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爱情隐喻

2018-12-15 08:55谢杏珍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作为人用甲事物(源域)来理解和经历乙事物(目标域)的一种手段,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和心理体验,对人类爱情的研究是人们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的隐喻非常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爱情隐喻进行评析,展现爱情隐喻不同的隐喻模式。

关键词:爱情隐喻;认知角度;隐喻模式

作者简介:谢杏珍,女,汉族,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2

一、引言

传统修辞学理论认为,隐喻(Metaphor)是一种语言现象,运用在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是对词语的修饰或美化,把隐喻归于修辞学的范畴。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是人用甲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乙事物的一种手段,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 (唐雪凝 付宁,2005:36) 。隐喻不是语言装饰性的转义,而是语言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是隐喻性的 (冯晓虎,2004:108)。在隐喻中,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又称喻体和本体。一般说来,喻体用来说明本体,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认知规律。从认知角度来说,人们通过隐喻把爱情具体化。

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爱情隐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发展的。鲁梅尔哈特(Rumelhart,1979:89)说:“当我们谈论抽象概念时,我们几乎总是从另一个具体的领域所使用的语言中选择词汇。” 时间无疑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人类又深感时间之宝贵,如何表达? 于是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

人们通常用已知的、比较熟悉的具体概念去类比一个未知的、比较生疏的抽象概念。那么,人们又是如何认知抽象的爱情的呢?先看例子:

爱情是一朵鲜花,但只有在事业的泥土中与理想的阳光下才能开得绚丽。

在例子中,爱情、事业和理想的关系用鲜花、泥土和阳光来比喻,不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还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爱情隐喻里有大量的源域从不同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描述。我们以“→”表示映射,可以图示如下:

液体→爱情、 天气现象→爱情、 火→爱情

图示显示,通过映射在概念间建立关联,即以一种概念来建构另一种概念,将涉及液体、天气现象、火等概念的词语用于描述另一概念即爱情,达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效果。

1、液体→爱情

液体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人们常常把液体这个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爱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1)你那钟情的清泉,流入我荒芜的心田。

(2)当她答应他的求婚时,他的心立刻沸腾起来。

例(1)中把“你的钟情”比作清泉,故可流入“我”的心田。例(2)中“爱情”就像沸腾的液体。大量实例表明,人们通过液体这一直观的源域去构想爱情这个抽象的目标域。

2、天气现象→爱情

天气现象是人们每天都看到的,所以它进入爱情的隐喻里是很自然的事情。

(3)事业是雷,爱情是电,雷鸣电闪才构成灿烂夺目的人生。

3、火→爱情

人们把火的概念投射到爱情的概念中,将爱情的热烈程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4)一见钟情,往往只是爱的火花,不断观察才能燃起感情的熊熊烈火。

三、不同的隐喻模式

隐喻除了“X是Y”的汉语“隐喻”模式外,还包括了“借喻”、“潜喻”、“缩喻”等隐喻模式。

1、X是Y

这是隐喻比较典型的模式。在爱情隐喻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7)爱情不是箱子里的财宝,而是心灵深处的珍珠。

(8)恋爱不是慈善事业,所以不能慷慨施舍。

2、借喻

汉语所谓的“借喻”,就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王德春1987:86)。这种比喻模式通常都是以名词的形式出现的,如用植物的“根”喻指某人的“祖先”;用建筑物的“基础”去喻指国民经济的“基础”、物质“基础”、理论“基础”等;而爱情隐喻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9)网络的出现为现代爱情提供了新的鹊桥。

我们知道,鹊桥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必经之桥,在这里喻指爱情的途径。

(10)在大多数情况下,网上恋人的见面都意味着最后的晚餐。

无论在网上聊得多热乎,有多如漆似胶,真正见了面都很有可能被对方的容貌或其他方面吓倒,所以最后的晚餐喻指不再联系或关系破裂,热情不再。

3、潜喻

汉语“潜喻”与“借喻”相反,只出现本体而不出现喻体和喻词,汉语修辞学里也叫“拟物”。这种比喻手法就是运用描述喻体的词项(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直接来描述本体,把比喻潜藏在这些词项中。如“他打碎了她的心”。“心”犹如“玻璃杯”之类,可以打破或打碎 (李国南2001:44) 。而在爱情隐喻里,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请看以下例子:

(11)爱情是一种对耐心的考验。缺乏耐心的人除非其资源极其丰富,否则很难收获芳心。

此句中,本体是芳心,而喻体是植物或庄稼;因为只有植物或庄稼才能“收获”。

(12)你谋杀了我的爱情,谋杀了我在爱情中倾注的一切纯洁的、炽热的、高尚的东西。

爱情是本体,没有出现的喻体是人或其他动物。我们知道,“谋杀”一般是针对人或动物的。

4、缩喻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模式,即由喻体充当中心词,而把本体作修饰语,构成一个名词短语。由于这种模式把比喻压缩在一个名词短语中,汉语修辞学称之为“缩喻”;也由于本体和喻体构成偏正关系,本体反过来修饰喻体,又称“反客为主式比喻”(王德春1987:46)。例如:

(13)你知道吗?我那爱的幼芽,在战战兢兢萌发。带着清香,羞涩地开花。

四、结语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模式,深刻影响着甚至部分构成了我们的概念系统。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它通过人类大量的、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形成 (牛丽红、林艳 2005:19)。爱情隐喻利用众多源域的映射,利用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进行有关爱情的语言构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隐喻的作用,使受众从各种角度来理解和认识爱情,并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此外,本文还论述了爱情隐喻的不同模式。

参考文献:

[1]焱鑫. 爱情赠言格言[A].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2]冯晓虎. 隱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08.

[3]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4.

[4]唐雪凝,付宁.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新闻的隐喻运用[J].修辞学习[R].2005(6):36.

[5]牛丽红, 林艳. 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J].外语研究[R].2005(1):19.

[6]王德春. 修辞学词典[Z].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86、46.

[7]Rumelhart,D.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Notion of Literal Meanings, in Metaphor and Though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