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画“继承”与“创新”

2018-12-17 12:16李慧民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继承中国画创新

摘 要:谈到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要不忘著名画家卢沉一句名言,“吞吐古今,涉猎中外”,对传统要“学深学透”。如同孩子和父母,要认得“亲父母”和“祖宗”,不仅要血液相融,更要灵魂相融,建立深厚的感情,把根扎好。等待孩子长大思想成熟了,然后再谈“涉猎中外”,否则就乱了。孩子从小被拐骗抱走了,长大了认养父母而不认亲父母,即使别人帮他找到亲父母,也没有了感情,融不在一块;如果孩子对父母有印象有感情,即使被拐骗走,长大也能像“塞翁失马”故事,带一群马跑回来。

关键词:中国画;继承;创新

中国画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一个有序的、稳定的艺术规则,在渐变式发展中形成“文脉”。“文脉”即为文化发展之脉络,有前承芳古,彪炳当代、后拓来人之意。因此,当代中国画发展,一定要理清中国画发展之脉络,以期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确立中国画的当代文脉。一个时代的画家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创革新,便只能依靠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一定要和他自身的文化背景有关,同时也和他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当他们的创造力在今天得到认可之时,他们也将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闪烁的明星,以优秀的作品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开拓中国文化的未来。

一、中国画当前发展状况

从全国美展作品观察分析,大多作品以制作性强的工笔画为主。绘画造型多以西画素描为主,以传统写意造型为主的画很少,白描基本功差,线的表现力弱化,急功近利,整体作品文化内涵低,表面喧哗。重视人物画,山水画少;重视制作,写意性精神少;笔墨书写性弱,书法基本功差,从而导致画面笔墨表现力差,气韵弱;追求所谓创新和视觉效果,轻视传统文化滋养,对中国画的深厚传统研究少。所谓创新就是对西方绘画的简单抄袭,画面立意简单,毫无情感。反观传统工笔画,线条生动流畅,笔笔生情,画面气韵生动,清新雅气。

(一)传统文化断层,日益退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治国讲究以仁治国,崇尚礼、义、廉、智、信,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却轻视自然科学,导致军事落后,为西方列强欺辱。中国人开始变法图强,努力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追赶西方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同时,也用西方的绘画观念和方式“改造”中国画,美术高考制度也采用西方的模式。时至今日,传统文化面貌皆非,年轻人不愿意继承和学习传统,传统文脉自此彻底断层了,可以说现代一代年轻人已经彻底被西化了。还有一些人更可悲,他们由于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无知,于是到处宣扬传统文化已经过时,该进历史博物馆了,对传统文化弃如敝履,陷入了传统“虚无主义“的沼泽之中。

随着科技现代化,信息全球化,科技强国理念日益突出。传统书写工具以毛笔为主,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书写从毛笔变成了钢笔,从钢笔变成了计算机,这也导致了传统书法和中国画的衰落。学校教育不重视文科,重视理科,也使传统文化日益衰落。

(二)中国画的绘画观念西化严重

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对外来文化的推崇,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全面冲突和交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的过程中,文化艺术领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得当今许许多多的中国画家沉醉于毫无理性的水墨实验中,其结果不是对形式和色彩争论不休,就是在形式上追求所谓的“中西结合”。

中西文化各有千秋,无论对哪一家文化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当今中国画发展走向歧途或停滞的原因,并不是“中西结合”的错误,亦非中国文化的“落后”,关键是中国人在千百年封建意识的束缚下形成的不良意识起着一定的作用。百年来中国许多画家从尊崇古人到羡慕西方,从自大狂妄到自卑盲目,无不体现出一种理智的缺乏以及浮躁的狂热,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画家在不停地追求虚浮的东西,很少沉静下来深究一些有关的知识与理论问题。

二、如何继承发展中国画

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战略来分析,我认为民族文化复兴首先要恢复传统文化,然后才能继承好传统文化,扎好根,最后才能谈到创新,吞古纳新。

(一)要很好继承中国画,首先要恢复传统文化的“元气”

继承中国画不仅是技法上的继承和沿袭,还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恢复并继承传统文化需要要经历几个阶段:整理传统文化的“土壤”,施好肥料;播好种,育好树苗;载好树,育好林。这几个阶段是传统文化的恢复期,像病人一样要恢复元气,只要恢复了元气,养好了身体,才能更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恢复传统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恢复传统文化不是形式上的恢复,是从人们思想上恢复,精神上树立传统文化的魂。

(二)恢复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理清文脉

恢复民族文化首先要整理传统文化的资源,理清文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讲过“古法之垂绝者守之,未足者增之,西方之画可采而融之”。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保存了民族艺术的精华,应该大力保护开发,组织专业分科题研究,将成果普及应用到基础教育和产业开发中,培养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恢复民族文化气场,只有这样才能做民族文化复兴,为中国画发展打好基础。

对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要改进,根据专业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不能美术各专业一刀切。国画和书法的培养方案属于传统文化,招生外语可以取消,加强传统国学诗词和古文言文方面考试,西画专业可以按当前美术高考制度考试,增强各专业自主制定考试科目,避免一刀切。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美术基础教育是按照西方的绘画思维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孩子从小学习英语学习西画,思维模式完全西化了。美术高考的培养方案出了问题,致使学生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国画人才,更不用说培养出大师了。

当前处于多元化时代,孩子从小接受的知识是多元化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孩子的思想是混乱的,分不清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有些老师知识也是含混的。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正本清源”,如同孩子和父母,从小要认得“亲父母”和“祖宗”,不仅要血液相融,更要灵魂相融,建立深厚的感情,待长大思想成熟了,然后再谈“涉猎中外”,否则就乱了。孩子从小被拐骗抱走了,长大了認养父母而不认亲父母,即使别人帮他找到亲父母,也没有了感情,融不在一块;如果孩子对父母有印象有感情,即使被拐骗走,长大也能像“塞翁失马”故事,带回一群马跑回来。

(三)继承并恢复传统文化需要“播好种,育好树苗”

传统文化要从幼儿开始培养,从小培养传统文化的意识,认识“亲父母”,缩减以西方文化教育为主的内容,增强传统文化知识和内容,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宣传,如动画片、影视、音乐、书籍、玩具等,传播传统文化的礼仪、书法、国画等知识和内容。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学习书法和中国画,学习民间艺术,加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通过观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片来培养儿童对国画的兴趣。如:《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崂山道士》采用手绘的表现形式,造型采用中国画的意像造型;《小蝌蚪找妈妈》采用中国水墨画形式,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更要加强针对儿童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方面的作品创作。加强传统国学教育,把书法和诗词作为中国画培养的基础来抓,和中国写意画一起学习。只有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就不怕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民族文化复兴就不是空想。

(四)继承并恢复传统文化更需要“栽好树,扎好根,育好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九大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文化的复兴,要把科技文化艺术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遵循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改革文化艺术教育,从基础抓,“栽好树,扎好根,育好林”,切实做好教育工作,为重振民族文化,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中国画创新应以传统文化为根基

谈到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中国画创新“应风筝不断线”。这根线就牵在传统文化上,无论风筝飞多高,这根线不能断。对待继承”与“创新”,我们年轻人更要不忘著名画家卢沉一句名言,“吞吐古今,涉猎中外”,对传统要“学深学透”。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扎好根,中国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经得起风雨考验,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

近代出现的许多国画大师,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些有志艺术的青年长大了出国留学,艺术思想清晰,方向明确,对发展中国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画家有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等,留学画家有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等。

现代出现了许多创新性的畫家,如中央美术学院田黎明、唐勇力等一大批当代中国画家。

在文化相对保守的西北也出现了一些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家,陕西还涌现出王子武、刘文西、张立柱、刘永杰、罗平安等一大批画家。

当代水墨画家有西安美术学院晁海教授,他的水墨画虽然有意消解了线,画面多采用淡墨和赭墨积加的办法画成,但他的作品保留了中国画的意像特征,依稀能辨别出表现的形象。他的作品吸收了汉唐雕塑及汉画像砖的特点,概括,浑厚,大气,生动,传神而又不拘细节,画面造型夸张、朴实,犹如黄土陶泥塑成的陶俑。他立足于本土,继承了汉唐传统文化的精神,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在立足本土画家中,还有已故西安美术学院学院著名画家石景昭教授,他的作品吸收汉唐陶俑的造型特点,色彩吸收了古青铜器的颜色,生动丰富,充满历史感。以他为首的四人创作小组,创作的《丝绸风情》获得全国美展金奖。

可喜的是许多画家自觉地遵循创造性地继承传统,从传统中发展,从西方文化中借鉴,充分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西方绘画的理念融入中国画丰富中国画的艺术技巧,赋予中国画新的生命,取得了很大成绩。

适逢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建丝绸之路,当代中国画发展正处于一个回归传统时期,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梦终归实现。

作者简介:

李慧民,硕士研究生,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继承中国画创新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