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建 ,孙式运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高职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培养目标,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各类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主要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少。高职的学生入学时基础较弱,很多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觉得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思考,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修理》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修理》讲述了机床电路的故障的分析、诊断等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了“机械零件加工”“电气控制”等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基本都掌握了机床电路的故障的分析和诊断的方法。本课程以机床电路的分析和机床电路的故障的分析作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机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对常见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和修理方法,并能快速分析出故障点,排除故障。
按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结合《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修理》的教学特点,科学制定出该课程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修理》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每次教学分配任务时,要求学生首先分析任务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通过测量各测量点的电压值,分析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分配任务都是三人一组,为了尽快地完成分配的任务,这就需要小组之间互相配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都掌握了该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和专业技能,教学反馈效果很好。
《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修理》这门课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但由于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际工作的机床还有很大的差别,每次任务所设的机床电路的故障点也都是根据课程需要设置的,因此如何将该课程设计的一些任务更符合生产实际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以《机床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修理》的课程教学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生反馈,教学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更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