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蕾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的“学霸”或许在上幼儿园时就能背诵了。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重阳节。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逐渐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就想找个理由吃好吃的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由此可见,“重阳”的说法最早也许能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呢。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这个好日子,还不是指节日哦。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写过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故以享宴高会。”你看,人们总为吃上好吃的找各种理由,连帝王都不例外。而在敦煌壁画中,我们更是找到了古人以各种吃喝方式欢度重阳节的场景。
你帽子里有我塞的小纸条
东晋永和年间,有一年重阳,征西大将军桓(huán)温请客,来了很多宾客,其中也包括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宴席中,一阵大风把孟嘉的官帽吹落,而孟嘉却没有察觉——糟糕,在中國古代,官帽落地可不是小事儿。
趁孟嘉起身去方便时,机智的桓温大将军让人把帽子捡起来,命人写了一张小纸条塞进去,打趣孟嘉落帽却不自知。孟嘉回来后,看到了小纸条。他不动声色地戴好帽子,然后奋笔疾书,写了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后人便以“孟嘉落帽”来形容文人不拘(jū)小节,潇洒不羁(jī)。
大兄弟,你来得正好
有一年重阳佳节,陶渊明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篱笆旁,因家中没有酒而惆(chóu)怅(chàng)。突然,他抬头一看,发现一个身穿白衣的人竟然带了酒来慰(wèi)问他。一问之下才知道,来人是江州刺史派来的送酒使者。陶渊明见酒大喜,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
我佩茱萸美美的,你戴菊花萌萌的
古人认为,茱萸能祛(qù)除污秽(huì),所以,会在重阳节这天,把装有茱萸的香包佩戴在身上,或是把茱萸的果实插在头上,并且,称重阳节为“茱萸节”。茱萸的品种很多,由于气候不同、产地不同,古代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会分别佩戴山茱萸和吴茱萸。茱萸的果实红艳艳的,十分漂亮哦。
除了佩戴茱萸,古人还会在头上、身上佩戴五颜六色的菊花来庆祝重阳节。由于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九日,“九九”与“菊酒”谐(xié)音,所以,这天也是喝菊花酒的好日子。
怎能没有重阳糕
因“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重阳节吃糕能“步步登高”。到了明朝,大人会在重阳节的清晨,把重阳糕切成薄片后放在小孩的额头上,并祝福道 :“愿儿百事俱高。”重阳糕有好几种做法,有的中间会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有的分为两层、三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苹果脯(fǔ)、桃脯、杏脯;还有的个头迷你,适合一口吞,被称作“金钱糕”。在本期,“红红”特别准备了重阳糕的做法,期待你大显身手。
每一天都会爱你们
由于“九”和“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含意,重阳节又增添了“敬老”、祝福每一位老人健康长寿的意义。今年的重阳节是阳历10月17日,你会用什么方式来为家里的长辈送上祝福呢? “红红”希望,节日之外,你每一天都能关爱家中的长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