个新的品牌剃须刀,好贵的,有那钱——”“能买半年的馒头了。”我和爸爸没等妈妈说完就接过了话茬儿。
妈妈的“馒头论”同样也适用于她自己。我们一家三口出去散步,路过一家服装店时老妈看中了一条裙子,爸爸也觉得款式和颜色都挺好的,让她买下来。妈妈拿过标价牌看了一眼,吐了吐舌头,然后放回了原处。走出店门,我问妈妈为什么不买,爸爸没说话,瞪了妈妈一眼:“那还用问吗,这条裙子的钱能买两年的馒头了。”
“少吃一包碎碎冰能买四个馒头,随手关水、关灯能买……”这就是妈妈的“馒头论”,你看她更适合去教数学吧。话说回来,有了妈妈的“馒头论”,我们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去年还搬进了新房子。我要为妈妈的“馒头论”点个大大的赞。
(指导老师:尤 勇)
妈妈用馒头来等价衡量一切,跟便宜的馒头相比,一切支出在妈妈眼里都显得“昂贵”。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累积下来,在小作者心中,妈妈“抠门”的形象算是牢固树立了。可是呢,就因为妈妈会“精打细算”,小作者一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去年还搬进了新房子。读到最后一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小作者通篇看似是在“批判”妈妈,实则是欲扬先抑,要给妈妈点个大大的赞呀!亲爱的小星星,这种波澜起伏、对比鲜明的情节安排,你学会了吗?(小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