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
福建诗人汤养宗凭诗集《去人间》荣获今年鲁迅文学奖中的诗歌奖,在关注当代诗歌的读者心中,应属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若按地域论当下诗坛,福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诗歌创作省份,这些行走于群山和大海之间的诗人,虽与大多数人一样,一边忙于养家糊口,一边在工作之余,将热情付与文字。工作和生活在闽东霞浦的汤养宗更是这样一位,他从未懈怠,几乎可以无任何异议地被称为福建诗歌写作劳模。他不仅年年写,月月写,对每一首诗要求日日新,较着西西弗斯那种劲儿,要抵达自己不能重复,他人无法模仿的之境,多不容易。
他所向往的诗境,具体说来,有着大海般磅礴的气势,充满戏剧性的紧张张力以及金石般掷地有声的词汇与语调,不仅写景、写人、也写气、写神。这是否与他常年生活在海边有关,还是他曾当过兵营汉子,继而任戏曲编剧?福建诗人中,有独衷生存哲学的,有对大海念念不忘的,也有貌似贪玩幽人一默,却在观察人世情态的。汤养宗的诗,现代意识强烈,写作个性明显而堪称独步。
汤养宗最初的诗歌,从描写故乡的大海落笔。1993年,他被诗人蔡其矫命名为“海洋诗人”,“以一幅幅素描般的画面,一个纷纭繁复的意象和色彩缭乱的幻视、幻听、幻觉,展开成一部渔人大观和渔村大全的书”,令蔡其矫称赞的作品有《船舱洞房》,描写了“渔家原始古老朴实的性爱”,在一个相对保守封闭的时期,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原始的生命力,有着打破陈旧观念的一种勇气。
自第一部诗集《水上吉普赛》出版后,汤养宗先后出版了《尤物》《黑得无比白》《寄往天堂的11封家书》《去人间》《制秤者说》《一个人大摆宴席》等诗集,也意味着他的诗歌,从描写有地理所指的故乡及人情人性,往社会生活广阔处和人的思想深处走得更深更远。他一方面关注身体本身和潜藏欲望,另一方面,他又突破身体而走向茫茫的思想领域。或者说,他的诗歌溢出了为人们普遍认定的普世人生哲学和常规诗歌美学。他不是不写情,也不是不写事,不是不思考。他的诗歌中仿佛摆动着一个秋千,由地面开始,然后不断用力往高处摇荡。在摇荡过程中,会伴有奇思妙想。读着读着,可能会让你忘记一地鸡毛而望见空中的云,被变幻多端的景象吸引至意外之境。
如汤养宗近年被朗诵最多的一首诗《光阴谣》。诗中所描写的生存状态,一定有人会表示不能苟同,“一直在做一件事,用竹篮打水”,汤养宗的诗贴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写,但他要表达独立自由的个性,“我对人说,看,这就是我在人间最隐忍的工作”。获取功名利禄,尊严尊重,这是多数人的愿望,他的诗中却表达了另一种获得,获取“空”。到底哪一種才是真实可靠的获得呢?“活着就是漏洞百出。”从竹篮打水得到惊心动魄的感悟,难道不是吗?诗人为此而继续表达“在世上,我已顺从于越来越空的手感/还拥有着百折不饶的平衡术:从打水/到欣然领命地打上空气。/从无中生有的有/到装得满满的无”。这些文字,是秋千式的摇摆和提高。诗歌的重心是“空”,关于空的描述,从空手,打水到打空气,从无中生有的有到满满的无,诗歌文字简练,揭示人生本质为空而大空,悟以大悟。既然悟到生存的本质为空,写诗,不管它是大事还是小事,对汤养宗来说,就成了一件心安理得的事情。
不少人对诗人们迷恋无用之诗的的态度无从理解,汤养宗曾解释过自己与诗歌的关系,“它给了我认识事物的手段,给了我呈现与世界关系的方式,让我成了一个与个人心灵有了更深关系的人及为稳固自己的心灵比鄙人多出一门手艺的人,同时,它还见证并缓和了我这个人活在世界上所有过的灵与肉的冲突经历,也维护了我留在人世上种种的精神担当”(《诗歌写字条13》)。这段文字,诗人向我们表达了将诗歌等同个体生命的超功利态度。
因为视诗歌即生命,在汤养宗近来的诗歌中,还容易看到另一种现象:诗人与另一个灵魂的感知、对话。我以为,不一定存在真实的鬼魂,一个存在心底的虚像,极有可能是诗人孤独到极致出现的幻觉。另外,也意味着,他对于世界的追问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紧迫,以致产生奇妙的分裂感和浑融感。《一个人大摆宴席》:“我无群无党,长有第十一只指头/能随手从身体中摸出一个王,要他在对面空椅上坐下/要他喝下我让出的这一杯”;《去人间》中有“莫名的手/拉我到一旁”;《一个挑鱼苗的人也挑着一担幽灵》“这些/有尾巴有鳍刺的小家伙,都来自我的老家/它们有名字,有部分属于祖上的先人”;《身上有一些地名又在走动》“又有一些地名在身上走动。把这个村庄/叫作另一个居所”。这些诗歌,是对个体存在的精神观照,又是“物我不分”的写作境地,标示着诗人写作进入天地合一、浑然两忘的状态。新近的诗歌《不识字的春风送来了万卷家书》《大水谣》《低眉处》等,撤去自然与人世、传统与现代、俗世与宗教、善与恶等之间的藩篱和差异,以洪水般的气势,对现实问题进行暗讽,把诗绪从低处荡向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