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欠家庭,本领恐慌……
一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党委书记最大的责任。越是有责任感的一把手,心里承受的压力越大,越需要有一颗“大心脏”。身心疲惫、焦虑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健忘,成为这个群体的常见症状,这是心理压力水平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表现。
作为聚光灯下的基层领导,“一把手”是基层干部中的“关键少数”。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关注点大多集中于基层一把手的权力与责任,而他们作为普通人所肩负的特殊压力以及身心健康问题,更加需要关心与辅助。
在访谈中,一位直辖市乡镇书记讲到,自己特别怕听一个词——“属地”,“一听到这个词,内心就百感交集,有时甚至想掉眼泪”。这个词就像一个魔咒,紧张、焦虑、沉重有时还有委屈,“属地”就像一个筐,满溢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责任与期望,可它终究不是百宝箱。
面对有限的人力与无限的任务,有限的权力与无限的责任,有限的发展水平与无限的美好期望,以县乡书记为代表的基层一把手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疲惫、焦虑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健忘,成为这个群体的常见症状,这是心理压力水平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表现。
中部某县县委书记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央是时针,省里是分针,县里是秒针;时针转一格,秒针要转3600格。过去,秒针经常“抢跑”;现在中央校了准星,但一些新政策来得急,缺少缓冲期,秒针又跟不上拍了。
新华社瞭望智库研究员同多位县委书记坦诚交谈,察觉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劲风之下,一些县委书记内心不安,感觉自己像被挂在塔尖上的风铃,风动而心动。
基层“一把手”心理压力超负荷的现象背后,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岗位特点。增强抗压能力,需要从个人和组织两个角度、多个方面共同着手。个人需调整自己的心态,组织也应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干实事的干部鼓劲,为肯担当的干部担当
“县委书记不好干。”一位县委书记迷茫的眼神散发出无奈。在加大反腐力度的新时期,由于触动了一些利益群体或满足不了一些人的无理要求,县委书记成为网络舆论和现实举报的“围攻”对象。
北方一位县委书记前几天接到一封信,写信人提出了一些不合理要求,并要挟说,我现在很困难,但我在岗位上接触过很多事情,不帮我,就把事捅上去。来信中还附了一封贱卖国有资产的举报信,抬头写的是中纪委和中组部。这位县委书记说,此人反映的供热公司改制问题,效果好账目清,经得住查,但这种事太多,一年总要摊上几起。
西北一位县委书记说,一天中午他接了一个电话,有群众反映因为排水不畅,家里的祖坟被淹了。“上访人来见我时,带着针孔摄像机、录音笔,当时我只要说一句错话,就会被网络‘围攻’。”
根据调查与研究结果,基层一把手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其一,“一把手”的使命与责任。
一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党委书记最大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讲,越是有责任感的一把手,心里承受的压力越大,越需要有一颗“大心脏”。
其二,干部的本领恐慌。
作为一个地区党委政府的主官,一把手在党性修养、个人素养和执政能力方面,都需要不断地锤炼与提升。因本领恐慌而引起的焦虑感,可以转化为领导干部不断进步的动力,但如果转化不好,也会成为部分领导干部难以承受的压力。
其三,问责风险与追责压力。
一方面,基层政府直接面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各种社会矛盾,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在短期内触发,基层干部面临着较大压力,特别是安监、城管、环保、信访等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基层政府现有的人员素质和配置,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资源整合与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是基层一把手经常面临的两大难题。
其四,对家庭的亏欠与负疚。
地区一把手的使命和职责,以及基层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避免地进入“5+2”、“白加黑”、手机24小时待命的工作模式。以北京为例,调查发现95%的乡镇书记平均每周至少加班一天,92%的乡镇书记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感觉到欠缺和对家人愧疚。
在访谈中,中部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谈到“一把手更需要心理医生”,除了抗压力、解难题之外,还要处理很多情绪问题。比如,上一刻生气发怒,下一刻可能就要笑脸相迎;上班压力大,下班又不能把负面情绪带给家人;还要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些对一把手来说都非常重要,它们都是情商的体现。
“情商高”被认为是基层一把手的特点之一。基层一把手不仅是党委班子带头人,也是整个政府机关、甚至整个地区的带头人。作为一把手,无论遇到怎样的压力和挑战,工作时间里都必须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仅如此,很多一把手还是业余的“心理辅导师”,下属有负面情绪、负面认知反映到书记面前,书记就要做好下属的思想工作、安抚好下属的情绪。所以,一把手所做的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心的工作,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
一把手的岗位特点决定了个人的心态和工作作风,这对整个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所谓“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其根本和源头都在党委班子。
因此,有必要在包括一把手在内的基层干部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基本的心理疾病和心理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