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atrick Seifer(美)
1988年我从美国的大学毕业,并在1989年完成了我的教学实习。1990年秋天,在美国教书一年后,我来到了中国,开始在郑州大学教授英语。从1990年至2007年,我在郑州断断续续生活了10年。我也曾在河南的焦作执教过一年。2008年,我和我的家人来到了宁夏,从2009年起我们一直居住在银川,并从2013年在宁夏大学教书生活至今。在过去的28年里,我亲眼见到并经历了中国的发展及巨大的变化。
1990年,我教授的是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对于绝大多数的大一新生来说,那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在课堂里亲眼见到并接触到外教。因我1米92的身高和黄色的头发,我很快为大家所认识并被称为有着金色头发的高个子外国人。我记得很多学生对我好奇,想和我对话,却又害怕靠近我。因为我和他们是如此的不同!今天,小学或者中学生大胆地跟我练习口语或者好奇地向我讨教问题已经变得非常平常了。
1993年,Patrick Seifer和他的妻子Amy在中国相遇,2001年在陕西收养他们的女儿。Patrick于2002年在阿兹塞太平洋大学获得TESOL硕士学位。Patrick非常享受在中国教中国学生和与中国文化对话的时光
初到中国时,我并不会说汉语。我很快地学会了1到10的数字及一些基本的用语。但我对中国各地不同的口音完全不懂。其他的外教告诉我应该有一本英汉字典,那时,外国人用得最普遍的是一本红色的小字典。在我的第一年里,那本小字典被我充分利用了起来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继续使用着。
今天来中国的外国人,他们不再需要买一本红色的小字典或者纸质的字典来学习汉语。如果他们有智能手机(当然通常大家都有),用手机就能直接下载很多英汉字典。现在,大部分的电子词典都带有发音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此功能听到标准的普通话。对于汉语学习者,电子词典还有一些功能对他们非常有用,比如你可以写下你见过但不知道怎样发音的字。只需要短短时间,你就有可能学会新的汉字而不需要一页一页地去翻字典。
1990年,我教课的教室简单,但也够用。一块黑板,2个学生共用一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学生们的课本,每人都有一本巨大的汉英字典。大多数的时候,学生们用的是牛津英汉字典,并且每天要带着它来上学。
如果我们快进到2018年,在中国的教室里仍然有一块黑板,但不同的是,有时这块黑板旁边还有一块智能黑板,教室里的投影和电脑系统变得普遍起来,学生们还可以通过PPT 同步听讲。电脑系统也被用来播放音频和视频,使学生们真实地接触到语言和文化。还有,大大的牛津字典也被智能手机取代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在线字典,还能在网上找到相关课程的补充学习材料。
今天,正如我之前提及的,多媒体教室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备课时使用 PPT也成为一种习惯。PPT 是从1990年开始使用的。然而,这些科技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教师不仅要使课堂有趣,且保证有足够的信息,还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感到厌倦,便很快开始玩手机,上微信聊 QQ。甚至有些学生会在课堂上看电视节目或者 NBA篮球赛。
科技积极的一面,让学生们通过较少的努力得到更多的信息。如上所提,现在的字典就是一个按钮,但其信息与旧的牛津字典并无差别。另外,电子字典的发音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正宗的英语发音。过去,我教写作的时候,学生都是用笔写他们的作文,今天,学生们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完成他们的作文并发邮件给我。我用Word软件在学生的作业上直接批改发回给他们。学生们也终于不用努力地读懂我手写的英语了,因为他们可以在设备上直接看到我的备注和修改建议。所有这些,也是有益于环保的。最重要的是,正确地使用新科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有效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1990年,在中国旅行真的很困难。不仅仅是因为我的汉语不好,而且因为买飞机票或者火车票是一个更大的困难。我来到中国的好多年里,人们都是提前3天才能买火车票。因此,人们打算去某地时,会提前3天赶在火车票售票处开门之前,一大早去排队。时常,售票处开门时,票已经卖光了。这令人沮丧,同时也是旅行的障碍。现今,提前30天在网上买火车票已经很普遍。如果有人住在一个售票处附近,提前28天去售票处买票也是个靠谱的选择。
那个时代,坐飞机出行相当少见,人们更多选择坐火车。很显然,现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今,中国的航空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人们可以从大量的网站上购买飞机票。总而言之,在中国,出行变得非常容易且便利。
现在无论我到哪里,听到人说汉语都不罕见。我在俄勒冈州长大,我妻子来自佛罗里达州的温特加登市,正好在奥兰多市西边。无论我们是飞到西雅图还是奥兰多,我们都能听到人说汉语。交通的便利不仅使在中国的外国人受益,也使中国人自己受益。
生活的最大改变,可能是智能手机和互联网。1990年,当我最初来到中国时,有手机的人很少,手机种类也很少。如果我要联络我那住在城市另一端的外国朋友,我得骑车去见他们。离开家,当地文化就迎面而来。我不得不学习说汉语并且认识一些最基础的汉字。如果我不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那么我几乎不可能在城市里转悠。想象以下几种情形:无法识别是出口还是入口、公厕是男厕还是女厕,或者不认识我朋友工作的大学的名字。
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当我所工作的单位有位新外教来到中国时,我可以用短信给他们发他们要去的地方的中文地址。 我甚至可以发在线地图,他们可以打开看他们要去哪里。在网络上,他们也可以上英文网站查询出行信息,买票。如果哪里出了问题,有英文的客服服务。并且,他们可以给家人和朋友发邮件,即时告知他们正在做什么。无论从地球上哪一端来的人,都可以使用Skype、微信、QQ和Face Time等来交流,这还仅是高科技的一些小案例。1990年,当我要联系我的妈妈时,我给她写信,她两三周后才能收到。然后,她会给我回信,而我也是两三周后才能收到。在通信方面,即使说从1990年到2018年的改变是戏剧性的,这都是一个保守的说法。
最后一个改变,是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当我初来中国时,在这里买不到西方产品和西方食品。而现在,在淘宝、天猫和其他许多网购网站上,大多数西方产品就是一键购物那么方便。当我从网站上下单后,就会有快递送货上门,或者放到我所住小区的自提柜。而且,许多中国超市也有些小的进口产品专区。现在中国甚至有更大的批发超市比如麦德龙和沃尔玛。中国现在和世界的联系,是我在1990年完全没有想到的。
毫无疑问,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变化巨大。此时此刻,我为中国和我的中国朋友及学生感到激动。有这个学习、旅行、经历新文化和思想的机会真的很棒。我真心希望,中国继续壮大,在世界上发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