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琛
摘要:为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基础数据的统一,提出基础数据平台化管理方案。以集成平台取代各子系统对基础数据的分散式管理,保证系统间数据的统一性、关联性,保障跨系统大数据分析的实现。
关键词:基础数据;分散管理;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平台;跨系统大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5-0009-03
Thoughts on Platform Management of Fundamental Data
HU Bao-chen
(Peoples Hospital of Luan, Luan 2370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fundamental data in each subsystem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a platform management of fundamental data plan is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platform is used to replace the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subsystems for the fundamental data, to ensure the unity and relevance of the data between the systems, and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rge data analysis of the cross system.
Key words: fundamental data;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of Fundamental Data; large data analysis of the cross system
醫院信息系统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医院资源管理系统(HRP)、临床信息系统(CIS)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各类繁多,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系统的开发商、编程语言、数据库设计和使用部门往往都不尽相同。各系统能胜任单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但不能满足全院信息系统整合的建设要求,特别是无法便捷实现跨系统大数据分析。
基础数据集成管理是一个以较小代价实现系统整合的办法,同时也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的必由之路。
1 基础数据范畴与特征分析
1.1 基础数据范畴
医院信息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其实现的功能、处理的数据、面对的用户存在差别,这是子系统的个性;但它们同时也具有一定共性,表现在所处理的数据存在交集。这些数据交集就是基础数据。对医院而言,基础数据包含科室设置、人员、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药品目录、物资材料目录、诊断目录、手术及操作目录、以上各类数据的扩展属性字典等。这部分数据所占比重不大,但却被几乎所有子系统访问和使用;并且由于其“基础”的属性,是各子系统业务数据统一标准、相互关联的关键所在。对基础数据进行集成化管理、统一使用,满足跨系统数据分析对数据标准化、关联性的要求对;同时对各系统改变小,实施难度及风险较低。
1.2 基础数据特征
1.2.1 基础性特征
是各子系统在建设与运行中都必须使用的基本数据。相对各系统产生的差异化的业务数据,基础数据是构建数据模型及应用的根基,处于数据的底层。例如医院的科室设置、人员信息是构建各子系统都不可或缺的。
1.2.2 唯一性特征
基础数据反映医院人、财、物、组织架构等基本情况及医疗专业基本信息。客观上不会也不应该因子系统的不同而产生信息上的差异。
1.2.3 相对静态特征
由基础数据的内容不难看出,与各子系统产生的大量差异化业务数据相比,基础数据变化频率更低,具备相对的静态稳定性。比如组织架构、人员、药品、诊断等信息的变更周期通常是一年甚至更长。
1.2.4 多扩展属性特征
不同子系统在使用基础数据时关注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所有侧重点的并集构成了其多扩展属性。例如药品信息在HMIS、HRP中被关注的更多是价格、单位、剂型、厂家、批次、效期等;而CIS则更多关注药物分类、用药途径、抗菌药物级别、毒麻分类、所属过敏类别、使用禁忌等。将基础数据从子系统中剥离实行集成化管理时,必须具备多扩展属性。
特征1、2、3使集成管理成为可能;同时让集中化管理具备高收益,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构成系统间数据整合、共享的关键“链条”。特征4是构建集成管理方案的重点。
2 基础数据分散管理时系统整合及数据共享方式
2.1 点对点集成方式
这种最早的整合方式就是在发生数据访问关联的两个系统分别建立接口程序,通过接口程序对各自系统中相关独立且存在差异的基础数据进行对应的匹配,从而实现彼此间数据识别与交互。在子系统数量少的情况下,点对点接口不失为一种高效方法;但随着系统数量的不断增加,接口量会按数学组合方式快速增长,维护任务繁重,同时可靠性与效率降低。当子系统升级、变更时相关接口要同步进行修改,适应性差。
2.2 数据集成平台方式
这里讨论的平台并非数据总线(DataBus),而是目前在国内医院较多使用的数据共享平台。首先通过业务分析、数据集成,建立面向医院整体的统一数据结构模型,并通过数据接口与各系统建立数据通道,经过数据提取、清洗、标准化等一系列统过程,最终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及应用。数据平台减少了系统间的接口数量,实现的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但是,在基础数据未实现集成管理的情况下,数据平台与点对点方式一样,要通过各接口对不同系统中的基础数据进行匹配。点对点接口存在的可靠性差、效率低、维护繁重、适应性差的问题,共享平台也同样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医院信息整合、跨系统大数据分析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基础数据分散于各子系统以及由此造成的差异。
例如HMIS中的收费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及HRP系统中都涉及医院科室设置,而医院的组织架构是唯一的,理论上在以上各系统中科室设置也应当是统一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因缺少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各系统中都独立维护各自的科室信息,要保持信息一致存在很大困难,更严重的是在跨系统进行收入、成本支出的综合数据分析时,要对不同系统的科室信息进行复杂的匹配、关联,费时费力且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当组织架构发生变化时原先的匹配、关联又要进行相应调整。再如人员信息中的医生数据,同一名医生同时具有住院医生、门诊医生的双重角色,更有甚者可能同时承担不同病区、门诊部、分院的工作,使用多个子系统。考核该医生的工作量,如何关联、确认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同一员工也是个难题。
3 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平台方案
3.1 基础数据集成管理模式下的医院系统逻辑架构
基础数据集成管理方案就是以医院整体视角,用统一的标准重新规划基础数据的管理与使用,形成新的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平台(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of Fundamental Data,IMPFD)在逻辑架构图中包含资源数据库、接口集和集成管理平台系统三部分。其中管理平台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平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基础数据本身及其扩展属性,统筹基础数据的生成、采集、维护、存储、共享任务;数据接口集负责与各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双向交互,主要提供基础数据的调用,同时对小部分由其他业务系统产生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如从人事系统采集人员基本信息,从药品管理系统采集药品目录信息等。
3.2 MPFD内部逻辑架构
IMPFD作为整个医院基础数据生成、采集、维护、存储、调取的核心,保证了各子系统、业务数据共享平台中基础数据的一致性,为系统整合、大数据分析提供先决条件。
IMPFD内部逻辑架构如图2,主要包含下列主要模块。
3.2.1接口集数据采集模块
用于从产生基础数据的源系统中采集数据,部分由专业系统产生的基础数据(如前所述的人事、药品数据等)通过此模块储存于平台数据库,当其他系统调用这部分基础数据时不再使用点对点方式从源系统中提取,而是统一访问IMPFD。
3.2.2 接口集数据调取模块
管理目的系统对基础数据的调用。
3.2.3 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
IMPFD将系统管理员、产生基础数据的源系统、使用基础数据的目的系统均视为用户并设置管理其权限。
3.2.4 基础数据维护模块
用于IMPFD中数据的日常维护管理。
3.2.5 图形用户界面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4 实施
建立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平台是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框架的重新架构。不同于共享数据平台对其他系统只进行数据抽取,IMPFD与其他系统存在双向数据流。这就决定了实施过程不仅是IMPFD设计、建设,还包含其他系统在IMPFD的基础上做出修改调整。工作量较大,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IMPFD的使用也带来了医院管理流程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组织结构、人员岗位调整,需要院领导、管理部门、信息部门、使用部门的全力配合才能顺利推进。
项目实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4.1 前期调研
完成对医院现有全部信息系统的摸底。在此基础上确定基础数据的内容、类别、扩展属性、来源(源系统采集或主动录入),各子系统角色定位(源系统、目的系统或兼而有之),基础数据及其扩展属性与各子系统的对应关系,各子系统逻辑架构与数据库设计。通过调研明确基础数据的产生、使用、系统交互的整体情况。
4.2 IMPFD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按图2所示的逻辑框架对平台内各模块进行细化。其中,数据接口集与基础数据资源数据库是IMPFD设计的核心。数据接口集依据其他子系统的摸底信息,确定数据交换的内容、方式和频率,对数据采集、调取可采取不同的机制。数据库根据基础数据的类型分别设计数据结构,可采用主、明細表的结构方式分别管理每一类基础数据及其扩展属性。扩展属性是所有子系统使用的属性元素的并集。
4.3 其他子系统的改造
这是实施中工作量较大的部分。当子系统在IMPFD下运行时,目的系统原先的基础数据的产生、调取被完全取代,必须通过IMPFD数据接口集调取模块获得,涉及数据结构变更及代码层的修改;对源系统,其产生基础数据的功能虽然得以保留,但必须通过IMPFD数据接口集采集模块将数据同步到IMPFD数据库中,也需进行改造,此外如果源系统产生的基础数据扩展属性不足时,可以选择在源系统内部进行修改扩充,也可以在IMPFD进行编辑维护。源系统的改造任务略小于目的系统。
4.4 人员、组织结构调整
IMPFD的使用带来了医院管理模式的变化,相应的可能要对原人员、组织结构进行一些调整。
4.5 IMPFD上线
IMPFD自身建设完成后,首先要完成基础数据中自主录入数据的建立,然后采用分步方式逐步将其他子系统接入。按逻辑关系及难易程度,先源系统、后目的系统的顺序分别接入。在子系统接入过程中要做好应急预案,如遇重大问题要能切换回原运行模式。
此外,IMPFD上线后新建信息系统,其设计必须考虑IMPFD,通过数据接口集与IMPFD实现交互。
5 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涵盖内容繁多,各子系统专业性强,数据整合难度大,尤其是跨系统大数据分析是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所述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对解决这一难题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基础数据”这一关键要素的集成化、平台化管理,抓住了数据整合的“链条”,为大数据分析与系统集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年版.
[2] 王渊,吴尽昭,杨世瀚.基于共享基础数据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8(6).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