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群:坚定追逐梦想 带动1800多人脱贫
参加团十八大的代表是云岭大地上最具活力的青春力量。他们有的是来自乡土的青年人才,有的是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有的是奋战在扶贫攻坚最前线的致富带头人,有的在高校哺育桃李,有的奋战在机关和企业……在此次会议期间,记者有幸走近他们,听团代表讲述他们的故事。
自信而坚定,是不少人对团代表何永群的第一印象。这个1987年出生在一个香格里拉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如今是迪庆沃夫豪猪生态农场项目负责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作为是家里的长女,她从小就学会了为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妹,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2004年,何永群的父亲因为一场意外致残,家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生活瞬间变得艰难起来。从那时起,何永群一边读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补贴家用。2006年,何永群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她除了要负担自己上学的费用,还得挣钱供弟妹读书。“为了挣钱,我同时做了五六份兼职,最忙时一天睡觉的时间只有3个多小时。”何永群说。大学毕业后,何永群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开办达拉培训学校。
为了充实自己,2013年何永群报考了云南大学商旅学院,继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一位老师得知她有创业的想法,就让她做个创业计划书。老师针对她的计划书不仅帮她选定豪猪养殖的项目,还提供了很多建议。有了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何永群决定回到农村创业养豪猪。当听到她要回农村创业养豪猪时,身边的同学和亲人都说:“女孩子不好好找份安稳的工作,瞎折腾什么。”
2014年下半年,何永群带着自己的积蓄回到家乡,成立了迪庆沃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养殖豪猪。一开始,何永群遇到了资金、场地、销售等难题,很多人都不相信她能成功。何永群并没有打退堂鼓,为了拓展经营渠道,何永群跑遍了周边县市,一个村一个村地宣讲养殖豪猪的方法和技术,并采取了销售仔猪、提供技术服务、回收商品猪的方式与农户合作,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把豪猪养殖发展成为了脱贫产业。从2014年至今,何永群已经带动1800位贫困户发展豪猪养殖,至今已实现5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被评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此次来北京参加团十八大,让何永群第一次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何永群说:“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
何永群表示,大会结束后,她会把这次大会的精神带到农村一线进行传播和分享,希望更多农村青年通过奋斗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成为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王冬林:奋战在生产一线 为农村青年鼓与呼
在团十八大上,云南省代表团里有一名穿着白族传统服饰,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小伙子。他在发言中关注农村青年的思想建设与创业就业的诉求,为农村青年的发展鼓与呼。
他叫王冬林,今年29岁,是一名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他已经在鹤庆县北衙金矿工作了整整11年。11年的时间里,只有初中文化背景的他,从对选矿技术工艺流程一无所知的“菜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解决难题的技术骨干,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优秀工人。2016年2月,他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表彰。去年他出席了党的十九大,今年出席了团的十八大。
王冬林家住鹤庆县黄坪镇河西村小新庄,在家门口兴办的北衙金矿给了他成长进步的宝贵机遇。刚到北衙金矿时,王冬林被安排在第一选矿厂工作。面对那些闻所未闻的选矿设备,他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可他没打退堂鼓,而是下定决心用勤奋、踏实和毅力战胜困难。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总是挑重活干,哪里不明白就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三四个月下来,那些机器设备他不再陌生,而是摸清了它們的脾气,对它们产生了感情。渐渐地,他还听懂了机器的“语言”。“有时听电机的鸣响,我就能判断机器是不是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转。”王冬林说。渐渐地,王冬林成了多面手。平时,其他岗位的同事因事因病请假,他都马上顶上去,从未出过差错。
2014年3月,北衙金矿又新建了三选厂,王冬林被选调为三选厂磁选二班班长,通过培训学习,他很快就对设备和工艺流程了如指掌。但王冬林并不满足于此,他积极参与技术攻关,针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年来,他共提出大小提案60多项。别小看这些改革,它为全厂的产能提升、指标达标、设备稳定、生产条件优化、工作效率提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结果负责”是王冬林的口头禅。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冲在前面,把全班的同事凝聚在一起,发挥出了集体的战斗力。
担任团十八大代表期间,王冬林认真参加培训,先后深入基层企业开展调研,走访了团县委干部、公司务工青年、农村创业青年,倾听基层团员青年的心声与诉求。他把了解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带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云南代表团的分组讨论时,王冬林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先后反映了青年创新创业、农民工务工保障等问题,把基层青年的心声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好好干,认真干,行行都能出状元。”聆听团十八大报告后,王冬林说,在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就是要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董清:走遍山乡 为山区上千人免费拍摄全家福
团十八代表中还有一位90后小伙杨董清,他不但是一名团代表,还自告奋勇成为此次大会云南团宣传组的一名成员。这位来自云南保山的小伙,从2015年起,每年春节都会到山区为村民免费拍照。3年来,杨董清已为上千人拍摄照片,不但让很多一生没有留过影的农村老人拍下了照片,也为近年来祖国山乡的巨变进行了记录。去年,他荣获了“云南好人” “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1992年出生的杨董清是一位十足的阳光大男孩。他老家所在的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地理脉村,是云南西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务农为生,一些群众一辈子没拍过一张照片,他的爷爷便是其中之一。“后来我有了相机,爷爷却已经走了,他小小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这成了全家人永远的遗憾。”杨董清动容地说。2015年春节,上大学的杨董清回到老家,再次被类似的这种情况所触动,便萌生了为群众免费拍全家福的念头。他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木老元乡大地村为村民拍照,“全家福公益摄”项目就此萌芽。三年来,杨董清领着团队自带干粮、走村串寨走遍施甸县木老元乡、摆榔乡等4个乡镇,为200多户、上千名群众拍摄并送去“全家福”,村民们总会欢喜地把照片挂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上。
作为团十八的团代表,杨董清格外关注城乡青少年交流和成长的问题。在他走村串寨的过程中发现,当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教育差距增大,经济差异导致教育失衡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相对农村青少年而言,城里青少年的视野比较开阔,但他们很少有机会能真正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辛与自然野趣;相对城市青少年而言,农村青少年对劳动有着更深刻的体验,但对城里的生活又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之情。”
杨董清认为,如果能把城乡间的交流,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课或者社会认知教育来抓,让城乡青少年多一些交流互动,体验不同的生活,那么青少年就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认知世界,长大后更能适应不同环境。
“我有一个梦想,想通过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力量,将‘全家福公益摄影,推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推广到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去。”杨董清在团十八大分组讨论时说。
据悉,此次团十八大,云南代表团共有49名代表参会,其中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占到了70%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加入团组织,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向社会持续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