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 Yin Shuangxi
1庞茂琨欢颜No.2布面油画150cm×180cm2015
川上同行:四川美院八人展
2018年9月18日—10月5日
策展人:殷双喜
参展艺术家:庞茂琨、张杰、冯斌、翁凯旋、
罗发辉、刘宇、杨述、张林
策展助理:李芳
主办:关山月美术馆
展览地点:关山月美术馆
2张杰间布面油画200cm×480cm2018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40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辽阔的田野上开满希望之花,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并且使世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改革开放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美术,带来了艺术的全面繁荣。40年来不仅成长起一大批优秀的画家,也产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绘画艺术的风格语言越来越多样,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回望历史有多种方式,既可以宏观俯瞰,也可以近距离微观。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8位艺术家,以他们的青春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开放之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行,将个人的生活与共和国的历史连结为命运共同体,他们的艺术之路,从微观层面呈现了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40年巨变。
1977年,“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出现了重要的变化,从持续的政治运动转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寻求新的中国发展之路。首先是反思“文革”,推动思想解放。1978年发生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推动了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突破了许多禁区,通过全国范围的平反和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1977年下半年,中国恢复了大学考试招生,结束了十年教育的瘫痪状态。这一年有一大批艺术学子前来报考四川美术学院,他们和其他大学的考生一样,在工厂、农村、群艺馆等基层苦苦求索,作为基层美术宣传和创作的骨干,已经是积压了十年的人才。1978年初,四川美院又恢复了附中的招生。一批更年轻的没有去过农村的学生,直接从初中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他们在附中学习了三年,而后又在大学学习四年。他们从绘画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习,随着时代的开放和信息的涌入,既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又了解了世界美术和新的艺术思潮。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创作,虽然他们不像那些积压了十年社会经验的美术青年对时代有着深入的认识。他们最初的绘画创作没有“伤痕艺术”、“批判现实主义”和“乡土绘画”的主题,这些绘画主题在当时的中国美术领域中起了主导作用。在美术界,对于“文革”美术违背历史的虚假和对领袖的偶像化歌颂,促使艺术家痛定思痛,回到历史的真实,寻找普通人的形象。自罗中立和陈丹青之后,中国油画界出现了一种“生活流”的绘画潮流,这种绘画以人道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农民的生活,表现乡野质朴、粗犷的原始之美和人情的温柔、人性的尊严,使艺术回归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而“文革”后进入附中的这一代青年学生的兴趣,已经从美术的社会宣传转向了对绘画语言本体的研究。他们的身上,有着青春期的躁动和压抑,也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他们在对西方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的审美方式上得到释放,在形体、构成和色彩的研究中得到自由,形成了他们这一批同学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庞茂琨、张杰、冯斌、翁凯旋、罗发辉、刘宇、杨述、张林这8位画家都是1978年进入四川美院附中的学生,大多数出生于1962年前后。首先,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深受四川美术的地域影响,四川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版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作为西南艺术的中心,四川美院的教学与创作影响并决定了西南艺术的发展。四川美术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四川美院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性。以1984年的四川美术学院进京展为代表,四川的“乡土写实绘画”,敢于正视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对“文革”期间虚假的浪漫主义文艺创作模式是一个勇敢的批判与反拨。其次,改革开放后,四川美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术宽容和鼓励创作,多年以来,川美形成了以创作促教学的教学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自己办展览,以作品表现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前代画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崇高象征已成为远去的歌声,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对当下生活的品味,将理想化为平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们从附中起就在一起学习,毕业后大部分人又在川美工作,但是他们的艺术风格自成面貌,与法国印象派不同,他们不属于一个风格相近的画派。但是他们与印象派画家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对艺术语言十分关注,每个人都极尽可能,在自己的艺术方向上深入探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四川美院的王毅与杨述就曾经对抽象材料与表现主义色彩有过积极的尝试,虽然这一风格在四川美院并不流行,但杨述在后来还是坚持了抽象表现的艺术方向。而一向对古典油画和印象主义注重研究的庞茂琨、张杰等,反而在20世纪90年代淡化了技术性追求,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剖析。
3冯斌2018- 23丙烯、亚麻布136cm×100cm2018
在四川美院的画家群体中,庞茂琨是对西方古典油画研究最多、着力最深但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位。他早期有关彝族生活的系列作品,如《苹果熟了》《永恒的乐章》等,描绘阳光下彝族女性的凝视与沉思,因其精湛的古典油画技巧而得到油画界的好评。但是,庞茂琨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选取古代神话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形象,而是在深切了解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寻求自己需要的独特思想、技法、趣味,并成功地融合在自我对艺术的悟性之中。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总是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被他赋予了一种迥异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在近十年来发展出一种以写实语言为基础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现代绘画,而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与完整,更能衍生出油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2010年以来,庞茂琨先后在上海、成都、广州、北京、台北、武汉等城市举办了重要的个展,如“今日之神话”“手绘的意志”“不动声色的凝视”“浮世·游观”“迷宫”“手绘之谜”等,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界自觉进行当代转型的代表性画家。
张杰是这一美术群体的中坚力量,他虽然长期担任四川美院油画系和院级领导,但从未放弃油画创作,多次参加国家级的重要油画展览。他的油画艺术从写实出发,转向表现性的风格,并且近年来还进行了抽象性的绘画探索,入选了国家级的抽象绘画展。但是他持续关注的,仍然是作为历史记忆和文化表征的风景,以及他所生活的山城重庆和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他的作品中,山非山,城非城,山即是城,城亦是山。作品以山城重庆为切入点,表现的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整体环境生态的关注,从中也涉及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张杰对油画色彩与色层肌理做过深入研究,以一系列密集形象构成的城市风景表达他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他以鲜明的笔触、自由的线条表现艺术家对城市变迁的感怀,通过精致的构成与强烈的色彩,将历史与现实等融入日常生活的平静的表达之中。
画家冯斌在这一群体中独具特色,他不仅是一位活跃的美术馆长和策展人,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家。他的创作立足于中国水墨画,但又将油画的色彩与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创作。近期冯斌的作品多是描绘裸体的舞者,在虚空中相拥,或在暗夜中移动着铿锵有力的舞步,在将明未明之际,风掠过舞者的指尖。这是画家的想象,表现了现代人对爱与理解的渴望。力与美、静与动、虚与实,这些中国画的审美趣味在冯斌的画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传统中国画中线条的速度在这里转化为运动中的形象的痕迹与平面化的模糊影像。冯斌放弃已经定型的传统水墨,为表达独特的个人感受而寻找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近年来,他在亚麻布和绵绸等全新复合材料上的绘画语言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笔触的重叠晕染,色彩的润泽渗化以及对光影结构的暗示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说,冯斌的笔墨趣味已经充分地当代化了,通过影像化的表达方式进入城市的内部风景,结构性的色彩、线条甚至留白都被恰如其分地融入画面的空间和光影之中。
翁凯旋是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市油画学会会长、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重庆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他的油画创作具有优雅的品格和清秀的风韵,探索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审美精神的沟通与融合,拓展了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的表现力。他的作品《江南春雪系列》,大部分创作于2017年,以黑白灰的高雅色调表现了江南的冬景,这在既往的中国油画中,是不多见的表现形式。因为江南多雨而少雪,画家将雪景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拱桥等融为一体,更突出江南的静寂与清秀。观其作品,如同船行河上,感到一种淡定从容的风度,如行云流水,传达了画家心中对自然的诗与思,以及作品在不经意之间所传达的悠远意境。
罗发辉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与前述画家一样,他先后毕业于川美附中和川美油画系,始终以油画为创作媒介。他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乃至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印尼等国举办过重要的个人画展,得到业界的肯定评价。他的作品远离歌颂型的宏观叙事,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他所创作的“玫瑰”系列,描绘了灰白、臃肿而又丰腴的花朵,以红色的糜烂体现出伤害的感觉。无论是人物还是花卉,都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感。作品的题目似乎是指向仙境,但却强烈地表达了生命的日常感受,可以视为一种浮世物语。他的大型个展的主题,着力于探索欲望的深度和人性的复杂,过滤掉日常生活的艳丽表象。罗发辉发现了中国人的内心化的文化经验,并以平静冷漠的形象和类型化的复制方式,为当下社会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阅读方式。
刘宇的创作具有抽象表现的风格,他的“电音风景”“八千里路云和月”系列,采用丙烯和水彩,如同波洛克的滴洒绘画,具有强烈的行动感。滴洒在画面的色彩,自由而狂放地交织成色彩的网络,充满电子音乐的节奏感与色彩的对比,其跳跃的笔触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刘宇在法国多年,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抽象艺术有广泛的了解,同时他的抽象艺术也具有法国艺术的浪漫与热情。刘宇的绘画可以称之为色彩流与信息流,在他的画面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连续性的贯穿画面的色彩曲线,如同人的心电图,穿行于混乱缤纷的色彩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世界幻化成为不同层次的色彩之流。这种由直线与曲线、规整与不规则线条组成的色彩之网,交织成具有无机体的物理性景观与有机体的生命图景,具有十分鲜明的“碎片化”的趋势。刘宇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色彩方面,具有多层次叠压的拼组特征,这种不同的色彩碎片构成,暗示出现代生活的瞬间性与无序性。碎片化使我们的生活变成了“流动的”“偶然的”和“随意的”,它造就了现代人的多重身份和不断变换的生活角色,这种无序中的有序,也体现了艺术家试图以一种新的价值观重组生活意义的努力。
杨述在这一画家群体中是最年轻的,但又是最具有国际视野的画家,他虽然毕业于四川美院,但与同时代的大多数画家不同,很早就进入到抽象艺术的创作中,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特立独行。此后,他到国外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广泛地接触了西方当代艺术,但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将现代艺术的表现性与中国特殊的文化语境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艺术。从他后来在重庆创办与主持非营利艺术空间,助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来看,杨述是一位胸怀开阔、志向高远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充满了自由的独立意志和对现实的反思精神,以强有力的色彩笔触和尖锐的文字结合,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理性。杨述认为:“我的作品是粗鲁的不是细腻的,是批判的而非歌颂的,因为在我眼中,世道是如此荒唐,然而人们却心安理得、沉浸其中,这令人费解。我觉得他们需要被刺激:他们需要被唤醒!”
与庞茂琨的古典写实主义油画有所不同,张林早期以连环画和水粉作品为人所知。1985年他创作的连环画《乌鸦》《窗》等作品,不同于那一时期比较多的以线条和素描为主的形式,而是将写实性的人物与色彩结合起来,积极探讨多样化的构图形式,与何多苓的连环画一样,具有一种诗意的抒情。1988年,张林定居深圳,从事广告设计与影视制作,曾先后工作于深圳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21世纪以来,张林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写实性的油画肖像,在这些肖像画作品中,他将视野专注于普通的底层人,力图在简洁的构图和平实的人物造型中发现当代的精神面貌,例如他所描绘的《艺术家王川》,就是一位毕业于四川美院的著名当代艺术家,曾长期在深圳生活和创作,不管生命中遭遇到多少困难,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的达观,在艺术的世界里乐而不返。
2017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 共展出1978—2017年间四川美院200多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展览分为时代强音、现实关切、意象生成、传统再造、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和历史回望8个学术板块,生动地反映了四川美院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优异成就,而本次展览的8位艺术家大多数参加了这一展览,他们的作品也生动地呈现了上述学术主题,体现了一种多元化的艺术格调。
2500多年前,孔子与其弟子周游列国,在艰难困苦的旅途中他询问弟子们的人生理想,弟子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大意是说他的理想是在暮春时节,换上春服,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沐浴后,在求雨的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踏歌而归。孔子感慨万分,非常赞同曾子的理想。今天,这种“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少年壮志已不多见,但青春年华的峥嵘往事早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川美附中这群少年心中。虽然他们已经鬓生白发,不再年轻,虽然他们已经成为知名画家,事业有成,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充满着对自然的好奇,对生命的热爱。感谢祖国,感谢改革开放,使他们在40年后再次相聚,回望走过的艺术之路,重温青春的记忆,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