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崧 杨翠霞 李睿煊 赵阳阳 宋明亮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强调发散、创意思维的学科特点,该专业大学生是比较适合创新创业的群体。本文以阳明心学为基础,分别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核心理论进行论述,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意志精神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梳理,探讨阳明心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达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心学;艺术设计;创新创业
艺术设计行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能提高人民审美层次和精神文明。高校作为与社会直接接轨的教育群体,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结构,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任务背景下重要命题。阳明心学蜚声中外,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高度肯定了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1]因此大学生用心学认清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同样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基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服务地方发展,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人才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防止人才外流做出贡献。
一、“心即理”,主体意识的生成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基础。王阳明在少年时代就认定天下第一等事是“做圣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这种强调主体意识的“心即理”思想得出之后,他内心的理想越发坚定。
从“心即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业志向、创业精神即是对主体意识的挖掘。“主体意识即自我意识,是人作为主体对自身地位与价值,目标与能力的一种自觉意识。”[2]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3],“立志”就是下定决心,是主体意识的萌发。艺术类大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善于联想又善于发散思维,比较感性,当设计处于初始阶段时往往想法丰富,迷恋于创作的意境,当有艺术灵感时激情满怀,但往往纸上谈兵,或者到艰苦阶段,缺乏对危机处理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从心理上以积极的心态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强调“复心体之同然”的修养功夫,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此实现人之为“人”的主体价值。创业与创新是非常艰苦的,甚至面临多次失败,那么坚定信念,强大内心承受力,磨练意志,不忘初心对其将来成功之路有非常大的益处。
二、“知行合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最重要的核心思想。“知行合一”指的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知”和“行”呈现同一性。艺术设计作品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形而上的,感性显现是物质层面的表达,是学生们的天赋与勤奋、理念与技法、思想与实践的综合体,从文本层面上讲就是“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是将艺术、技术、科学相融的交叉性学科,是将艺术与科技迅速转化成生产力而发展起来的实用艺术学科。[4]
艺术设计专业把“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渗透到创新创业的教学当中,尤其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至关重要。“知行合一”是主体自我心中的合一。“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亲自体验过或者了解了行动之后结果的“知”才是真知,懂得如何行动更是真知的基础,真知与行之间是自然发展的过程,知与行互为因果,不可分离。艺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认知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创新不是创造不切实际的形式化作品,创新与创业都要结合实际。艺术类高校应对设计工作室进行资金支持,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与设计思想的结合角度进行实验教学,多媒体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多维实践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在培养模式方面增加校与企业等部门的合作,促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跨学科跨邻域的综合教学培养,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对认知自己的优势有更精确的定位,为创业方向做基礎。学习方式由“知”入手,导向“行”,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碰壁和失败中探索创业成功的“知”,使“知”和“行”转化为主体的知和行。艺术类院校要针对自身学科优势、教学特色、办学理念,以“知行合一”为方法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发展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三、“致良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职业化精神
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也被称为道德论,但本文强调的是教人心性涵养,完成艺术从业者的理想实现的必备素质—独立人格和职业化精神。艺术工作者因为专业性质的特点,作品的表达会对大众审美趣味、道德、社会风气产生一定影响,设计艺术作品的格调高低体现创作者或出品公司的品味,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者还肩负着一定社会责任,不因大众低俗趣味降低创作标准,创作主体要有较高、较丰富的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甚至要有让中国设计艺术确立国际地位的鸿鹄之志。“致良知”从职业化精神角度解读,是旨在艺术设计的创作、生产、合作、竞争等活动中要尊重法制、规律、环境、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合理的人生态度。职业化精神还体现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用良知体察他人,赢得人心、激励下属,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艺术家个人“致良知”成为有较高职业操守、高尚艺术品德的艺术工作者,影响时代的精神文明,一个企业致良知,将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
心学实质是一种认知与涵养方法。作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必要铺垫的理论模式,探索面向新生的创业教育是必然发展趋势。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独立人格、驱除功利的学习心态和创新创业的崇高理想,练就意志力、提高修养、扩大了学生的意识维度、思维广度、即使方向转变仍然能从另一领域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黄明同.阳明心学与中国早期思想启蒙[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第12卷 第5期,1
[2]王路平.王阳明“龙场悟道”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48卷,第1期,8
[3]赵常春.高校设计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才智2017.05
[4]谢火木 刘李春 钟杰 翁挺.构建“一体思翼”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第8期,41
作者简介
1.张群崧(1987-),女,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等研究工作。
2.杨翠霞(1976-),女,河南禹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3.李睿煊(1973-)男,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等研究工作。
4.赵阳阳(198-)女,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等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高等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我省地方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转型发展调查研究”(GHZD160013)。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18YJA840006)。大连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LX16094)
(作者单位:1大连工业大学;2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