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松鹤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泉眼无声细细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学得 "活",敢质疑,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努力教得 "活",以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或数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教意识。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一口永不枯竭的泉眼,细细地流淌着。
一、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得 "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等。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抓住数学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由于传统教育一直较注重“师道尊严”,学生与教师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想起自己做学生时,有时在学习上有问题,但不敢问老师。怕,怕问得不好被老师批评。现在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们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懂也不问,作业乱做一下,甚至抄别人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想,这些学生多数是与老师之间有距离,怕问,不敢问。我曾在班会课上与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你们不懂为什么不问老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有点怕。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要倡导一种民主式的师生关系。
民主性是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特性。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并实施,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 "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形成正确的 "自我概念",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没有教学民主,独断专行,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压抑,个人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最终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三、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古语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质疑又是数学学习的进步,“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往往由于有疑始而悟出问题,由问题进而进行探究,由探究而甄别和消除疑问,发现和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因此“有疑是觉悟之机。”质疑,释疑的过程就是创新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置疑,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 "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同时,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顯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专题讲座、数学知识宣传、数学问题研讨、社会问题调查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数学课外活动,形式不拘,重在开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泉眼无声细细流。”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实践;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一口永不枯竭的泉眼,细细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