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娜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表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分析了奥运会面临的风险和所要承保的险种,提出了奥运保险业的四个发展理念和六个相关发展对策。
關键词 体育 保险 前景 对策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法规也不健全,境内保险公司为数不多,竞争也不激烈,虽然我国具有广大保险市场,但是保险的密度和深度都不高,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所有保险公司的年保费总额还不抵国外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年保费额,可见,我国的保险市场急待开拓与挖掘。 谈到我国的体育保险,更是国内保险的一大空白。我国体育保险研究时间短,水平较低,缺乏从事体育保险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并且,中国体育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小,保障程度低,体育保障的配套法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更为重要的是,缺乏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体育保险险种。
2奥运会带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1机遇
金融保险业作为与奥运经济关联度较大的行业,奥运经济效应明显。奥运效应将促进北京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保险需求:
(1)旅游保险更加活跃。奥运效应将举办城市的旅游价值大大提升。
(2)体育保险方兴未艾。近年来,体育保险逐渐升温,保险公司争相承保各类大型体育活动。
(3)人们的保险意识得到提高。奥运经济带来的保险业发展机遇不仅体现在奥运本身和相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上,而且由于公众保险消费能力和保险意识的提高,传统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需求也会相应提高,市场的繁荣必将带来北京保险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2挑战
奥运保险在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的同时,又对北京保险业甚至中国保险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1)缺乏经验。年轻的中国保险业没有奥运会的承保经验,不熟悉奥运保险的运作程序和国际惯例,对奥运会各个环节的相关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难以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和保费定价。
(2)承保能力有限。目前中国所有保险公司的资产实力之和也比不上一家国际大型保险公司,2002年全国保险费收入只有2309亿元,面对3000多亿元的巨额保险标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敢独自承保。另外,按国际惯例,奥运保险的计划和具体操作必须由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代理,但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中国保险经纪公司也还不具有如此实力。
3我国奥运保险的发展理念
目前,国内外保险公司都已经看到了北京奥运的巨大商机,正在加紧策划,准备参与北京奥运淘金潮。奥运将成为中国保险业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需要国内保险业详加规划。
3.1研究奥运经济和奥运保险必须具有前瞻性
伴随着奥运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内各项制度的改革,一些限制商业保险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北京市保险业的增长速度,加快了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步伐,缩小了同国内保险发达地区在保费规模上的差距。根据这一发展情况和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及奥运经济的新概念,我们必须按照全球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要求,重新审视今后5年北京保险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发展理念,同时,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创新等诸多深层次上同国际保险惯例接轨。
3.2开展奥运保险应关注拓展体育保险
体育产业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商机,而我国保险业对此保险的开发则显得相当落后。奥运保险可涵盖的领域众多,但最直接的应是体育本身,因此,填补体育保险这一空白,使保险业融入体育产业的发展,无疑对于保险业和体育业发展都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4我国奥运保险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未来5年,奥运经济效应将带动北京保险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就要求保险业界的所有相关机构和人员——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公司、中介公司、媒体公众等同心协力,借奥运之势,促使我国保险业走上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1)扩大保险市场开放,促进保险业竞争和合作。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未来3-5年中国保险市场将全面开放,一些等待了很长时间的外资保险公司将纷纷进入北京市场。在争夺奥运保险商机的过程中,中资保险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到2008年,中外资保险公司将同台竞技。因此,北京保险业要有意识的“走出去、请进来”,创造各种条件,学习国外成熟保险经验和技术,鼓励中外合作,在竞争和合作过程中,壮大自身实力。
(2)尽快开始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奥运保险的需求。体育保险给我们提出了高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北京保险业应在学习、借鉴历届奥运保险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开发适应奥运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例如,开发针对各种不同运动风险、不同场馆风险的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控制财务风险利润损失保险产品,以及现场勘察、救助和快速理赔服务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魏华林.保险业的世贸规则及国际惯例[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
[2] 方千华.北京奥运保险市场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