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玮
语言带来的暴力,这种伤害可能是一辈子的记忆。语言暴力不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伤口,但却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甚至就此断送了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一天早晨,我在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旁边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儿,那位妈妈异常愤怒地骂着身后的孩子:“你是猪脑子吗?怎么昨天你学的钢琴曲今天还没有弹会?我这么辛辛苦苦地省吃俭用,让你去学钢琴,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你就是个废物,废物都比你有用,天天就知道吃,吃死你就算了。”说实话,看着那个满脸通红、眼睛里噙着泪水,低下头努力让自己好像不存在的男孩儿,我内心特别痛,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辱骂孩子。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想对孩子说一句:“孩子,你受委屈了。”也想问问这位妈妈:你把孩子的尊严放在了什么位置?你是希望孩子健康幸福呢,还是希望孩子按照你的意愿生活呢?这时,绿灯亮了,那位妈妈像一阵风一般,骑着车子就走了,远处仍飘来辱骂孩子的声音。
很多时候,家长常常认为有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什么家长总喜欢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却把孩子一个个伤得遍体鳞伤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从来没有打过我的孩子。”可这种隐性的语言伤害,却会为孩子的成长埋下更严重的隐患。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达习惯,发现家庭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语言模式:
1.家长总是用批评、指责的方式表达情感。比如,“你看,你又不穿秋裤,你想生病吗?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看看,你怎么这也学不会,真笨!”“你要是再不来吃饭,就饿死算了!”“闭嘴,你怎么老不听话!”每当我听到类似的语言,都会觉得非常刺耳,明明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为什么一定要用伤害的语言模式呢?
2.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类型的语言在家庭中是最常见却也是最糟糕的模式。比如:“你看,隔壁的浩浩,就比你强。”家长或许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浩浩学习,但孩子却会理解为:爸爸妈妈想要浩浩那样的孩子,他们不喜欢我,不想要我了。
3.否决性的语言模式。比如:“我真得对你绝望了!”这种语言的伤害是终身的,同时,会让你的孩子完全放弃自己。
4.没有价值观和情怀的语言模式,比如:“这个社会哪有什么好人啊,他们打你,你怎么不打回去?”这种类型的语言充满了负面情绪和暴力倾向,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向上成长的。家长应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你的鼓励会让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下面是两个三岁孩子的大脑扫描图,仔细看看它们有何不同?很明显,左边那个要比右边的大得多,同时,左边的大脑图片中“模糊”的黑暗区域更少。
是什么导致二者大脑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右边的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疾病或者可怕的事故?
真正的原因是:两个孩子的家长对待他们的方式,造成了两个孩子大脑发育的差异。左边的孩子有很疼爱她的妈妈和爸爸,对她的任何言行都予以温柔回应和正向引导;而右边的孩子则经常被自己的家长忽视和虐待。
神经学家解释称,右边的大脑容量明显少了很多,缺失的区域会使得孩子不可能拥有一些能力。与左边的孩子相比,右边的孩子在成年时将没那么聪明,缺乏同情心,更有可能沉迷于毒品和参与暴力犯罪。同时,右边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失业,并面临精神疾病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比较了51名受虐儿和97名正常儿童的大脑,他发现,语言暴力的受虐儿,其小脑蚓部不正常。小脑蚓部是维持情绪平衡的地方,它受环境的影响比基因的影响更大,它的异常会影响情绪的正常发展。
语言作为一种声波的传播,所蕴含的能量一直是科学家在追寻和探讨的问题,其实任何形式的能量都会遵循能量的转换和传播定律,如同在听半导体一样,只有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听到这个波段的声音;反之,如果不在一个频率上,你即使喊破了嗓子,对方仍然无法接收到,这就是解释为什么有时候家长觉得道理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可是孩子似乎根本听不进去,或者根本就听不到。设想一个场景:你在FM101波段上,狂喊着指挥军队,可是前线的指挥官却在FM102波段上怒气冲冲地等待你的指令。这个情景是不是很滑稽呢?但这就是大多数家庭亲子教育的情景。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调整频率,只有“通上话”了,才能完成彼此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有魔力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声调要柔和。知道谈恋爱的人为什么总喜欢窃窃私语,而吵架的人总喜欢大声吼叫吗?科学发现人们的耳朵和内心,更愿意接受中低频率的声音。所以,恋爱的人,心灵离得很近,用小小的声音,对方就能够听得到;而吵架的人,彼此的心离得很远,要大声喊,对方才能听得到。因此,如果家长可以用柔和的声调与孩子交流,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其次,聲音必须是怀着欢快积极向上的情绪。如果孩子做错事了,家长怀着积极的情绪对他说:“这件事情这么做是不对的,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来看。”和带着消极的情绪说:“你看,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虽然家长都是对同样一件事情作出了批评和教育,但是前者会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和进步;而后者,就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甚至反感的情绪。这其实不是孩子故意在作对,而是家长的情绪影响孩子出现同频率的情绪。所以,家长如果要批评教育孩子,一定要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在积极的状态下讲话,直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对孩子的批评要点到为止,这样才能让孩子更乐意接受批评和建议。
再者,携带情感的语言是家庭中最具有魔力的语言,比如:“孩子加油啊!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孩子,我们相信你!”请家长不要掩饰对孩子爱的表达,这并不溺爱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在意。
家长对于孩子的语言其实就是孩子未来的预言,我建议运用好以下具有魔力的语言:
“亲爱的宝贝,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和你在一起,永远爱你!”
“你是第一无二的,请做好你自己!”
“也许你是对的,我们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于你!”
“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们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们的力量陪伴你!”
“你无论做得怎么样,表现如何,你都是我们亲爱的宝贝,依然爱你!”
“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这不能表示我们是对的,你是错的。这一切都必须你自己体验并承担!”
俗话说:鼓励和赞美可以让愚钝的人变成天才!而讽刺和谩骂则可以让天才变得愚钝。语言是有能量的,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会带动意识的改变,意识的改变将会促进行为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将会带来目标的达成。让我们蹲下来,靠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你会体验到久违的幸!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