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庆新
【关键词】新型国际关系 贸易自由化 “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20.005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周期性回暖态势,但是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全球共同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显著存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愈演愈烈,直接冲击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在如此背景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显得愈加重要。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发展的内涵。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今天,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共享共建为原则全方位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应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中国主张,有助于维护贸易自由化的秩序,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从而为解决国际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型国际关系是对新中国传统外交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新一代领导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一,新型国际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联系观与矛盾观在国际发展中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与多样性构成了合作的基础,各国基于联系产生合作,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决定了合作方式的多种多样。依据唯物辩证法,各国在合作的同时,必须兼顾自身与他国的利益,实现共赢。单方面受益造成矛盾的片面性,不构成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在国际合作中,如果一国只顾自身利益,谋一己之私,采取以邻为壑的手段,势必对他国造成影響;而其他国家如果长久不能从合作中获益,必然产生消极的态度,甚至触发抵触的情绪,可能选择自我放逐或者谋求建立新的秩序格局,由此将给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第二,互相尊重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相互尊重,不仅包括国与国外交关系上的相互尊重,以及对各方主体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的相互尊重,更包括对各方主体在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上的理解和尊重,对各方主体所拥有的发展诉求乃至共享全球化成果权利的理解和尊重,而无论国家大小、强弱和贫富。当前世界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在旧的国际关系体系下,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他国主权、发展理念、发展道路不尊重的结果。只有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前提下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减少或避免全球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任何不尊重他国发展权利的利己措施和行动,都将一方面破坏他国利益和国际应有的良好秩序,另一方面影响到自身的长期发展利益。
第三,公平正义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障。在全球发展中,应当坚持各方主体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在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上实现公平正义。只有实现了公平正义,用高尚、负责任的思维和伦理,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各国的权利,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在旧的国际关系下,世界各国在共享全球化成果方面的公平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政治军事强权主义,通过其控制的国际治理结构转嫁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危机和矛盾,从而导致全球发展失衡、治理困境、贫富分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高收入与中低收入国家之间的两极化加深。根据世界银行按PPP统计的人均GDP数据,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从1990年到2014年增长了26780国际元,低收入国家相应的增长仅有896国际元。199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是低收入国家的24.5倍,到201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7.4倍。全球范围内两个层面的收入两级分化,导致全球发展的不稳定。因此,必须在国际关系中树立和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摒弃各种歧视和不公,每个国家尤其大国,应树立全球发展的情怀并通过负责任义务的履行,塑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带动全球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中国倡导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公平发展”的全球治理观,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1],通过一系列举措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全球化成果,提高不发达国家的发展能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第四,合作共赢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与基础。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意味着更为广阔、多样、包容的朋友圈,要以合作带动共同发展。对比而言,旧的国际关系是一种竞争主导下的合作关系,是对已有全球财富的分割和重组,势必使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占有财富分割的优势。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并不是否定竞争,而是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摒弃零和竞争。竞争的目的不是角逐谁胜谁负、谁强谁弱,而应是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共赢。竞争中的摩擦分歧,应遵守公平正义的裁决程序,而不是采取单边的报复甚至暴力措施。在旧的国际关系下,大国对政治经济利益进行调配,自己赚取绝大部分利益,小国只能作为大国的附庸,被动地接受利益分配,国际利益分配普遍存在着不公正与不平等。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差别可能仍然存在,每个国家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推动全球化、实现自由公平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倡导双赢、多赢的新思维,彻底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单边主义旧思维,在合作竞争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均沾,才能更好地协调各种关系,维护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共同进步。
当前,世界发展中的“逆全球化”倒退势头愈演愈烈,尤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在贸易、投资、能源、就业政策等方面进行所谓的“全球化轨道”纠偏,以“美国优先”推动全球利益再分配,近来又不断掀起对中国、土耳其、俄罗斯等诸多国家的贸易摩擦。美国过去一直是全球化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已经并仍在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理应成为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维护者,但是现在美国却不断推翻自己曾经确定的规则,实施严重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本土主义、实用主义甚至冒险主义行动,以所谓的“公平贸易”来行“对己公平、损人利己”的不公平之实,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随意改变全球发展规则,而全然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全球发展的利益,使维护全球化发展的自身责任成了一种交易,从而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和全球发展不稳定性的根源。从这一点来讲,当前美国搅动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就是旧国际关系思维的延续和行为的延伸。因此,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首先,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形成维护贸易自由化的坚实基础。当前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是旧有国际关系中经济霸凌主义的延伸,更多地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际和发展诉求的不尊重,将自身经济利益凌驾在发展中国家利益之上、凌驾于全球发展利益之上,为了自身利益而丝毫不顾及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亟需复苏的紧迫性,使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强。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旧有国际关系的惯性影响下,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经济霸权、贸易霸凌、危机转嫁来保护自身利益,置维护贸易自由化、全球共同发展的责任于不顾,造成当前的“逆全球化”的动荡局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建立起一种维护全球化、自由化的公平新秩序,让每个国家都能享受到全球化发展的红利,通过合作共赢,国家间经济交往排除零和博弈的弊端,形成经济学中帕累托改善的状态,从而维护各国的经贸发展利益,这势必将获得世界广大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的拥护和支持,结成更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利己主义,推动公平正义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建立,夯实维护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其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形成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能力。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需要有抓手、有发展合作的平台,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能力。目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平台和抓手,“一带一路”倡议从“五通”入手,在资金、技术、标准和人才等方面,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务实有效的多边合作,通过产能国际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发展成果共享等系列举措,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财富积累能力和国际发展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与全球化趋势对接,更好地开展自由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型,形成自身工业化发展的动能。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为包容性发展的平台,广泛吸引一切愿意参与其中的国家主体,使更多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愈加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其中扮演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不仅在实践中尊重广大国家的主权以及其选择的发展道路,而且成为建设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在中国的责任担当下,相关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更多的国家(尤其不发达国家)通过设施联通融入全球化的产业转移和经济交流,从而提高了推动贸易自由化、抵制旧国际关系、建立公平正义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能力。这是国际关系和世界贸易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将使全球化得以捍卫,变得公平且更富有共享性。
再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形成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行动自觉。新型国际关系包涵着包容开放、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进程,是推动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动向的重要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拥有公平正义发展的权利,需要有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直接影响其发展,使之面临着动荡不确定的外部环境,造成内部发展的损失。令人更不能接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某些发达国家动辄以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作为制裁手段,或是干预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或是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发展,或是对不符合自身意图发展的国家进行报复,从而有违新型国际关系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滑坡、政治动荡或社会混乱,也影响到全球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共赢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身发展和全球发展的协调,将成为广大国家的共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型国际关系中不断受益、不断进步,势必形成维护贸易自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體自觉。
最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形成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巨大动能。推动贸易自由化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占广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使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国家回归到有益于全球进步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主张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南南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增多,依存度空前加深,比如金砖合作与上合组织的建立;发展中国家的一致性、整体性逐渐超过了差异性,形成了巨大的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治理结构的动能。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合作共赢原则指导下的经贸交往中得到实惠,更加愿意通过多边合作,减少或消除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实现贸易便利化、畅通化、自由化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内在动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过程中,中国表现了一种担当,时刻践行着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理念。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就明确表示要大力捍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呼吁世界各国要合力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背离已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几十年的经济趋势,中国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它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中国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适应了全球发展的迫切需求,也紧紧抓住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对国际经贸合作的迫切需求,因此中国也必将通过开展有效的南南合作,公平合理地开展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南北合作,形成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能。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由于旧有国际关系的强大惯性,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只要我们在开展国际合作过程中不断倡导和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困扰全球贸易自由化、阻碍全球化进程的各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就将越来越没有国际发展空间。
第一,积极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良好大国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与发达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这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为我国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对美关系。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國,当今世界存在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主要是由美国发起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贸易自由化不可避免地要建立新型中美关系。今年以来,美国不断发起对华经贸冲突。对美国态度的反复无常,中国一直秉承着友好协商解决经贸问题的原则,同时也不放弃有理有力斗争。应当认识到,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经常性冲突不可避免,但由于中国40年的开放发展,中美经贸也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态势。合则两利,斗则双输,中美贸易战不仅影响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了两国跨国公司的利益和两国经济发展的利益。我们应当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原则,面向未来,构建新型中美关系。目前导致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挑战、中美经贸冲突的主要责任方是美国,主动权也在美国,但是我国也不应放弃构建新型中美大国关系的努力,互惠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要与美国建立积极的大国协调机制,推动中美之间现存的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多管道对话沟通机制逐渐提升和强化为大国协调机制,增添双方共同合作利益,有效管控分歧。同时加强与美国民众的沟通,宣示中美贸易顺差的实质是产业国际转移导致的贸易顺差转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全球发展战略的结果,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只有相互伤害;积极拓展对美合作空间,中国对美国在金融、会计、教育、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有着巨大的经济需求,中美在服务贸易、技术、产业领域中有很多的合作空间,中美可以从这些领域寻找合作共赢的交叉点。此外,中国要积极发展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关系,扩大与其利益的交汇点,维护贸易自由化发展,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通过多双边合作机制形成共赢基础。
第二,促进新型南南合作。新型南南合作主要体现在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升级经贸领域合作、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能力建设、加强价值理念交流互鉴、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等方面。在新型南南关系构建中,要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分享各自成功或失败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让各国在实际发展中少走弯路;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为抓手,发挥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机构作用,如扩大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合作,做成一批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示范效应的标志性项目,提升南南合作的吸引力,用经济纽带把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一起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成果;推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沟通体系的建立,协调各国宏观政策,促进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提高发展中国家国际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在维护贸易自由化等全球事务和议题中发出共同声音,巩固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多元伙伴关系,打造各方利益共同体,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贸易自由化原则。
第三,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平台,是对新型国际关系内涵的伟大实践。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加快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落实,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区域互惠共赢。在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应当避免走历史上发达国家“掠夺式”开发、牺牲生态与环境的老路,建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坚持可持续开发与合作的新模式;增强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区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通过资本、技术、管理、产能合作,提升“一带一路”相关国的发展能力。应当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开发、相互尊重的原则,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借助外交优势开展资源、经贸等各领域合作,并通过合作进一步巩固良好的外交关系优势;通过各种层次、形式多样的经济与政治外交活动,与相关发展中国家签署自贸区协定和投资协定,推动建设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推动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以实际行动与合作收益提升广大沿线国家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意识和动力。
第四,体现中国的国际担当与责任。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的主张和倡导,需要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体现出大国责任和担当。通过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输出中国发展经验,为处在国际产业链条底端、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空间。例如,中国建设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推出普惠政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及加大对相关国家软硬件设施互联互通的投入、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发展援助,都将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经济全球化的空间,给全球进步带来新的经济增量,完善全球资源的利用和配置,从而也更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中国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更具说服力,带动更多的国家去维护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的发展进步。
第五,加大国际宣传力度。除了在我国国际交往中践行新型国际关系原则外,还应当多渠道、全方位地在国际上宣传新型国际关系思想与理念,让更多的国家、企业和民众了解和接受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形成一种反对旧有不合理国际关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心理自觉。利用国际组织平台、国家外交平台、媒体宣传平台、智库交往平台、企业合作平台,全方位传播中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并对中国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方面和维护贸易自由化以及全球化发展方面的负责任做法进行宣传推广,使更多的国际主体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国际发展思路,并自觉地与中国携手,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全球化,维护贸易自由化原则,共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型关系体系。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课题“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研究:理论、评价和战略”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VDL010)
注释
[1]《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11月2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
参考文献
[1]张薇薇,2018,《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宜打造“小国朋友圈”》,《半月谈》,第10期。
[2]张贵洪,2018,《联合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1期。
[3]苏浩,2017,《走向“新大陆时代”——新型国际关系建构的地缘基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12月下。
[4]门洪华,2016,《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第3期。
[5]沈丁立,2015,《中国能将新型大国关系推广为新型国际关系吗》,《东方早报》,9月24日。
[6]阮宗泽,2015,《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超越历史 赢得未来》,《国际问题研究》,第2期。
责 编/刁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