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海
作文君:命题老师主编、特级教师亲写同题作文的《2018高考满分作文与名师阅卷解析》终于上市了(中考版①②两册也一同上市哦)。新高考时代,高考作文每年都有创新,今年的作文就是明年的出题风向标,认真研究真题,把握备考方向,方为高效备考关键。赶快安排起来!
购买方式:1.到淘宝意林官方网店:“意林励志图书专营店”购买;2.拨打统一订阅电话:010-51900446;3.关注微信公众号“意林作文”(ID:zuowensucai),点“微商城”订阅。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命题评价
2018年的江苏作文试题依然为“新材料作文”,命题风格和去年是一脈相承的,也就是:现象+观点罗列。但2018年的考题更具有开放性,更注重发散思维能力。命题人在题面中罗列的“现象”似乎可以“无限”拓展,考生似乎都可以有入手点。今年所选的话题——“语言”本身就很宽泛,再加上材料对“语言”这个词的多角度、多层面解读,使得文章的立意和内涵表达变得更加丰富。还应引起注意的是,材料中的“语言”有实和虚之分,实的就是人们日常交际运用的语言,也就是话语或者书面文字;虚的就是“规则”或“属性”,也就是特定的事物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则,我们遵循这些规则,去理解它们,如题面中提到的音乐、雕塑、程序等。
细思题面最后三句关键句,命题人不仅注重命题的“接地气”,还紧跟热点。近年来,在社会层面传统文化的传承、扬弃受到强烈关注。考纲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传统文化考查的力度。命题人这一次没有选择远离“人间烟火”。相比于其他考区,江苏的高考作文试题更有内蕴,更有“嚼头”,有助于选拔有灵性、有创新的考生,是一道十分出色的作文题。对于一些好读书、好接触生活、好奇思妙想的学生而言,本道试题带来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此次评分标准,仍是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凡是能紧扣“语言”展开理性的分析和论证,由一般经验而灵动地上升或升华到美妙,结构严密,表述清楚的,应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判为一类卷(63分以上);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有清晰的说理思路,说理有一定思考,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56~62分);如果见解平常陈旧,流于肤浅,论证分析比较简单,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42~55分);如果只扣住“语言”现象,简单堆砌事例,基本不做入题的理性分析,原则上判为五类卷(28~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言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28分以下)。
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凡能扣住“语言”的特质,展开形象的叙述和描写的,均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另外,确认抄袭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的,最高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10分。
写作支招
在审题立意时,应注意到现象只是“由头”,真正的思维着力点是最末三小句。在这三句中,命题人罗列了三种观点——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三种观点实际上描述了命题人眼中的语言的功能,且三种功能逐层深入。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入手行文,当然,也可以另起炉灶,比如语言丰富思想。对于考生常选的议论文、记叙文这两种文体,写作的难易度平分秋色。在具体写作中,考生可以抓住“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这句话进行发散,比如建筑是语言,是凝固的诗;二十四节气是语言,是农耕的语言;网络是语言,是虚拟时空的语言……
具体立意可以是:文人墨客的语言丰富了生活,也传承了文化;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丰富了生活,演绎了生命;科学中的语言演绎生命,也传承了文化;历史的遗迹演绎生命,也传承了文明。
创新写作方向
根据第二段材料进行灵活发散,可写作的角度很多,可从以下方向进行思考:
1.科技“语言”。从中国当前的“六大科技进展成果”入手,如“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将“量子点单光子源”视为“语言”,谈语言促进中国的发展。
思路:量子点单光子源是“语言”——它把人类的计算能力又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研究、掌握新的语言,取得新的突破。
2.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特殊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它们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思路:网络语言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分析其利弊——使用网络语言要慎重,更要理性。
3.综艺清流。新的时代,新的变化。专注于“传统文化”的新综艺节目是一种“语言”,它们为传承文明而努力地创新节目呈现方式,生动地诠释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赞扬。
思路:综艺清流是新时代的媒体“语言”——一分为二地评析综艺清流的做法——对综艺清流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蓝布物语
□江苏一考生
蓝色的花布,在手中,在水里,静静地染着,蓝得要说话,一如那傍晚的青蓝。
女人是染花布的,居住在巷子的尽头,她的容颜称不上美丽,倒也有迟暮美人的韵味。大约是我小时候,她还年轻,已经开始染布了。记忆并不清晰,模糊中看过那双手一下、两下地将布放入染缸,纵使到了手发蓝的地步,也不懈怠。她给我染布,用那双溢着清香的手给我裁衣,让我包裹在青蓝色中——同那春日的海,蔚蓝得不可及。
冬去春来,大雁也来去数载,在慵懒的生活中过了许久,倒也有种张爱玲小说中上海都市女的意味。衣柜里堆置的衣物大抵比书多吧,而那几件蓝布衣,也不知藏哪个箱底了,偶然看到张恨水“青布纱衣,又微透出红绸旗袍”的女主人公,方才忆起我的青布纱衣,它大概是在最上层的箱子里,应该是积满了灰尘,宣告着它的年代。找出箱子,打开来瞧,却是一阵香气扑鼻,三两件蓝布衣还是那样静躺在箱中,犹似当初在女人手中那般。
洗净它,改成现在的尺寸,勉强做件上衣,我也竟穿了出去。春光美好,太阳柔和地打在身上,身旁是熟桃的酡颜。走在小巷里,一切都是静的,有一时髦女士经过,她化着浓妆,踩着高跟鞋,金鳞片裙闪耀着,嗒嗒声是刺耳的。同样是小巷,我却未能逢着一个戴望舒笔下的“丁香花般”的女子。
走到巷头,我听见了蓝布浸入水的声音,一下,两下,我推门而入,果然是她在忙碌着。我没有打扰她,只在一旁静坐,她也自顾自地染布,眼底有笑。一块布染完,晾在杆上,她擦了擦手,向我走来,依我而坐,身上还是熟悉的花香,“我打算不干这个了。”她说,话语令我失色,“为什么?”“因为没有需要蓝花布的人啊。”她刚说完,我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喧闹声越来越近,原来是周围的大爷大妈们一同聚来。
一个大爷说道:“闺女,听说你要改行?什么没有需要的人?我喜欢得不得了!”
“这布好,不褪色,穿在身上像是在跟人亲切地说话呢!”一位大妈也诚挚地说道。
“穿在身上像是在跟人亲切地说话。”是啊,这蓝色的花布在女人的精心侍弄下竟然有了灵气,摸着我身上的蓝花布上衣,它似乎在跟我说“优秀的传统手艺不灭”呢!
【得分亮点】1.立意深刻,发人深省。文章围绕着蓝花布,塑造了一位守护传统手艺的女性形象,紧扣题面材料中的“语言传承文明”这一立意方向,立意深刻。作者在文末想象蓝花布上衣对自己说的话,呼吁对优秀传统手艺的守护,引人深思。
2.素材多样,涉笔成趣。文章素材丰富,第三、四段写到了张爱玲、张恨水、戴望舒这些文坛名家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显示了作者的积累丰富,一方面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3.叙事流畅,善用修辞。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蓝花布手艺命运的变化,自然合理。作者善用修辞手法,文章的开头就有体现,运用夸张(蓝得要说话)表现蓝布的蓝。
拜谒贝多芬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正高级教师 时鹏寿
受所供职的杂志社文艺总监派遣,专程前往维也纳拜谒乐坛巨擘贝多芬。时间是1826年年底。
枣红色的马虽然名为“的卢”,远没有罗贯中笔下刘备坐骑的数丈檀溪一跃而过的潇洒,她拉着马车,在刺骨的寒风里,只是款款前行。这,倒是方便我沿途欣赏哥特式建筑、青石板巷道之类的风景,只是内心比较焦急:据说,贝多芬健康状况堪忧。
说实在的,我对这位创作高产且高质的作曲家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一生与病痛为伴的他在刚过而立之年就耳聋加剧了,居然还有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等海量的创作行世。
坐在马车上,我想:有这么多的作品问世而且广有影响,是不是都像鲁热那样出手奇快呢?
鲁热是谁?你也许不熟悉这个茨威格眼中的“一夜之间的天才”。但是,你一定熟悉《马赛曲》。对!就是法国国歌。当时,好友兼斯特拉斯堡市市长的迪特里希让他为即将奔赴战场与普鲁士作战的莱茵将士谱寫一首战歌,他在中央大道126号那间简朴的房子里彻夜不眠。军号的吹奏声、炮车的辚辚声、民众为宣战而发出的欢呼声让他捕捉到了那趋于狂热的节奏,那是国民的脉搏。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1792年4月26日;同时记住了天性谦逊平和的鲁热,只因那激越的爱国音符。
终于,马车停在了贝多芬的寓所前。保健医生希望我不要打扰贝多芬,但是贝多芬很热情地欢迎我的到访。他甚至从藤椅上欠了欠身。
我们的交谈从亨德尔说起。因为贝多芬曾经说过:“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极愿跪在他的墓前。”不是同行相轻吗?怎么会有此盛赞,而且心悦诚服?
贝多芬娓娓道来:当年,年过半百的亨德尔中风导致右半身瘫痪,詹金斯大夫宣判了他的“死刑”:“再也不可能继续创作了!”对一个热爱音乐创作的巨匠而言,不能创作可不就是生不如死?但是,亨德尔罔顾医生在滚烫的温泉水中不能超过3个小时的告诫,每天泡上9个小时,愣是恢复了活力。他用痊愈的右手写出了清唱剧《扫罗》和小夜曲《诗人的冥想》等佳作。随后更有闭关24天创下的《弥赛亚》的辉煌: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奏响时,国王激动得站起来听完了全曲。
从此,《哈利路亚》要站着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延续到今天。只因为那一声声“哈利路亚”传递了对上帝的敬畏。
正是在亨德尔的激励下,贝多芬才走出了耳聋带来的暴躁、孤僻以至绝望而企图自杀的困境,成为葛里帕查盛誉的“前辈大师不朽的光荣的继承人,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的伟大艺术的扩大者”。
告别贝多芬,回味着三位艺术家的人生,是他们用各具特质的音乐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美妙的世界,让生活丰富,让生命精彩,让文明传承。
三个月后,惊闻贝多芬与世长辞!
【作者有话说】考虑到大多数人可能会用议论方式行文,所以我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写法:散文。时空穿越,以拜谒音乐家贝多芬为主线,穿插了鲁热(着眼于他的才思敏捷)、亨德尔(着眼于他的与病魔抗争及不断超越)两位音乐家的行迹,既展开有序,又使得文章内容因之而丰厚。让人领略到吴伯萧的名篇《猎户》的风采。
文章始终围绕“音乐语言”行文,鲁热是激越的爱国音符,亨德尔的音乐传递的是对不幸的抗争和对上帝的敬畏,贝多芬的音乐是对伟大艺术的扩大,“他们用各具特质的音乐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美妙的世界,让生活丰富,让生命精彩,让文明传承”。
不多的写景、过渡文字,穿插其中,也给文章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