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5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以便开具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期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对于普通的个人捐款者来说,这些数目不算小,而这对中年夫妇却说:“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只想平静地做些该做的事。”
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但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可是找来找去,一个“微尘”没找到,成千上万的“微尘”开始涌现。就要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一位化名“微尘”的女士打来电话说,你们不要找了,她更不要褒奖,她永远都是一粒“微尘”。
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对微尘的敬意和祝福。一位网友说: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也有网友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市民就该尊重她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
在青岛,微尘凝聚着越来越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有了许许多多的微尘,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募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年,青岛市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款434笔,不露姓名的个人捐款占50%,以微尘、小小微尘、微粒名义个人捐款的占1/10。
微尘的精神感动着青岛的人们,青岛泛亚商标事务所和青岛雷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愿意免费代理微尘标志的工商注册和网络实名注册。
2005年6月1日,青岛市红十字会推出首批1000枚微尘徽章,这是自微尘爱心标识确定后,首批爱心产品。每枚徽章底价 10元,不限上价,结果1000枚微尘徽章却义卖了20万元。2005年6月15日,微尘标识、徽章及相关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这是建国以来该馆第一次整体收藏一项公益活动的资料。
2005年9月28日,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网上投票结束,微尘从2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918176张票列排行榜首位,占网上所有投票的15%。评选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微尘算有些破格进入候选名单,最终证明,它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微尘的得票不仅来自青岛,还来自北京、上海、贵州,甚至还有英国、新西兰等海外的投票。
很快,青岛市红十字会设置在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募捐箱都标上了“微尘”的字样,市红十字会也开始了“微尘”公益商标的注册工作。2008年8月,“微尘”标识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为公益类商标。
此后,青岛市红十字会每本捐款记录中,都会有一半以上的捐款人名字是“微尘”,麦凯乐、家乐福等商场内设置的“微尘”募捐箱里也频频出现大额捐款。
“这些大额捐款有时候是几千元,有时候是几万元。”工作人员说,他们开始以为是有人不小心掉进去的,或者是小孩不懂事放进去的,但随着大额捐款的频频出现,他们调取商场内的监控录像发现,这些大额捐款都是有人认真投进募捐箱的,并且是不同的人。这些善款都是以“微尘”的名义开具了捐款发票,由于没有接收发票的人,这些发票依然保存在市红十字会的档案柜中。
不知不觉中,“微尘”成为了一种城市精神,在经济发展、各种思潮涌动的年代,不断彰显着来自于民间的正能量。
2007年1月,微尘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名单。央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第一次把年度人物奖颁给一个群体——“微尘”,主持人说,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把这个奖杯送给哪一个微尘,那就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成为获奖者。它像星星之火,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点燃众人爱心,汇聚成从善如流的力量。2008年,10余位热心公益的岛城企业家受“微尘”精神感召,成立了微尘基金,他们秉持“微尘有情、博爱无疆”的爱心理念,以关注儿童“生命、健康、教育”为宗旨。“基金成立后,爱心市民、企业和基金的理事们不断将他们的爱心汇入。”微尘基金理事长于海波介绍说。
“微尘基金成立以来,救助过烫伤儿童小王坤、4岁的重度烫伤贫困儿童小军善、平度患H1N1流感母亲去世后留下的三胞胎小姐妹、平度四胞胎……”于海波说。
微尘基金感召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先后设立了微尘·富隆基金、微尘·山水基金、微尘·1919基金、微尘·市南政协基金、微尘·卓锋基金、微尘·易佳基金、微尘·开心基金、微尘·中央广场基金、微尘·润达信基金、微尘·世园基金等十只冠名分基金,每只分基金都有一个固定关注群体的救助项目。
2009年6月19日,公益电影《寻找微尘》在青岛首映,作为最早挖掘报道“微尘”的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也推出“读早晚报做微尘”大型公益活动。微尘志愿者每卖出去一份报纸,便捐一分钱给微尘基金,这得到了众多市民和企业、社会团体的积极响应。不久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与青岛红十字会联合倡导的“早报晚报·微尘爱心基金”正式启动,并注入首笔善款5万余元。
全程参与这项活动的早报记者锡复春说,自“读早晚报做微尘”大型公益活动推出以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在台东三路步行街、中山公园、第一海水浴场、五四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早报都会定期开展义卖活动。迄今为止,类似的义卖活动已经举行了千余场,参与的市民有近百萬人次。
“当时这个活动确实火爆,那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义卖活动,有时候一天有好几场。”义卖活动的一名组织者说,在他的印象里,小到两三岁的娃娃,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参加过早报的义卖活动。
“刚开始组织义卖活动那会儿,我就参与了,微尘志愿者、义工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很多人都已经成为了义卖活动的老义工了。”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发行处工作人员王明旭说,仅他亲身参与组织的义卖活动就有三四百场。
在众多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微尘”中,既有数次捐出不菲款项的老板,也有薪金微薄的低收入市民。微尘精神是和谐社会的呼唤。它构建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假若把和谐社会比作一棵大树,“微尘”只是树上的一枚叶子,而正是千万枚这样真实质朴的“叶子”,滋养支撑起人类社会和谐文明的葱茏风景。
如今,“微尘”犹如一个巨大磁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参与。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在一个个募捐站上,经常可以听到“我是微尘”的回答,经常能看到有人助人为乐后留下“微尘”的签名。现在的“微尘”已经从一个当初随手写下的名字,成为“一座城市的良心”,从感动青岛、感动山东、感动中国,演变成一个凝聚爱心的公益品牌,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青岛民间组织,成为一群弘扬大爱之人,记录着城市文明的脚步,传递着中国民间崇善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