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泽
生命就像一滴万年冰川中融化的水,她响应阳光的号召,流下高原,流经山脉,流向在雾中隐约浮现的未知的远方。我不愿在寒冰中存在千年,我愿意融化为一滴水,哪怕会马上消亡,但我依然向往流向远方,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跟着一条浩浩大江。
是的,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远方。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它是征服自然的精神;它是探索未知的好奇;它是执着科学的无畏;它给予人类前进的力量。
余纯顺是这么做的,8.4万华里的徒步旅行让他走遍了全中国,最终带着他来到了罗布泊,一个生命的禁区哪里干旱,荒芜,寸草不生,胡杨木干死的躯干埋入黄沙后再也没有生命存在。但是对远方的向往让他毅然踏上了这条道路。生命亦我所欲也,远方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命而取远方也。高温和缺水最终还是杀死了他年轻的生命倒在了干枯的大地上,但是他那立在戈壁上的墓碑却像一座灯塔,指引探索者的方向,象征着对远方未知的向往。
罗伯特·斯科特也是这样做的。对远方的好奇与追求让他最终做出了向南极出发的决定,层层的雪浪没有阻挡他进军极点的决心,他出发了。但是绝望在一点一点地笼罩在探险队的上空,威尔逊倒下了,奥茨,倒下了最终他也倒下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却消散了绝望,他说“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是向未知进发的决定让他倒下,但是他却因为探索未知而升华,是人类向往远方的精神让他一直坚持着,直至倒下。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失去远方。
对未知的向往不仅支撑着自然探索的步伐,更指引着科学进步的方向,使一代代科学家为之痴狂。
诺贝尔坚持着,他在炸药的研究中投入了一生,家人的不解,朋友的劝告,生命的威胁,都没有让他停下自己的步伐。在一次次爆炸中受伤,但对于远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让他不懈奋斗,最终使他走向成功与辉煌,也为人类社会进步。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雕琢的宝石。”他正是以对真理的追求为刀,以自己的生命为石,以科学的成果着色最终雕琢出伟大的灵魂,为人类的夜空添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近日出现在世人眼中的任晓平引发的争议也同样如此。他在中国主持的全球第一例换脑手术让大家议论纷纷。人们所困扰的伦理问题却没有困扰他。他说:“作为医生这是我的使命,伦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没有生命和生存无法談伦理。医学伦理学是为了治病救人。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人们大可以去规范它,讨论它,但是不能阻碍它,历史证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是的他愿意作为一个先驱,哪怕被千夫所指,他的前人们如哥白尼、伽利略不也是如此吗?是对真理的渴望、对远方的追求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科学的探寻中。正是这些因为真理而前赴后继的科学家们,人类的科技才能前进不息。
我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失去远方。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宣告,青年人就应怀着对远方的不懈追求而前行。或许现在它看上去像是飞蛾扑火无济于事,但是终究在一代代人一滴滴水的努力下会变成海纳百川。
远方是什么?远方是探索,远方是追求,是自主创新的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屹立于时间民族之林。国产航母下水,神舟飞船上天,高铁飞驰于世界,都代表着中华民族正向着远方继续举行奔驰。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远方。
(指导老师:陈芙蓉)