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信息化被作为“四梁八柱”中的一个支撑;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信息化要起到引领作用;新时期,党中央提出打造信息化发展的引擎。面对变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潮流?
当前,信息化正在改变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医院自身发展很难对标国际,更无法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信息化方面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从规划、标准、服务管理办法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二是推进互联互通,破除信息孤岛,同时推动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技术通过区域平台实现共享,并且明确提出,医院内部,特别是二级医院一定要按照时间节点进行信息联通;三是立足便民惠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的一系列的意见措施明确了信息化服务的具体路径,可以说既是发展意见,也是惠民意见。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一体”就是全民健康信息化,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为信息化赋能真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这意味着不仅医院可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同时符合政策条件的第三方互联网企业也可以依托实体医院开展服务,这条规定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清晰的风向标。可以说,文件有3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从虚拟化到实体化,最大的突破就是在观念上突破禁锢,鼓励解放思想,从实践中探寻答案;第二是碎片化到一体化,突破线上空间,朝着同一方向努力;第三是这份文件的一个特殊亮点,即突破医疗,真正实现部门协同,医改联动。
《意见》在推进中,目标是发展,核心是赋能,根本是惠民,关键在落实。对于医院来说,信息化服务到底朝哪个方向走?做什么?文件对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务标准进行了量化和细化,针对10项服务制定了30条标准,30条措施都是来源于实践。文件印发以后,已经有26个省出台了意见,其中很多省份不但出台了落实意见,更多是针对本省的实际结合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出台了更加细化的便民惠民措施。
国家层面针对信息化政策频出,暖风劲吹,医疗行业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面临一个难得的机遇,新兴技术和医疗行业的深度结合已从概念走向实践,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