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艺玲
【摘要】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对提升我国软实力和实现伟大中国梦有重要作用,文章重点探析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以及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彰显部分,文化自信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一环。十九大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从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新的立场、文化自信的途径、文化繁荣的意义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力度,把文化自信提升一个崭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突出展示社会风貌和民族风气的风向牌,因此要加大力度引导民众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高度关注文化层面的持续性、开拓性、建设性,多方面开展文化创建途径,把文化自信作为一个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创造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逐渐融入并且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内容。
坚持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强国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撑,但是文化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才形成今天丰富灿烂繁荣的中华文明,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形成文化强国的前提,是中国人在心理上形成文化自信的内在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种精神的基因是中国精神面貌象征的构成成分,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发展壮大的“营养剂”,表明了执政党领导对中华文化之价值所在的肯定,对尊重中华民族文化的性质有独特的见解。在当代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文化体系时刻面临着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冲刷和多方面的“文化危机”,只有坚持站稳中华民族的立场,通过铭记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开辟美好未来,才能更好持续进行继承和创新。我们培养文化自信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实践进行取舍,对历史留下的优秀文化能经世致用。例如八项规定是对“勤俭节约”优良美德的传承;当今热门话题小康社会,正是从古代《诗经》等古代典籍中提到的“小康”与“大同”而延伸出来的词汇;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汲取的是“天人合一”“休养生息”的儒家道家思想;为官与民众的密切关系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辩证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蕴含着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等。这些热点词汇就是从古代文化中吸收其优秀的内涵延伸所形成的新观点新方法,让当今文化有据可循,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发扬光大。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需要更多挖掘这些优秀的文化更深一步延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加以创新发扬,让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文化自信的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的物质文明在历史中相互推动前进,释放出文化自信的魅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实践,用辩证法科学对待中外古今文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因此一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科学对世界的优秀文化和中华文化进行吸收,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利用,让中华文化基因与现代文化相适应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形态。对待中外文化要坚持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既要向内看又要向外看,同時还要向前看又不忘历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其次坚持实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引进来战略。今天国家重新开拓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文化输出和输入路径,中国要抓住这个国际机遇,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再次融为一体,在宽度上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范围。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性正是遵循马克思实事求是,顺应文化客观发展规律的逻辑,如此才能在世界中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借鉴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更为反映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基本要求,它显示了中国文化发展历史轨迹,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保障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制度。政府应充分发挥执政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群众智慧成果转化成为特色的时代文化。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形成现代化文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提供强大动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文化市场机制管理,文化市场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能快速带动文化产业朝商业化多种形式扩展。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兼顾发展,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层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保障改善广大人们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积极完成,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意愿。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加大文化管理体制、当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文化立法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管理,为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利用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延伸,它涉及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方面,代表了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传递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的作用,它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规律,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肯定,是对中华文明延续性和文化自信具体实践行动的表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文化认同的方式之一,它对文化有聚合功能的作用,当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内化于心,在实际行动中外化于行的时候,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得以形成,是人们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最直接表达。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当今各个国家对文化软实力发展更为重视,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和阐发,抽取中华民族文化最优秀与当代先进文化相适应相协调,与当代价值文化精神相结合,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文化自信意识形态体系。当国际和中国面临重大问题时,能够提供中国立场、智慧,以及具有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以及方案,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地位,扩大话语权范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才具独特文化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绽放个人魅力,唯有保持这种独特趋势才能让文化自信有基础的支撑。反过来文化自信的提高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国际高层次的地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和指明了文化先进性的前进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实践,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文化理论成果,也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代涉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江泽民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党在不同时期创新文化形式,提升人民文化精神层面,增强了文化自信底蕴,推动文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些文化成果发展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部分。因此文化自信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理论,为群众文艺进一步提供指引方向以及科学方法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文化基础。“四个自信”之间是科学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道路自信是表征,理论自信是灵魂,制度自信是根本。在历史过程中党和人民找到合适中国的道路、理清发展的方向和发挥优越性的制度,是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表现。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本,文化自信优势是民族自信的源泉,体现了党、国家、民族的自信,它不仅渗透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中,更存在于一切社会活动中。西方学者认为“文化是制度之母”,指出文化对政治制度的重要作用,道路、制度、理论可以由上层掌握,但是文化自信只能是广大群众所控制,更需要群众基础力量支撑。它的形成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形成,因此也具有更深厚而长远的影响力,这种影响至今就是对人们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社会信念等产生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到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出今天的道路、理论、制度是从历史文化中选择出来的,过去的历史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西方的理论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根本无法拯救中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符合中国实际。这样背景下形成的三个自信追本溯源都根植于中华源源不断的文化,新时代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强调出文化自信的影响力更深更远,构成新时代民族精神品格力量和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它为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提供精神引领、文化滋养,是其他三个自信的群众基础和先决条件。
三、结语
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每个中国人的该有的情怀和责任。文化自信是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与物质文明相辅助的发展轨迹,在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中要拓宽途径增强文化自信,它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国梦、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个人精神修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央視网,2014-10-13.
[2]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